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豪强
5367300000005

第5章 至南门大笑歌

初六,吉。宜嫁娶,上任,出行,求财,移徙。

刘安将包袱往大车上一甩,拍拍手。只是苦了那头骡子,本来大车上就压了不少沉重物件,幸亏这包袱还不至于是那最后一根稻草,骡子恩昂恩昂恩昂恩昂的叫唤了几声。

天气已经颇冷了,刘安朝手上呵了一口气,然后双手相互摩擦,热乎热乎有些发僵的手指。

站在大车另一边的齐四全身紧绷,手提一根臂儿粗的哨棒,一脸肃穆的站在车旁,时而举目四顾,像是马上就有人要强抢了那大车上的物件一般。

刘安觉得有趣。

刘安的母亲,刘郑氏却觉得十分难过,心里空落落的。那个小小的,窝在自己怀的小不点一下子就长大了,要飞走了。尽管觉得这种想法十分好笑,可心里的确是这样认为的。看着儿子渐渐宽阔的肩膀,腰带紧杀十分健美的腰背,黑粗野蛮的长发也打理地井井有条,那样柔顺淡黄的细眉毛什么时候已经是这样浓密修长?

什么时候开始没有这样仔细注视着他了?好像他就是自己的全世界一样的注视。大概是小儿子的诞生吧。一个疏忽,竟然已经是一个十年了,以至于儿子嘴唇上的茁壮的黑色绒毛也是才发现的。

长大了哇。是该给他物色物色个媳妇了?自己还没有照顾够呢,就要交给别人来照顾了吗?十年没有给他梳过发髻了,以后会是哪家女儿给他亲自梳理呢?

妇人的眼睛就红了。好歹眼泪没有掉下来。

刘安不忍,过去安慰道:“娘,不要担心,到宛陵也不远,办完事孩儿就回来了,也就是十几天时间,估摸着小寒就可以回来了。”

“哥,去郡城回来可要给我带好吃的,带好玩的,我去上学啦。哦,回来还要给我讲故事。”那边刘康骑在李渔脖子上。

刘安瞧着李渔乐呵呵地做大马,对刘康到:“哥忘不了,在家里不可淘气,莫要惹娘生气。快去吧,可别给先生打手心。”

“诶,我走了哥。”刘安挥挥手。

李渔正正经经看了一眼李勇,转身送刘康上学去。

刘康坐在李渔不甚壮硕却无比稳当的肩膀上,书袋子吊在后背,书袋子上用麻绳系一个刘安新做的竹蜻蜓。

刘豹沉默。

刘郑氏这个从未出过丹阳县境的妇人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是捏着手里的手巾。

还是老头子刘丙开了口:“出门在外,莫要为了赶时间赶路错过了宿点,该吃饭时就吃饭,该住宿就住宿。若是遇上雨水天气,就不要赶路了。还有,在路上切记不要多管闲事。记住了吗?”

“恩,孙儿知道。”刘安点头应道。

“恩,知道就行了,快快上路吧,不要耽误了时辰。”刘丙可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猩猩妇人之态的人。

这个花甲老人在三十九年前的春分,雄牛发情的时节,第一次翻墙睡了那老土财的哑巴女儿。日晒三竿才神清气爽地从姑娘香闺中昂首阔步出来。适逢那天丹阳大青皮章天化领了一干闲汉子并媒婆给老土财下娉,在众人目瞪口呆中,只一剑,就斩了章天化的右小指。

刘安也不是多话的人,向老娘露一个大大的笑脸,灿烂得像个温暖的向阳花。转身跳上了另外一辆骡子车,又是一阵“恩昂恩昂恩昂恩昂”骡子悲惨的鸣叫。

齐四和李勇各牵一条黑骡子,吱呀吱呀,两辆大车,三个人。

车上红被被面龙凤翻飞,三彩鸳鸯交颈;大红绸缎束的一把饱满沉甸的稻穗;两坛黄泥封口的老酒;两袋去皮的晶莹稻米;两对红绸缚脚的雄雌彩鸡;一担分量十足的礼饼;一个五彩线的礼盒;一罐茶叶..

这是?小刘铁匠要给哪家姑娘下聘礼?

“哦哦哦,是,是去下聘呢。”

“啥?不是我,当然不是我,怎么会是我呢?”

“哪里哪里,多谢老丈夸奖了,小子真是喜不自胜,怎敢比得上宋玉呢?”

“啊,姑子问,岂能不答,是给李勇说亲去。”

“当然不会,怎么会是我呢。大丈夫尚没有建功立业,怎么能顾及儿女私情?”

“..。”

“..。”

刘安等从城北入城,穿过中央大道往城南走去。一路上,相熟的纷纷向他打招呼。

自从那日曲辕犁推介会曲辕犁大卖以后,刘家一改以前的守成颓势,隐约显出了些锐气。

不知道是谁,还传出了推介会后,刘安那小子还召集了前来参与推介会的各位老爷搞了秘密集会,似乎有达成某些约定的意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管真假,反正认识不认识刘家的人,如今看到刘安,也都会卖个笑脸。

到了城南,出了城门。

许是有了些自由自在的感觉,许是周围没了相熟的人,刘安有些癫狂起来。

他从车上站起来,一只脚踩在两袋上等好米上,双手拄剑,抬头四十五度,目光望着南向一马平川的大路,两旁一望无际的良田。

感觉有壮志在胸,不抒不以平。

“哈哈哈哈,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后边两个短打远行装的两个汉子愣住了。其中一个较年轻的汉子看着不远处雄姿勃发的背影,抿紧了嘴唇,转头看看一脸沉思的大哥,低低念了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适值县尉带了一干衙役到南门贴公告,这个没事亦喜欢舞文弄墨一番的粗鲁汉子喃喃自语一番,突然大叫一声,“啊拿着!”把手中的告示布往跟班手上一塞,往城中狂奔而去。

从此《至南门大笑歌》从丹阳县起远远传开来,至丹阳郡,至扬州。

后,东莱猿臂善射者闻之,寻之,果,欲与之试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