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鉴赏辞典
5461900000069

第69章 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鉴赏】

晚唐藩镇割据,群雄蜂起,个个都想取唐朝天下而代之,这些人本来就是“群盗”出身的一丘之貉。罗隐本来希望能够为国为民有所建树,自信终有一日会“执大柄而定是非”,达到“佐国是而惠残黎”的目的,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极端黑暗,一般知识分子根本没有出路,罗隐也不例外,他“十上不中第”,一生穷愁潦倒。因此罗隐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罗隐这篇文章揭发的就是当时这批窃国大盗,全篇短短二百来字,以简捷警策取胜,代表晚唐犀利激扬的文风,它嘻笑怒骂,涉笔成趣,对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批判精神。

文章所批评的是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的本性。在他看来,抢财物的是强盗,取国家的也是强盗。他举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为例,他们夺取天下的本心,不过是羡慕觊觎秦始皇的“靡曼骄崇”,一个是想住进他的宫殿,一个是想坐上他的宝座,仅仅如此而已。这种对于封建帝王起事创业的揭发,无疑是大胆而辛辣的,在当时堪称是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

全文篇幅虽然短小,但笔锋凌厉,它借史喻今,具有很强的战斗性。罗隐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与揭露,不是仅仅停留在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误国、骄奢放纵的水平上,而是更进一步,锋芒直指统治者的阶级本质。自古以来,封建帝国都是打着“救黎庶”、“安天下”的旗号来欺骗天下百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作者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推衍《庄子·胠箧》“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道理,揭露了那些窃国的“英雄”们在“救彼涂炭”的招牌下所犯的残害百姓的罪行。

作者充分表现出他的讽刺艺术的才华,在字里行间,辛辣的讽刺无处不在。他以刘邦、项羽为例,指出那些历来被人们尊为“英雄”的人物,因为不能始终保持“退逊之心,正廉之节”,所以当他们看到“靡曼骄崇”的皇家气派后就十分羡慕,不由地喊出“居宜如是”、“可取而代”的心里话。他们知道这种想法不够冠冕堂皇,不能欺骗百姓为他卖命,于是打出“救彼涂炭”的幌子,本质上他们都是窃国大盗!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作者似乎是随手拈来刘、项为例子,借题发挥,层层揭示,便把矫言饰性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