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古代军事典籍
5383600000013

第13章 《孙膑兵法》

(一)《孙膑兵法》的作者

孙膑,本名不详,战国齐人,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之后。年轻时曾与魏国将军庞涓师从鬼谷子研习兵法。由于孙膑刻苦勤奋,领悟较快,因此很快成为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不久,魏惠王招纳贤士,庞涓便提早下山,被魏惠王拜为将军。魏惠王听说孙膑其人,便急于相见,并为孙膑的才华所折服,于是准备拜为副将。庞涓知道自己的才华无法与孙膑相比,于是故意说:“孙膑能力在我之上,怎好让他作我的副手,倒不如先封他为客卿,立功之后拜为大将。”魏惠王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庞涓写信给孙膑,召他来府,并将他软禁。同时设计陷害了孙膑,将孙膑施以膑刑,从此孙膑成了残疾人。庞涓又想骗取孙膑的兵书。孙膑得知真相后,装疯,以便等待时机逃走。齐国大夫淳于髡出使魏国,久闻孙膑之名,便把他带回齐国,孙膑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厚待。齐威王和田忌都喜欢赛马,但每次田忌都是失败者。孙膑看到后,估计了一下马匹的能力,便告诉田忌赛马时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果然赢了齐威王黄金千两,这就是有名的田忌赛马。事后田忌将此事告诉齐威王,齐威王召见了孙膑,佩服之至,拜他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孙膑使出“围魏救赵”之计,不仅营救了赵国,还擒获了魏军的将军庞涓,从此名声大振。《孙膑兵法》第一篇擒庞涓讲的就是这件事。公元前341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任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前去营救。在马陵,孙膑用“减灶增兵”的战术,引诱敌军陷入齐军埋伏之中,大获全胜,并迫使庞涓拔剑自刎。孙膑战功显著,遭到齐相邹忌的妒忌,再加上齐王喜欢能言善辩之士,孙膑渐渐受到了冷落,于是辞官,携弟子隐居于甲山(今山东莒县)。从此,孙膑潜心研究兵法,著成《孙膑兵法》。后世也有人称此书有些部分是由其弟子根据其言论写成。无论是孙膑本人还是其弟子著成此书,该书的思想都是出于孙膑是毋庸置疑的。

(二)《孙膑兵法》的内容

1.擒庞涓

魏惠王派庞涓攻打赵国的茬丘,而茬丘处于齐、赵之间,于是齐威王就派田忌到齐魏的边境进行防御。田忌问孙膑是否要救卫国,救,则违反军令,不救,又不知如何是好。孙膑想出一条妙计,让田忌率兵进军平陵(魏国的军事要地),派两位不懂兵法的将军统帅。两位将军败下阵来,然后派轻便的战车攻打魏都大梁,以激怒魏军。再分少部分兵力去骂敌挑衅,使敌军以为我军兵力薄弱。结果庞涓果然丢弃辎重,日夜兼程营救大梁。孙膑抓住战机,在桂陵对魏军进行攻击,大败魏军。

2.见威王

孙膑认为:战争并不是什么好事,即使打了胜仗,也未必能得到利益。只要作了充分的准备,即使城池小,也能够保证防御坚固;从正义的角度发动战争即使兵力不足,也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通过神农、黄帝、尧、舜、禹、商汤等治理国家的例子来看,说明不能以德治天下才会采取战争的手段。

3.威王问

孙膑认为:对于双方实力相当的敌人,要以小部队去试探对方实力;敌寡我众时要引敌出动,敌众我寡时要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对于身处绝境的敌人要等他们寻求生路时攻击;地形平坦,要有精锐的部队与其对抗。将帅要讲信用才能保证士兵服从命令,要军纪严明,言出必行,赏罚分明。

4.陈忌问垒

孙膑认为:我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蒺藜作护城河,用战车作壁垒。注意长短兵器以及弓箭的配合,安排好相应的位置,就可以拟造一个临时堡垒。

5.篡卒

孙膑认为:作战要挑选优秀的士兵。将帅要善于指挥,信守承诺,才能得到士兵的拥戴,他们在战场上才能服从命令。这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6.月战

孙膑认为:作战要具备三种条件,即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没有达到,即使胜利也会遭致祸患;即使有了这些条件,也要到不得不战时才战。按照战争规律作战,掌握用兵之道,就可以取胜。

7.八阵

孙膑认为:用兵打仗,不能盲目自大,而且要经验丰富,才能保证国家和百姓的安全。懂得用兵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得民心,掌握敌情,根据地形来布阵。

8.地葆

孙膑在本篇中介绍了四种作战的地区即表、里、总纲、分支;五种地形即山、陵、阜、丘、林平地;五种草地即藩、棘、椐、茅、莎;五种土壤即青、黄、黑、赤、白,并分析了各种地形的优劣情况。又举出五种容易失败的地方: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耜。

9.势备

先贤们发明各种武器,用宝剑比喻军阵;用弓弩比喻兵势;用舟车比喻机变;用长柄兵器比喻指挥权。这些是用兵遵循的规律,懂得这些的将帅就可以获胜,不懂的就无法战胜敌人。

10.兵情

用兵之道可以通过弓和箭作比较。弓相当于好的士兵,箭相当于将领,射箭的人相当于君主。箭前重后轻就容易控制,军队也是一样。弓身如果不正,就不会射中目标,同样,将帅如果不齐心协力,就无法战胜敌人。弓与箭都安排妥当,还要有一名懂得射箭的人才能射中。

11.行篡

孙膑认为:用兵要讲究公平。对将士要赏罚分明,对百姓要一视同仁。有的人吝惜生命却轻视财物,有的人重视财物却不贪生怕死,贤君和圣人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可以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甘愿辅佐于你。

12.杀士

此篇残损严重,无法翻译。

13.延气

孙膑认为:将军无论是召集军队,还是行军,或是在战场上都要激发战士的士气,以免延误战机,也可以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获胜的秘诀还在于掌握迷惑敌军的方法,使敌军轻敌。这样即使他们人数众多,一旦骄傲自满,也会失败。

14.官一

孙膑认为:选拔配备兵力、安排队阵、分派兵器的人要能胜任该项工作,并用旌旗分出等级。各种队伍要有不同的用武之地,不同的地形要摆开不同的阵势。

15.五教法

孙膑认为:善于用兵的人能够掌握根本,而不是临阵采取权宜之计。所谓五教指的是:一是平时练兵的教导;二是行军时的教导;三是屯兵时的教导;四是布阵时的教导;五是隐蔽不暴露的教导。

16.强兵

孙膑认为:政教、敛财、散粮、清静无为都不是强兵的办法,强兵最根本在于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