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54

第54章 困兽之斗(1)

元凤元年,前80年,壶衍鞮单于在左右两线战场发动两万骑兵南下作战,兵分四路并进,在汉朝边境大肆掠夺。

壶衍鞮单于似乎把现在的汉朝和文帝时期的汉朝画了等号。以往,匈奴骑兵的南下,只要没有汉朝野战军的参与,都会吃亏,边防部队很少有独立的战果。现在汉朝政局刚刚稳定,经济刚刚重建,匈奴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南下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但是,匈奴错了。这次,汉军边防部队单独作战,竟然取得了歼敌九千余人,汉军零伤亡的奇迹!甚至,汉军还抓到了匈奴的瓯脱王。瓯脱,就是匈奴语中边防的意思,瓯脱王,就相当于匈奴边防军司令。匈奴军因为瓯脱王被俘,彻底溃不成军,一路向西北奔逃。同时,因为害怕瓯脱王成为汉军的向导,不敢反击。

但是,为了防止边境被汉军占领,匈奴学会了汉朝的一个招数——在边境各地移民屯边。

壶衍鞮单于已经明白,此时的匈奴已经不是往日那个意气风发的北方强胡,武帝时期的几次大战,已经让匈奴遍体鳞伤。而他即位开始发生的权利斗争,也让匈奴各部离心离德,散失了战斗力。

第二年,也就是元凤二年(前79),匈奴在汉朝受降城外发动九千骑兵进行军屯,对汉朝进行防备。汉朝的军屯是一边从军一边种田,估计匈奴是一边从军一边放牧。而受降城,也是汉朝领土在匈奴最深入的一个据点。

同时,匈奴在单于庭北边的余吾水(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修建桥梁,以方便匈奴大军的渡河行动——为今后汉军北伐单于庭的逃跑做准备。

直到这个时候,壶衍鞮单于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卫律等人总是劝他恢复和亲。现在卫律已经死了,战争已经挑起了,再想和平已经难了。实际上,经历了去年的败仗,匈奴的经济已经一蹶不振,牲畜数量逐年降低。

原本嘛,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是个主和派,但是又不愿意放下“北方强胡,天之骄子”的架子,始终不愿意先说出口。但是如果有汉使来了,他会非常优待,动不动来几句暗示。就像暗恋一个人又不愿意主动表白。时间长了,汉朝也感觉出来了,哦,左谷蠡王你是故意的吧,我说你的部下怎么最近都那么老实。所以汉朝也主动拉拢左谷蠡王。但是现在,左谷蠡王也死了。

壶衍鞮单于那叫一个悔啊!

没办法,既然选择了战争,就只能风雨兼程。元凤三年(前78),壶衍鞮单于急于在汉朝的边防上找一个突破口,于是派遣犁汙王在汉朝边疆进行侦察工作。

犁汙王带着非常主观的态度去进行侦查,最后得出结论,河西走廊的酒泉郡、张掖郡防御力量很薄弱,不如咱们收复故土吧,还能和羌人取得联系,最近羌人也在闹事呢。

这太有主观臆断成分了,说白了就是这个时候的匈奴想收复故土想疯了。就当他们的军队刚刚集结,即将开拔的时候——匈奴出了卖国贼,把这个消息全盘告诉给了汉朝。

霍光和小皇帝得到这个消息,命令边境做好警戒工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在汉朝高层命令传到边境后没几天,匈奴就当真打过来了。

右贤王、犁汙王带着四千骑兵,分为三队,对日勒、屋兰、番和三个要塞和关口进行攻击。按照当初犁汙王的建议,就是“出兵试击”。说白了,他这个侦察工作做得不到位,他也搞不清到底能不能打,所以建议单于先动用一部分军队试一试。

张掖太守、属国都尉(管理当年归顺的匈奴昆邪王部落)分别出动边防部队和属国骑兵发动反击。四千人的部队,突袭还好,在汉军做好防御工作的情况下那就是死啊。在关口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的联合打击下,匈奴军队仅有数百人逃脱,几乎被整建制歼灭。属国的一个千长义渠王手下的一个骑兵还把匈奴的犁汙王射死,汉朝赏赐了黄金二百斤,两百匹马,甚至把犁汙王的这个称号也给了他。属国都尉郭忠也被封侯,从这之后,匈奴再也不敢入侵张掖。

这个“属国千长”很有意思,实际上,汉军中并没有千长这个编制,而带有明显的匈奴部队色彩。这个归顺的匈奴藩国的骑兵依然保持着匈奴部队的编制,但是作战时由汉军将领“属国都尉”协同指挥。

其实这个时候的汉朝,有点类似联邦制度,除了昆邪王国以外,还有夜郎国、滇国等属国,都是有加盟国性质的。这些属国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制度,甚至保留一定规模的军队,军队在战时由汉军指挥官指挥。汉朝皇帝是汉朝政府首脑,同时也是这些属国的最高统治者。

匈奴急了,此时的壶衍鞮单于非常清楚,跟汉朝玩,玩不过了,汉朝的战略包围圈即将形成,河西走廊这样的战略要道汉朝不可能放手。

壶衍鞮单于毕竟年轻,或者说,能力、智慧、见地都有点差劲。如果此时在位的是且鞮侯单于或者狐鹿姑单于,他们不会主动向汉朝发起攻击,而是慢慢休养生息。其实从儿单于开始,匈奴也出现了中兴的气象,俘虏赵破奴、在天山大破李广利、全歼汉军李陵部、甚至几次让汉军的北伐失利,最后逼迫李广利率众投降,取得汉匈全面开战以来,匈奴方面的最大胜利。但是壶衍鞮单于心太急,几次作战失败之后,他还是忍不住要发动战争。

这年冬天,战争局势发生了诡异的变化。首先是辽东一带的乌桓国不干了,要脱离汉朝的控制。乌桓国曾经是匈奴的属国,在漠北会战重创匈奴东线势力之后,归顺汉朝。于是汉朝将乌桓国的部落迁徙到辽东郡、渔阳郡、上谷郡等地的长城以北地区,让他们监视匈奴的动静。

再者,匈奴发动三千人进入五原郡进行骚扰,随后发动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在边塞举行演习,甚至还对汉朝长城外的军事设施进行破坏,俘虏大量汉朝平民和官吏。

这相当不对劲,首先,乌桓这时候有点小实力了,人口多了,汉朝的管辖也很松散,乌桓独立运动抬头也不难理解。但是,此时匈奴已经知道汉军边防部队的厉害,怎么还敢过来找死呢?

汉军抓到一个匈奴俘虏,严刑拷问,得到消息——乌桓国挖了匈奴单于家祖坟,壶衍鞮单于带着两万骑兵跟乌桓作战呢。最后一查,嗬,还真是这样。

你说乌桓那些独立势力傻不傻,你跟汉朝闹僵也就算了,还非要去挖匈奴单于祖坟,找虐啊。事实一再证明,自古以来在中国闹独立的都是没见识的。

霍光打算好好教训下乌桓,问护军都尉(主管汉军将领选拔工作的参谋长)赵充国。赵充国可是名将,天山战役的时候,要不是他带敢死队突围,李广利那会儿就被匈奴人抓去投降了。

“充国,你怎么看?”

赵充国认为:“大将军,随他们去吧。乌桓最近也不老实,匈奴正好帮我们忙。现在匈奴南下次数也少了,北部边境也没什么事,人家外国人打外国人,我们就别惹是生非了吧。”

霍光还是拿不定主意,问他的女婿中郎将范明友。范明友认为:老丈人你想打,那打就是咯!

第二年(前77),范明友被任命为度辽将军,在乌桓边境的七个郡集结边防部队,每个郡约调遣两千骑兵,一共一万四千骑兵剿灭乌桓国的独立势力。

临行前,霍光曾经嘱咐范明友说:“咱们这次出征,别白去。等匈奴打完了,你再上。”范明友铭记霍光的教导,在乌桓被匈奴虐了之后给了乌桓致命一击,歼灭乌桓军队六千余人,并且还杀了三个乌桓部落首领。

壶衍鞮单于这时候才醒悟过来,汉朝不好惹,不能打。但是壶衍鞮单于并没有放弃,这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与汉朝的执政者霍光一样,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西域。

在西域各国中,离汉朝最近的就是楼兰国。在太初四年(前101)李广利远征大宛胜利回国的时候,楼兰国的王子被楼兰王派到汉朝做了人质,于是匈奴和楼兰有了矛盾。

征和元年(前92),楼兰王死了,楼兰国希望汉朝把王子送回去继承王位。但是大家都知道,历史有时候很狗血。这个楼兰王子在汉朝生活作风非常不好,时不时地调戏良家妇女,甚至与陪酒女轮流发生性关系。那时候的汉朝法律对外国人可没什么优待,哪怕你是王子,二话不说,按照法律规定……把这个王子给阉了……

这怎么送回去当王?当年的王子妃见到王子后怎么想?楼兰国民见了怎么想?于是汉朝方面回答说:“你们的王子确实很有能力,现在是侍子啊,皇上很喜欢,有点舍不得,不如,你们换个王子继位啊。”侍子,就是在皇帝身边学习文化的外国王子,有留学生的味道。

弱国无外交,何况还是面对宗主国。楼兰国只好认命,另外选了一个王子继位。汉朝再次派遣使臣,让新任国王送交王子到汉朝做人质。

没多久,楼兰王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