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26

第26章 大刀阔斧(1)

其实窦太后晚年眼睛有点毛病,近乎失明,可能是老年白内障。所以实际上在建元五年,刘彻就有动作了,他将博士一职的人事做了调动。首先,传纪博士职位被废除,改成五经博士,专门研究儒家的五经(本来是六经,可惜《乐》在秦代失传)。

建元六年(前135)八月,窦太后去世才三个月,闽越国又犯事了。小小的闽越王驺郢,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对南越国动手了。建元四年,南越王赵佗去世,新主继位不久。赵佗实在太牛,在位七十一年,活了一百零四岁,长子早没了。这会儿继位的是孙子赵胡,驺郢或许是想趁机捞点好处。主弱必然臣强,孙子即位往往会有各种问题发生,这也是历史规律。

但是赵胡不傻——我惹不起你,但是大汉你惹不起。当即上书给刘彻:“闽越、南越本来都是大汉的藩属臣子,不应该有这样的斗争。现在是闽越国先动手的,与我无关。我不敢擅自发兵与闽越国作战,希望皇帝和中央政府能够妥善处理此事。”

刘彻一看,南越,够意思。闽越啊闽越,你算是撞枪口上了,前几年就是你闹事,现在我憋了这么多年正愁没人练手。于是派遣大行(主管外国使臣和君主的接待,搞外交的)王恢、大司农(农业部部长)韩安国为将军,兵分两路。王恢率军从豫章郡(南昌一带)迂回包抄闽越国,韩安国从会稽(今苏南浙北)一带正面攻击。

说起来,这两个人都出身军界,还是一对死对头。这之后不久,这两人就围绕着对匈奴是打还是和亲吵个不停。王恢年轻,认为反正和亲了没几年又要进关掠夺,不如揍他一顿,一了百了;韩安国认为远征一不划算,二来出关打匈奴本部路途遥远,军队都成“强弩之末”,很难打赢。最后武帝考虑到还要进行改革,加上支持韩安国的大臣居多,就听了韩安国的,准备和亲的事宜。

王恢是燕地人,从小生活在边关,曾经是边关的一名基层军官。

韩安国资格老,是个传奇人物,当初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是梁王的将军。梁王抵御吴楚叛军的功劳也有他的一份。后来因为处理好了中央与梁国的关系,被调到中央。在中央没多久,又因为别人犯事,他受到牵连,就被抓了。

狱吏田甲当时羞辱在狱中的韩安国,韩安国受不了了,就问:“死灰还有复燃的时候。你小子别狂,等出去了有你好看。”从此我们多了一个成语。田甲不以为然地说:“那我就一泡尿把你这死灰给灭咯。”后来梁国缺个内史(管梁国的刑法),朝廷再一次任用韩安国。田甲吓得逃跑了,但是韩安国淡定地说了句:“田甲这小子要是不出现在我面前,我杀他全家!”田甲只好光着膀子负荆请罪。韩安国哈哈大笑,说:“你尿啊,你尿啊。你这种人值得我处置么?”最后对他还是相对友好的。

可见韩安国这个人不记仇。我估计王恢也是这样,所以这两个人政见虽然不一样,但是配合起来也是相当之好。

闽越王驺郢早有准备,汉军还没到岭南边界,他就在边界的丘陵、山地等险要之处派兵驻守了。看起来高明,实际上,驺郢已经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之中。

驺郢的弟弟余善私下里与宗族和丞相商量:“咱们的王现在疯了。这个好战分子没有向天子请示,擅自发兵入侵南越。现在中央军已经快打来了,就算我们侥幸大胜这一场战,也只能造成天子派遣更多的军队前来讨伐的局面。这样我们藩属国的地位必然不保。现在我们干脆把王杀掉,向中央政府请罪,如果弄得好,咱们能停止战争。实在不行,我们再奋力战斗也不迟。真的到国破家亡的地步,咱们都去海上做海盗也蛮好的!”

大家一致同意了,就一不做二不休,把驺郢一枪捅死,带着他的首级,给了王恢。

王恢一看,说:“我们讨伐的目的就是诛杀好战分子驺郢,现在你们已经杀了驺郢向中央道歉。和平解决这种问题,当然是最好了,具体细节我还得向中央请示。”于是王恢暂时停火,并告知韩安国。

没多久,刘彻下令停战,并派遣前任越王无诸的孙子繇君丑为闽越王。为什么不立余善呢?嘿嘿,这还用说么,这么一个强势的人,怎么可以作为藩属国王呢?

不过后来局势证明余善的民意支持率太高,繇君丑根本没办法控制局面,余善成为实际上的王。刘彻考虑到,只要你不犯事不就行了么?于是干脆又封了余善为王,一个闽越国,同时存在两个王。

至于南越国,那自然是感恩戴德。严助作为使者,将中央的举动告诉赵胡,赵胡泪流满面,对着圣旨就磕头:“中央这次为臣做主了啊,我就是死也报答不了恩情啊。”

“恩情嘛,倒是不需要你以死相报。您亲自去长安拜见皇帝就行了。另外您的太子婴齐一表人才,中央打算重用他做长安的宿卫,怎么样?”

赵胡答应了严助的意思。不就是送个太子当人质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国家刚刚经受战乱,所以婴齐与严助先行一步,赵胡得处理好战后重建工作才能去朝见天子。

严助一走,就有人向赵佗提议:“汉朝轻而易举地杀了驺郢,也是在警示我们南越啊。先王就说过,侍奉天子,礼仪到了就行,千万别因为使臣的几句好话就去中央朝觐。万一去了回不来,南越国可就得亡国咯。”于是赵胡以生病为理由,一直没有去长安朝觐。

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南方已经基本安定下来,闽越国扶持了新政府,南越国太子再做人质。前几年东越就归顺内迁了。短时间内南方不会再有问题。无论改革还是对匈奴作战,都有了条件。

随后,韩安国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并且提拔了东海太守汲黯为主爵都尉,管理那些侯爵。

汲黯在景帝时期,是太子刘彻的太子洗马(教太子政治的)。这次汲黯被重用,而且出任这样一个官职,与改革是有关系的。汲黯是个不给人面子的人,又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师有点狂,容不下别人犯错。看得顺眼的就善待,看不顺眼的看都不想看。

当时,丞相田蚡接受那些两千石高官(汉代没有品级,两千石相当于从一品)的拜见,那些高官行的都是跪拜礼,田蚡只是作揖回礼。汲黯见了田蚡,顶多拱个手。

别说田蚡,就是皇帝他照样不给面子。此时的皇帝正在做当年没做成的事情,那就是召集儒生,进行改革。上朝的时候,刘彻动不动就说:“我想啊,以后……”如何如何,说得天花乱坠,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汲黯淡定地说了一句:“陛下,您自制力太差,就算表面施行儒家的仁义,也不能造就唐尧虞舜那个时代的盛世。”刘彻脸色一沉,宣布退朝,一甩袖子就走了。回去了还在骂:“汲黯,你太过分了!又蠢又鲁莽!”

声音很大,外面的大臣都听得到。很多人就怪汲黯,汲黯很淡定地说:“咱们三公九卿百官这么多职位,难道是用来说好话拍马屁的?难道就这样看着皇帝偏离正道而不管?我现在好歹也是个九卿级别,要对天下大事负责!”

生气归生气,但是刘彻依然很重用汲黯。

但是,改革派并没有向刘彻想的那样好控制。他的舅舅田蚡,这会儿就很狂。田蚡平时在家里声色犬马、置办豪宅,作风不是很正。虽然有那么点本事,但是有那么点腐败倾向。刘彻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改革能顺利进行就好,在家跋扈点没事,配合改革就好。

但是,实际上,这跟刘彻想的不一样。刘彻渐渐发现,原来舅舅才是改革的主导!每次人事调动,官员部署,都是田蚡做主。开始,刘彻言听计从。但是久而久之,刘彻有些坐不住了。

一次,田蚡又去商量人事调动。刘彻一看名单,嗬!动不动就是两千石的高官!田蚡又在那滔滔不绝,在那儿说,这谁谁呢,去当某某郡守;这谁谁呢,调到中央当个什么差……

刘彻无语了,说:“舅舅,我是皇帝……您安排的职位弄好了,是不是也轮我安排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