书城科普保护我们共生的故土(科普知识大博览)
5530900000048

第48章 亚历山大城

在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的一生是最不同寻常的生涯之一。这位来自马其顿王国的伟大的皇帝在25岁时就占领了希腊、波斯和叙利亚,埃及也被征服在他强大的力量之下。就这样,这个尼罗河上的王国第一次发觉自己竟成了一个大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帝国的中心竟不是北非的埃及。因为埃及地处帝国边境,亚历山大开始物色一个可以使它通往地中海地区及其他属地的新首都,于是他就来到了哈克提斯城。

哈克提斯城对亚历山大的最大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出色的天然港口。一条横岭由尼罗河三角洲两端的主脉延伸入海,哈克提斯城刚好位于这条横岭中部。城市南边的卖湖是船只的避风港,船只还可以停泊在城市北边,这里有一个狭长的岛屿,就是后来著名的灯塔所在地。如果建造一座将横岭与岛屿连接起来的屏障,屏障的两侧就各成一个港口。如此一来,对帝国的船只来说,几乎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港口了。

这样,这一古埃及港口便成了亚历山大港。马其顿国王命令他的建筑师在城址上建一座希腊风格的城池,该城要根据传统的金属框架蓝图建造,要建一个港口,还要以古典风格装饰。尽管城市很快就投入建设,亚历山大大帝还是没有见到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为了占领更多的土地,他远征他乡,死后他的遗体才被运回亚历山大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菲利浦继承了王位,让亚历山大最成功的军事首领拉古斯的儿子托勒密统治埃及。公先前317年,菲利浦遇刺身亡,菲利浦的继承人亚历山大四世7年后也遭遇同样命运,帝国中心的力量被削弱了。同时托勒密在埃及的力量逐步壮大起来,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公元前305年,托勒密宣布自己为埃及国王,并自封为“救世主”。托勒密建立的王朝一直延续到他最为著名的后代克里奥帕特拉。公元前30年,克里奥帕特拉死后,埃及被罗马人占领。

其间,托勒密家族对他们所统治的亚历山大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亚历山大城源自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构想,那么这个城市的许多建筑都来自托勒密家族的资助,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城的建筑灯塔。也许灯塔本身是亚历山大大帝对亚历山大城原始设计的一部分,但灯塔却建于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而灯塔周围的图书馆、大学等这些亚历山大城赖盛名的机构都是由托勒密一世创建的。托勒密家族不仅成功地适应了这个地区的多样性文化,并且出钱在城中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宫殿。宫殿本身就是一座包括神庙和其他一些公共建筑的城市,所以说,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城市,同样也是托勒密家族的城市。

灯塔的名字叫法罗斯,它是亚历山大城最不同寻常的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这座高大的白色建筑占据着城市最好的位置之一,成为旅游者心目中亚历山大城的标志。托勒密二世建造灯塔是出于亚历山大城的两个需要:第一,埃及海岸是冲击而成的,地形复杂,来自地中海的船只很难在此航行。石灰岩的礁石布满海岸线,更使得船只靠岸看似安全,实则危险。因此,建立一个标志城市位置,指引船只沿安全航线航行的信号站就显得极为重要。第二,亚历山大城需要防卫。尽管有难以航行的海岸线,亚历山大城仍然容易受到来自海面的攻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建一座了望塔,并在塔上架一盏灯来提醒船只注意海岸的位置。法罗斯灯塔的体形庞大,一共有四层,它的高度至少有122米,甚至可能高达152米。

灯塔位于亚历山大城主城区东北部的法罗斯岛,法罗斯灯塔一名即源于此。它耸立在小岛一端,是一座用石灰岩或大理石砌成的白色建筑。它的底座是一个平台,周围有一圈围墙以防海水对灯塔的冲击。最底下一层是许多平坦的方形房间,灯塔维护人员和看护人就住在这一层的房间里。灯塔的这一部分还有一个斜梯,可通往灯塔楼上各层。这可能是个螺旋梯,更确切地说可能是个双面螺旋体,一面上,一面下。另外,螺旋梯中间可能还曾经有个简单而牢固的升降机,可能是用来迅速运送灯塔上的灯所需的燃料。

第二层为八角形,比第一层窄一些。这一层大概和环形的第三层一样,仅用来放置螺旋梯和升降机。这两层上面,也就是第四层,就是那盏灯了。晚上,火焰可能会发出明亮的信号,镜子也会被用上,来聚集光线并把光线反射到海面。白天则可能会冒出滚滚浓烟作为信号。镜子是法罗斯灯塔的谜团之一。早期记载提到玻璃和“透明的石头”,但是亚历山大城的人用的更有可能是一大块磨光的金属,因为磨光的金属在古代常被用作镜子的材料。

灯塔坐落于法罗斯岛的最东北角,守卫着亚历山大城东部的海港。灯塔位于此地并非偶然,因为皇家的船队就停泊在此处。灯塔的设计具有希腊的风格(希腊晚期的风格,是由亚历山大大帝带到埃及的),另外它那坚固、巨大且了不起的外表经常令人联想起一些伟大的埃及神庙。由此可见,与亚历山大城的其他建筑一样,法罗斯灯塔的风格来源也是世界性的。

亚历山大城的大图书馆因被毁而闻名。人们曾认为是凯撒在攻城时烧毁了图书馆,但现在的看法是,港湾里的大火烧毁了运往图书馆途中的书籍,主要馆藏在那次劫难中完好无损,直到公元391年基督教徒才完全烧毁了这座图书馆。

不管是谁放的致命的最后一把火,他们都是在摧毁一种无与伦比的学术传统。图书馆不仅仅有大量的藏书,它形成了一个叫做缪斯庵的综合中心。缪斯庵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可供人们供奉缪斯的圣地,但是到了托勒密时期,缪斯庵指的是一个表现文化与智慧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用学术活动来膜拜缪斯。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庵由托勒密一世创建,当时他想建立一个类似雅典缪斯庵的机构,就把哲学家得米特里厄斯带到亚历山大城创建缪斯庵,此后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庵逐渐扩大,超过了在雅典的原型。亚历山大的缪斯庵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研究室,还有一个动物园以及为学者们准备的设施,例如餐厅和讲堂。如此一来缪斯庵里就有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既包括文学活动,也包括科学工作,学者们既讲课,又做研究。缪斯庵在亚历山大时代的地位和作用于现在的大学差不多。

但是缪斯庵不仅仅是一个换了个名字的大学,它还一直保持着作为宗教中心的地位,由国王派遣祭司掌管。由于有皇室的资助,又有最好的学者队伍,缪斯庵在公元前3世纪时十分繁荣。各地哲学家们慕名远道而来,亚历山大城一时间成了世界的学术中心。但是过了繁荣的100年后,中心的领导权转到了亚历山大城的本地居民手中,把来自其他地区的人排斥在外。理所当然地,尽管缪斯庵在埃及境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中心,但学者的总体水平下降了。

亚历山大城的学者越聚越多,自然地,对书院的需要也应运而生了。缪斯庵成立了很久之后,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才开始创建满足这一需要的著名图书馆。和缪斯庵一样,图书馆也是由皇家资助的,并由皇室指命图书馆管理员。

当时图书馆已经具有良好的组织方式。新书的分类似乎就有一个很有条理的程序。书由什么人、从哪里带到图书馆的详情,连同我们在现代图书馆里能见到的信息如作者书名等等,都被记录了下来。这里还曾经有一间抄写员的办公室,抄写员负责抄写新到的书籍以作为副本。当时还没有印刷术,抄写便是他们基本的工作,亚历山大城的抄写员对他们工作的清晰度、展示方式的质量都有高标准的要求。

这样高标准的组织、展示方式的要求对一个如此之大的图书馆来说十分关键。图书馆确实很大,最可靠的书源大约有50万卷,大多数情况下一卷书不只包括一部著作。这些书大概被分藏在两座建筑物中,大部分书藏在宫殿的大图书馆中,还有一个小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大概占书籍总量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现代图书馆藏书习惯的渊源,都是把多数书籍藏在隐秘之处,在书架上只保留最常用的书,或者也有可能是原本藏于小馆,而副本藏于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