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33

第33章 有个人回来了(2)

但是张骞也说到了在大夏见到国货的消息,建议武帝说:“照我说啊,既然大夏国在长安以西偏南方向一万二千多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东南方向数千里。那里有蜀郡的货物,说明离蜀郡不是很远。现在出使大夏,从羌人那儿走吧,一来道路太危险,二来羌人也是跟匈奴一伙;稍微往北走点,匈奴在那里,您懂的。从蜀郡走,既没有敌人,而且可能路还好走些。”

刘彻开始考虑这个建议,但是出于对匈奴作战的考虑,并没有立即执行。

伊稚斜刚刚稳定下自己单于的位置,就向汉朝发起了攻击。在代郡方向,数万匈奴骑兵南下,代郡郡守共友战死,一千余民汉朝居民被掳走。随后,雁门也传来急报。

刘彻很清楚,打通西域,打破匈奴的包围很重要,但是现在的重点是保住朔方城,毕竟这里才是一切的基础。此时的汉朝一共有三个方向需要经营,除了朔方城、西南夷,还有个苍海郡。局势如此,武帝不得不考虑当初御史大夫公孙弘提出的建议:“暂时放弃苍海郡和西南地区的经营,全力经营朔方!”

苍海郡是元朔元年设置的,在今天的中朝边境,目的是防止匈奴势力进入朝鲜半岛。但是对于现在的汉朝来说,一个朝鲜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非常大。汉朝中央果断暂时放弃。

但是张骞的一番话不得不让刘彻重新考虑西南的作用,加上这里本来就是控制南越的咽喉之地。所以刘彻并没有完全放弃这里,而是暂时放松了对西夷(今天四川凉山一带)的管理,并且仅仅保留了犍为郡的两个县和一个都尉(比校尉大,比将军小的武职,地方军事机构)的编制,让犍为郡高度自治。

但是,刘彻和汉中央一直没有忘记这里。后来,到了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局势稳定之后,张骞奉命来到了犍为郡,一起前来的有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臣。这些使臣带着汉朝的节杖,想从西南的茫茫大山之中找到通往身毒国的捷径。

于是他们来到了被中原遗忘了一百多年的滇国。公元前278年,楚国将领庄硚带着军队沿着长江往上游走,在巴蜀等地靠岸,一路向南而去。到了今天的滇池附近,这里是古昆明族最大的聚居地。庄硚发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就把这里征服了,建立了政府。但是,当他准备回去报告楚王的时候,巴蜀等地已经被秦国占领,庄硚干脆自立为王,成了第一代滇国国王。到了汉朝的使臣来到这里,已经过了一百多年,此时的滇王叫尝羌。

可是当滇王尝羌第一次见到汉朝使臣的时候,却问了和夜郎国一样的问题:“滇国和汉朝,哪个大?”一百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忘记了中国的广大。

好在经过交谈,滇王对归顺汉朝非常乐意。听说汉朝想找到去身毒国的道路,滇王非常愿意合作,派出使臣和随从与汉朝一起前去,可惜在今天的大理一带被昆明族的土著居民所阻拦。从西南通往西域的计划就此搁浅,汉朝才将联通西域的计划寄托于武力征服汉朝西北的匈奴领土。

好在,刘彻他们做事都会留一手。后话我们就不多说了,让我们回到前125年的夏天,也就是元朔四年,此时匈奴向汉朝发起了总攻,在代郡、定襄郡(由云中郡分出,大约在山西北部,靠近河北)、上郡三个方向各发三万骑兵入侵,总兵力达到九万人。

但是武帝和汉中央政府很清醒,现在不能动,一动,朔方就难保了。

一直忍到元朔五年(前124年)的春天,匈奴的右贤王终于按捺不住,率军进攻汉朝的朔方。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保证朔方城这个前进基地的安危,汉朝方面立即发动了一场比龙城大捷、收复朔方规模更大的战役作为回应。

车骑将军卫青为总指挥,率领其部下三万人集结在高阙以南,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左内史郡的郡守)、骑将军公孙贺(太仆)、轻车将军李蔡(代国的相,李广的弟弟)在朔方集结,都属卫青指挥。值得一提的是强弩将军李沮,强弩将军是汉武帝时期组建的弓弩部队的总指挥,帐下有若干射营、弩营,战斗力不容小觑。这是西线主战场,在东边的右北平郡,将军李息、张次公等也在边境对匈奴进行牵制。

前前后后加起来,东西两线汉军参战总兵力大约有十几万人。

出于种种考虑,张骞被授以校尉的军衔,在卫青帐下充当参谋。有了这个在匈奴居住十年的探险家的参与,汉军如虎添翼。

总攻发起了,汉军东西两线并进——汉匈之间的边界线很长,你长我也长,你能一次攻打多个郡县让我首尾难顾,我也能两线出击让你左右为难!

在西线主战场,负责抵御汉军主力的匈奴军指挥就是右贤王。他一点也没有想到汉军有什么奔袭能力,看了看作战地图:唉,还早,没个三五天卫青打不来。于是右贤王在中军帐里开始继续他的爱好,酗酒。

没想到当天晚上,汉军的骑兵部队就由张骞带路,将右贤王的部落包围起来。当时,匈奴人作战,尤其是防御战,往往是一个诸侯带着自己的部落全部搬到某地放牧,这样可以就地取得补给,也方便长期驻防。

右贤王带着醉意醒来,四周已经全部是汉朝的军队了。晚上,右贤王带着自己最爱的一个小老婆,指挥数百名精锐骑士成功突围,汉军的轻骑兵营校尉郭成率部追击,一直追了数百里,都没有追上。

虽然总指挥右贤王跑了,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汉军主力对包围圈内的匈奴军进行了屠杀式的攻击。卫青部的都尉公孙敖在战场上接应、联络各军,都尉韩说协助车骑将军卫青指挥作战。在各路汉军的齐力打击下,匈奴军民望风而降。

此仗,将右贤王部整建制歼灭,仅仅右贤王的裨王(辅佐匈奴诸侯王的领主,大约相当于周代诸侯的卿大夫)就有十几人被俘,匈奴居民被俘一万五千多人,有男有女,大小牲畜共计数千万头!

东线的李息、张次公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当卫青的军队回到长城以南的朔方,胜利的消息已经通过汉朝发达的驿站系统传到了长安。此时,带着圣旨的天使(天子的使者,不是基督教的安琪儿)已经等候很久了。就在军中,天使代替皇帝将大将军印交给卫青。从此,卫青从车骑将军提升为大将军,成为全军除了皇帝以外的最高指挥官,是汉匈战争中汉军的最高指挥官。

卫青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出征,以大将军的身份回到了长安。武帝代表政府,表彰了卫青的功绩,对卫青的封地加封了六千户。不仅如此,连卫青三个在襁褓中的孩子都被封为侯爵。

卫青感恩戴德,推辞说:“我能侥幸在军中任职,都是陛下的提拔。现在我军取得大捷,也是下面将军和校尉奋力作战的结果。我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加封,现在我的孩子还小,一点军功都没有,封什么侯爵啊。这可不是我在军中激励全军指战员全力作战的本意,我那三个孩子就算了吧。”

武帝微微一笑,说:“你以为我忘记那些基层将校了么?御史(御史大夫的秘书),念诏书吧。”

御史就站出来,念道:

“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军出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戏下搏战获王,封说为龙额侯。骑将军贺从大将军获王,封贺为南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封朔为陟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将绾皆有功,赐爵关内侯。沮、息、如意食邑各三百户。”

这次的封侯名单中没有出现张骞,张骞封侯,是下一场战役的事了。

但是下一场战役的时间不会隔得太久,秋天,匈奴人组织万余名骑兵进入代郡,代郡都尉朱央战死。

对于这种你一拳我一拳,像早期单机游戏似的回合制作战,汉朝已经厌倦了。这次的反击,将是直接针对匈奴的大本营,目的就是彻底摧毁匈奴南下的信心,让匈奴彻底变为守势。同时,另一个传奇将领,也粉墨登场了。

此时匈奴的右翼右贤王部已经被整建制歼灭,整个右翼都暴露在汉军的兵锋之下。似乎,汉军即将再一次赢得一场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