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5384600000033

第33章 语言做文章,行动做巨人(3)

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擦拭枪械等小事;大酒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报表、绘制图纸之类的小事。你是否对此感到厌倦、觉得毫无意义而提不起精神?你是否因此而敷衍应付,心里有了懈怠?这不能成为你的借口。请记住:这就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圆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圆”,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圆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小事?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最优秀的人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为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不断地重复,最终使之成为现实”的人,这就是一个有成效的员工最不为人知却最重要的技能。

而那些成天将意志、信念挂在嘴边的人,往往只会纸上谈兵,他们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在逆境中退缩,他们谨小慎微而游移不定。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取得成功。他们连成功所要求最基本的健康心态都不具备!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要成功其实不难,只要重复简单的事情,养成习惯,“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这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如何成功作出的最好回答。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别轻视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能把小任务顺利完成,就有完成大事情的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这也是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力量的秘诀。

行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它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

一个人一旦在榜样的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就能受益终生。一万次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次实际的行动。万千的说教家口里一套、行动上又是一套,这种说教又会有什么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让别人按他讲的去做,而别人不能按他做的去做。言行不一致,拿大话、空话和套话去教育别人。这样的教育者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因为聪明的人都知道,人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认识事物的真相,而不是只凭耳朵听到的来判断。亲眼看到的无疑要比道听途说的深刻得多、丰富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大道理讲得天花乱坠而人们却充耳不闻的原因所在。

对于年轻人来讲,榜样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在福韦尔·柏克斯顿成名之后,他曾写信对他母亲说:“我总是由衷地感觉到,为别人尽心尽力去工作、去努力,这是一条不可改变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我的母亲您以自己的行动教给我的。”柏克斯顿也常常满怀感激地提及一个名叫亚伯拉罕·普拉斯特的猎场看守人对他的无形熏陶。

普拉斯特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粗人,柏克斯顿经常跟他在一起骑马、游玩,两人私交甚笃。这位既不能读书也不能写字的普拉斯特天赋极高,而且很有正义感。“他为人极为正直,很讲原则。他从不做任何一件我母亲认为不善或不对的事情,也从不说及。他总是把一切正义美好和纯洁的东西灌输给我,他本人也就是这种充满正义感的人,他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从不苟且,他教人乐善好施。他自己虽然身无分文,却乐于接济别人。这种人真是只能在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加和罗马大演说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才能找到。普拉斯特是我最初的老师,也是我最好的老师。”

人类所做的每一个行动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这些后果很可能是极其深远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这幅巨画上画上自己或浓或淡的一笔。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的其他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着。

因此,我们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我们亲眼所见别人的举止,听到他人的言谈,都会对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言谈举止会对我们的孩子、朋友和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一点我们自己也许并未能自觉地意识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影响是确实存在并且在持久地起作用。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都要严于律己、刚正不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无论你多么贫穷,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这样去做。一个人能长期坚持这样去做,每个人都要求自己这样去做,这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锲而不舍,则百事可为

约翰逊博士认为“天才就是常人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偶然地专注于某一特殊的方向。”当然,这里的常人必须是那些全身心追求自己目标的人。一个人只要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目标,他总会找到属于他的“偶然性”或机遇。当然,“偶然性”和机遇也只会光顾这样的人。

与其说是偶然的运气,还不如说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勤奋带给人们成功和收获。对于那些意志薄弱、懒懒散散、不求上进的人来说,最好的运气也不会产生什么结果。春风吹绿了大地,朽木却不再生新枝。哪怕是一件伸手可及的东西,手不伸,还是得不到。相反,要是人人都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偶然的机遇的话,该有多少发明可以问世,这个世界该发生多大的变化啊。

瓦特在从事精密仪器制作的同时,一边自学化学和机械,还向瑞士的一位染印工学习德语。作为一名机械工,斯蒂芬孙在上夜班时还一边学习算术和测量,就是在吃饭的间隙之际,他也抓住分分秒秒,拿起一支粉笔在煤矿运货车的门上进行算术题的运算。对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道尔顿而言,勤奋是他的习惯。当他年方12岁时,他就在一所村小学里任教。冬天他在学校教书,夏天则帮他父亲在农场干活。尽管他被培养成一个卫理公会教徒,他有时也通过押赌的方式鼓励自己和伙伴们去学习。有一次,由于他令人满意地解决了一个问题,他赢了一笔钱,把整个冬天用的蜡烛都买回来了。在临终前一两天他仍在继续他的气象学观察。在他一生中,他记录了20多万条气象信息。

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许多人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乏味。但对于从事崇高追求的人而言,他们非但不觉得这是苦,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快乐。不能忍受孤单、寂寞,不能坐冷板凳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成绩。爱德逊在动笔创作《旁观者》一书前,曾花费大量时间,收集了数千页原始材料。牛顿写《编年史》一书,先后共修改了15次,才感到满意。英国历史学家吉朋九易其稿才完成《自传》一书的写作。多年来,赫尔每天花16个小时学习法律,当他累得不行时,他就看看哲学、学习数学。休谟在写作《英国史》时,每天伏案工作13个小时。孟德斯鸠曾对一位朋友谈及他写作的情况,他说:“你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看完了,但我却为此白了头。”

柏·史密斯是一个装订工人,他在他父亲那儿当学徒。他习惯于在工作的同时,把自己看过的所有书的精彩部分摘录下来,并加以评论。他一直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他的知识面日渐扩大,所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终于,他成了一位尽人皆知的文学大家。他的传记作者说他“总是在工作,总是在积累,总是在进步。”

约翰·亨特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阿伯尼兹习惯于称他为“百眼巨人”。约翰同时也异常勤奋。在20岁以前,他几乎没受过什么学校教育,他要读书和写字是十分困难的。他在格拉斯哥当过几年普通木工,后来他到了他哥哥威廉那里。威廉是一位演说家和解剖学家,当时他住在伦敦,约翰就在他哥哥的解剖实验室中当助手,但很快约翰就超过了他哥哥,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天赋过人,另一方面取决于他超常的专注和勤勉。

在英国,约翰是第一个全心全意献身于比较解剖学的人,著名教授欧文先生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约翰的有关比较解剖学的材料。所收集的材料包括两万多件标本,这都是约翰长年累月辛勤积累下来的珍贵财富。每天从清早起来一直到晚上8点,约翰就待在他的小博物馆里,一整天他都在忙忙碌碌。作为圣乔治医院的外科医生和军医总监,他恪尽职守,从不懈怠。他还得给学生们演讲,同时他还得监管在自家的一个从事解剖教育的学校,在繁杂的工作中,他总得挤出时间进行十分精细的实验,了解动物的内在组织及其结构,撰写许多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为了挤出时间从事这么多繁杂的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他常常只睡4个小时。

约翰·亨特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收集一些相关的具体材料,人们都认为他太注重这些琐碎的事情。他的许多同事认为他如此仔细地研究、思考这些细小的事实,以至于他的收获总是像鹿角一样,长得很慢。但约翰·亨特坚信,没有详尽而具体的事实作为基础,不可能得出有价值的科学论断。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他掌握了动脉的运动变化规律。由此他能进行一些有开拓性的手术。在切除动脉瘤时,他能有的放矢地把主动脉系起来,这在当时根本没有人敢这样做,事实证明,他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病人得救了,同行们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像许多富有创造性的人一样,约翰·亨特十分注重基础知识,他总是在打基础这一环节上狠下工夫。他深知,没有坚实的基石就不可能竖起万丈高楼。约翰·亨特终生独居,什么事情他都得依赖自己,无人抚手相慰,在寂寞之中,他永无止境地追求自己心灵的事业,即使他同时代的人也没几个能真正察觉到他的最终追求目标。像所有认真工作、辛勤付出的科学家一样,他以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功之果。他不是依赖上天的恩赐和偶然的机遇,而是凭借自己诚实的劳动和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苦耕耘而换来成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这真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