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割据之路
5479600000020

第20章 眼中已是探究

宫本保话说的很不客气,周行甚是忌惮他,在宫本保离去时,周行亲自送他,一路上无话,只说刚行到村口,几人听到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其中不时夹杂几句日本话,周知听到后,去看声音传来的方向,那里正是民团的驻地。

只见民团大门外,那个不见踪影的日本保镖渡边勇,正在和几个哨兵发生争执,渡边勇试图推搡开几个哨兵,而那几个哨兵,则站成一排,将渡边勇拦在外面,阻止他闯进民团。

渡边勇不断推搡之下,惹恼了一个哨兵,那哨兵伸出手去推渡边勇,试图将他推开,不料这正中渡边勇下怀,只见他用手去抓那哨兵的衣领,向后一用力,便将哨兵扔向了别处。

其余的几个哨兵,见渡边勇先动起了手,不再迟疑,一起上前,和渡边勇打斗在一处。

渡边勇身手颇为了得,从他出的招式中看,平时训练有素,这几个哨兵,哪里是对手,他不过随手三两下,几个哨兵就被打倒在地,渡边勇得意之下,放声大笑,神情倨傲之极。

这时周知赶到渡边勇身前,先出一脚,踢在渡边勇膝盖关节处,渡边勇站立不住,跪倒在地,周知又在起一脚,直接踩着渡边勇后脑勺,让他的脑袋,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渡边勇是个武士,不甘受此羞辱,欲要抬起头,周知脚上再一用力,渡边勇的脑袋,便又低下去,这一下令他异常恼怒,身体向周知一侧一歪,将他的后背,顶到周知胯下,再一用力气,猛的从地上跃起,将周知顶向半空。

周知人虽在半空,却能突然踢出几脚,渡边勇不防,被踢中胸口,倒飞出数丈,狠狠砸到地上,周知借着踢出的几脚,缓冲一下,落到地面后,虽踉跄几步,最终是稳稳站住。

渡边勇不愿罢休,从地上站起后,拔出倭刀,双手紧握刀柄,高高举过头顶,大声叫嚷着,向周知冲来,那一副模样,是必欲取周知性命方休。

周知急忙从腰间拔出驳壳枪,开保险,拉枪栓,一气呵成,随后右手握枪,左手托枪,枪口暂时指向身前斜下方,右脚向后退了半步,双腿微躬,只等渡边勇,再敢向前几步,便会开枪,将他射杀当场。

渡边勇瞧出厉害,在周知身前停住,用手中的刀,去对抗周知手中的枪,这纯粹是找死,他虽然是武士,可学到的武士道精髓,是劝别人这样去死,他在清楚自己没有胜算后,便有罢手的打算,只是又觉得这般收手,很没有面子,既要脸,又想要命的渡边勇,纠结了,不知要如何收场,只能站在那里,不敢妄动。

周知心中也有顾虑,他虽有心一枪打死这个日本人,却也知道真这么做了,日本人绝不肯罢休,而他如今的实力,还不足以应对日本人的报复,所以在见到渡边勇,不再有下一步动作后,他便决定敌不动,我不动,和渡边勇就这样对峙下去。

两人就那么僵持着,要看谁先沉不住气,败下阵来。

周行见周知和一个日本人动起手,猜测那个日本人,应该是宫本保带来的,因为矿山的事情,周家和日本人的关系,有些微妙,日本人在东北,又势力极大,他不愿因此事,得罪日本人,就有意将这事大事化小。

可去看向宫本保时,却见他神色怡然,对那日本人不利的处境,浑不在意,周行不禁闹起了意气,暗道:“哼!日本人欺人太甚!料定我不敢将你们怎么样吗?”

恰在这时,民团大门打开,里面冲出一队士兵,见周知已经拔枪和日本人对峙,便也纷纷举枪,将渡边勇围在圆心。

渡边勇见到这种阵仗,不免心中发虚,脑门儿上冒出一丝冷汗,却仍不肯先退一步,只是眼睛却去看宫本保,心中恼怒宫本保见死不救,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就眼看着他,被一群华夏人欺负,又想到他此次到海城,身上肩负的任务,便决定先将此事记下,待日后再和宫本保算账不迟。

宫本保却有他的思量,他料定周知不敢把渡边勇怎样,因为他们的身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国家,仅凭此一点,日本人在华夏,就能肆意妄为,这般隔岸观火,其实是在将周知,放在火上去烤,看周知会如何应对此事,会有什么表情,什么反应,以此去观察周知。

这时所有人都不动,颇有些日本剑道中,静待杜鹃啼的意境。

不知过了多久,宫本保用日语和渡边勇说了几句话,渡边勇听到后,虽不情愿,却是先收了手,将倭刀收了回去,周知见此,也收起枪,吩咐民团士兵也将枪收回去。

宫本保走近周知,盯着周知看,他微微笑一笑,转过身子,和周行说道:“请就送到这里吧,告辞了。”

周行沉着脸色,不去搭理他,宫本保也不恼,甚至在走过周知身边时,都笑着打了声招呼,这二人大摇大摆,出了周家店,只留给周家的人,两道背影浮想联翩。

周知说道:“爹,日本人买咱家的矿山不成,肯定会使些手段,逼我们就范,咱家的生意上,这些日子怕要有麻烦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古莫不如此,慌什么!”周行说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周知说道,“既然咱们已经无法和日本人做生意,何不去和别的洋人做。”

“老三你不知道,”周普说道,“在日俄战争之前,咱们周家,还和别的国家的洋人,做些生意,可从那场战争后,日本人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咱们家也和那些洋人,断了联系。”

周知掏出一份合同,正是他在奉天时,用几张图纸,和德国商人布特换来的,他递给周行,说道:“这是我去奉天时,和德国商人签的合同,最多一个月,德国人就会给我们送来这些工厂的机器设备……”

周行接过那纸合同,他再看周知时,眼中已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