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刘墉是刘统勋之子,刘统勋是王尔烈会试时的主试官、座师,刘统勋也是纪昀会试时的主试官、座师。这样一来,他们便成了兄弟之交。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 7 1 9年),纪昀生于雍正二年(1 7 2 4年),王尔烈生于雍正六年(1 7 2 8年)。排序:刘墉为长,纪昀次之,王尔烈居三。这天,他们三人到一起……
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刚刚看过三通馆纂修官王尔烈呈递的书目文稿,并用朱笔批示过序号,就闻门外和珅大声宣:
“圣上驾到!”
闻声,纪昀急忙整理服饰,拂扫衣袖,即要出屋迎驾。没想,乾隆帝已经由人挑动门帘,迈步进了来。纪昀见势,忙跪拜,诵道:
“微臣迎驾!”
“爱卿平身。”乾隆道。
“叩谢隆恩。”纪昀遂即站起。
待乾隆落座后,复说道:
“爱卿亦坐,方好叙话。”
“万谢圣主。”随即,纪昀在乾隆斜对面坐下。
这时,早有人送上茶来,请圣上用茗。
乾隆边品茗,边顺手翻翻案头上纪昀刚刚阅览、批示过的王尔烈呈递的书目文稿。一看,见字字玑珠,句句璀璨,章章斑斓,遂欣喜地问道:
“爱卿,此可是你的笔迹?”
“回禀圣上,此非吾之笔迹。”
“我看有些不像,你的字体我认得。那么,这是谁的墨迹?”
“禀圣上,这个人,说来你也清楚。”
“谁?”
“王翰林,王学士,前科二甲一名进士,传胪公,当今四库全书三通馆纂修官,辽阳王尔烈是也。”
乾隆听了,大悦,说道:
“我断定是他的字。他宗羲献,又有开拓,独成一体。此字非他莫属。在上科殿试卷中,我已看过了。”
待乾隆说到这里,又转了话头,说道:
“爱卿,近日四库纂修进展如何?”
纪昀答道:
“回禀圣上:由于吾皇圣明,爱育万方,施恩是土,仁政无比,故感动斯民。四库全书纂修事,也蒙圣上施仁,躬勤政事,进展颇为顺利。适上下一心,协力相逐,真乃日日呈光,天天见容。更有一些得力文臣,极尽其能,尤是让人称道。”
“那个王尔烈怎样?”
“适才圣上不是看过了吗,那份文稿就是他呈递上来的。不仅文笔洒脱,稿面整洁,且速度极快,成果益大,几乎是日呈一书,有时日呈二书或多书。微臣自入翰林院以来,已觉得够迅速,而此人几欲同我,有时竟超于我。真乃神才也。他呈的文稿,几乎都不用我改,直接就可录入,真节省时间了。我敢断定,若有此人协助,并肩共肘,则全书成矣。”
乾隆听了,大喜,道:
“如此说来,有你等二人,我朝此举可早日告竣了。”
“甚是。”
乾隆听了,又看了看王尔烈那份文稿,说道:
“爱卿,告辞。待朕前往三通馆走走。”
纪昀一听乾隆要去王尔烈处,便奏道:
“王纂修官正在馆里,到那里一看,便会知晓了。”说罢,送乾隆出屋。
此时,正是盛复时分。
四库全书馆总纂处,虽然距三通馆处不算太远,但是由于天气过热,乾隆与和珅没走上几步,便都大汗淋漓了。
和珅见此,待来到三通馆前还有一段距离时,便高声宣道:
“王尔烈,前来见驾!”
此时,王尔烈正在屋内忙于整理文稿,浑身亦是大汗淋漓。他听到喊声,赶忙整理服饰,走出屋来跪迎,奏道:
“微臣见驾。”
乾隆一见王尔烈热得那个样子,便有些好笑,说道:
“爱卿也是大汗淋漓啊。”
乾隆本想直接随王尔烈进屋。但是,他搭眼一看,见这圆明园里正好有一处风景,是很好的去处,莫不如去那里消消汗再说。于是,他说道:
“爱卿请起。”
王尔烈闻声,站起,拂衣。
和珅很解圣上之意,未等乾隆开口,随即说道:
“圣上,这园子里风光正好,有水,有树,有亭,有台,可以前去凉快凉快了吧。”
乾隆点头称是。
王尔烈见势,说道:
“由臣下带路。”
转眼间,他们来到了这个风景地,在一片树林里停了下来。
和珅历来好献殷勤。他举目四处望了一下,见这片风景地尚未有题名,有些大煞风景。现在,有乾隆在此,又是喜好风雅,何不就此让他赐下些名字!于是,他奏道:
“圣上,此地景致优雅,加上吾皇来此,更是美上加美。只是这些景观尚无题名称谓,圣上若能赐些名号,岂不名垂千古,誉播四方!”
他的这番话语,果然挑起乾隆的兴致。于是,他带领王尔烈、和珅一干人等在园子里走起来,每到一处,便留下些景观名称。什么“杏林春色”、“方壶胜境”、“月地开山”、“蓬岛瑶台”、“小池嵌镜”、“古月轻风”、“回眸启玉”……只一口气地说下好多。
他每说一处,在一旁的和珅便奉称道:“好名,好名,千古绝佳。”
蓦地,乾隆停住了脚,回头向王尔烈问道:
“爱卿,你看我题的这些名称如何?”
王尔烈听了,说道:
“启奏圣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说否?”
乾隆说道:
“有何不可?”
“微臣说了,可有怪罪?”
“为风景留名,此乃快哉事,有何怪罪!”
“既然如此,臣下就斗胆了。”
说罢,王尔烈望了一下这片风景,随即说道:
“圣上所留名称,好却是好,但有些重复。”
乾隆一愣,说道:
“王翰林何出此言?”
王尔烈说道:
“回禀圣上:园中诸景,既多又奇,可是所留之名莫过于四字,岂不落俗?”
和珅,是个好挑拨是非的人,与王尔烈及纪昀、刘墉等还有些不睦。此时,他听了王尔烈的话后,心想,好你个斗胆的王尔烈,敢在圣人面前卖《三字经》,看你个小小的翰林有何能耐!于是,他说道:
“那么,依王翰林的说法当如何题?想必还有三个字、五个字的不成?那就请你献献高才吧。”
和珅说这话时,略带几分挖苦。
有人要问,和珅为何对王尔烈不满?
说来话长。
和珅,满洲正红旗人,满姓钮祜禄氏,字致斋,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生员出身。袭世职。乾隆时,由侍卫擢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执政二十余年,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乾隆晚年,对他倚任极专。任职期间,结党营私,招权纳贿。仁宗嘉庆恨其专横。嘉庆四年(1799年),待乾隆帝驾崩后,由王念孙等出面纠参,夺职下狱,赐死,籍其家。抄其家产时,竟发现其所存资产足够朝廷五年收入总和,皆为贪污、勒索、受贿所致,实在惊人,成为历朝历代中国最大的贪污罪犯。和氏,仅是生员出身,未经科甲,无有正途,为何如此发迹?全赖乾隆重视也。
据说,乾隆之所以这样厚爱于他,曾由于这样一事。
雍正在位时,有一宠爱妃子,名马佳氏,豆蔻年华,风韵绰约。是年,作为宝亲王的乾隆仅17岁。他情窦初开,贪恋姿色,看中马佳氏,常在没人时调笑。一日,又在调笑,不小心眉际被碰伤、遂被皇后钮祜禄氏发现。枉说马佳氏有意调戏皇子,一道懿旨下来,竟将马佳氏于月华门勒死。宝亲王闻知,十分震惊,遂跑到马佳氏遗体边,将自己指头咬破,将一滴鲜血点在马佳氏颈上,哭诉道:“我今生无法救你了,但愿来生有缘。若有灵验,望此血点化为红痣,以此相认。”后来,宝亲王承继大统,成了乾隆皇帝。一次,他见到和珅,发现他的容貌与马佳氏一模一样,且在颈处有一鲜红血痣。乾隆帝以为马佳氏转世,于是对和珅百般宠爱起来。他常在御书房同和珅同榻而眠。从此,和珅便平步青云起来。
而和珅不满王尔烈,则因另一事生出。
一次,乾隆帝要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以选拔官员。在正考前,他来个预考面试,即当面出题,要诸大臣解答。
和珅想,自己本未读多少书,尽管皇上器重,也为一些文臣看不起,何不趁此摸到个科名!但是,他又担心答不好。皇上提问,他是不怕,但是,身边有着诸臣,要一旦答不上来,也着实丢面子。为此,得准备一下。他知道王尔烈是有名的关东才子,何不找他讨教!偏巧,有一天早晨,和珅与王尔烈在御花园里相遇了。事先,和珅从乾隆那里已经知道了所要问的试题。他与王尔烈又相识,所以见面也无需多说,出口直接问道:
“王翰林,你说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
王尔烈见身在御花园,看了看,遂顺口说道:
“亭台高,御井低,梧桐东,松柏西。”
和珅听后,记在心里。
果然,这天太和殿上,乾隆向和珅问起这个题目来。
和珅自觉胸有成竹,答道:
“亭台高,御井低,梧桐东,松柏西。”
群臣听了,都不觉地发出一些哂笑。
和珅不知何故,只好定定望着。
待轮到王尔烈了。他见太和殿上的情形,当即答道:
“圣上高,微臣低,文站东,武站西。”
王尔烈的答话,得到了乾隆的称赞。
见此,和珅很不得劲儿。退朝后,憋了一肚子气的和珅找到王尔烈,责怪道:
“王翰林,你也不对啊,怎么搞两面三刀,让我在众人面前出丑?”
王尔烈听了,明白了,笑道:
“你当时问我,不是在御花园吗,我那是指御花园里的景色说的;我并不知道皇上要在金殿问这个啊。”
和珅一听,也无话答对,只好暗生闷气去了。从此,他对王尔烈不满起来。
这会儿,和珅见王尔烈胆敢挑乾隆帝的错,觉得整治他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向王尔烈追问起来,打算将事情挑大。
王尔烈听了和珅的问话后,说道:
“和大学士,那就请指明,是先说三个字的,还是先说五个字的?”
和珅心想,还能有三个字的景物名?于是,说道:
“三个字的。”
王尔烈闻听,看了看周围景致,见这里正好有一片树林,而且乾隆帝及群臣都是大汗淋漓的。于是,他脱口答道:
“翰林林。”
和珅一听,又看看乾隆帝正汗流满面,以为他是在说皇上出汗的事。于是,说道:
“王翰林,何出此言?”
“怎么?”
“你所说的‘汗淋淋’指谁而言?”
乾隆帝也有些误解。
王尔烈听了和珅的话后,觉得有解释清楚的必要。于是,他说道:
“我说的是‘翰林林’,不是‘汗淋淋’。今天,随圣上来到这里的人中有翰林,又逢这个树林,岂不成了‘翰林林!’”
和珅听了,见无懈可击,便接着又问题:“好。就算你说得对。下面是五个字的。这同样是限题之作,答不上可有欺君之罪。”
王尔烈一听他说“有欺君之罪”,灵机一动,说道:
“天子重翰林。”
和珅一听,说道:
“怎么又是个‘汗淋’,而且是‘天子重汗淋’,这不是明显的有所指吗?”
王尔烈听了,笑道:
“大学士,又是个错矣。这个题是‘天子重翰林’,而不是‘天子重汗淋’。你想,当今圣上又开设四库全书馆,又让翰林院众翰林参加编修,这不是‘天子重翰林’吗?此乃是皇恩浩荡,体量无边啊。和大学士,你说呢?”
和珅无话答对了。
乾隆帝心里明知道王尔烈取的这名称,其中有说自己和众臣子“汗淋淋”的内容和含义。但是,经他这一解释,心里大悦,说道:
“王爱卿所言极是,合情合理,颇符朕意,汝真不愧才冠翰林之首。下边,朕要到你馆舍看看,可好?”
王尔烈马上答道:
“谢圣上,那将是蓬荜生辉了。”
说话间,君臣等来到三通馆。
乾隆看过案头书写的文稿和批览的典籍,心里很是高兴,说道:
“适才,朕已听纪爱卿说过,言你纂修极为用心,所撰文稿既多又好,真乃旷世奇才也。朕有你与纪昀二位贤臣,《四库全书》将会早日告竣,此吾朝之幸矣。只是不知道爱卿有何妙法,可否介绍一下,也好让他人效仿之。”
王尔烈听了,说道:
“启禀圣上:微臣本是常人,并非才高八斗,也非三头六臂,而是全赖于贤内助矣。”
乾隆帝一听他说出“贤内助”三字,顿生喜色,便要引见一下。
王尔烈一听,心里不觉有些为难起来。
原来,乾隆帝是个多情善感、贪恋姿色,且肆无忌惮的天子。
在他的男女生活事中,多有夺人之爱生出。
乾隆曾与原配孝贤皇后富察氏之弟媳傅恒夫人有染。
据说,傅夫人所生的儿子福康安,即乾隆的龙种。
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乾隆帝东巡泰山,谒孔陵,祭岱庙时,所乘船只来到德州,同船皇后富察氏发现乾隆帝又有风流韵事生出,忙去进谏。进谏未从,刺激过重,遂投入运河。后虽经救起,却终因此而终,时年仅37岁。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又有香妃事。
传说,香妃为新疆叛匪霍集占之妻。清军平定叛乱后,将军兆惠捕获了霍集占夫妇。在献俘仪式上,乾隆帝为霍集占妻之美貌所惊呆。后来,霍妻被策封为妃,甚得宠爱。又传说她身体自有香味,故以香妃称之。
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十八日晚,乾隆帝南巡住在杭州。他见杭州西湖上,多有歌妓船只往来,便情触升腾,欲要去游。皇后那拉氏,甚贤惠。她见乾隆如此放荡,便行进劝,道:
“臣妾为龙体盛安计,望皇上今夜就不要出去了。”
乾隆放荡成性,哪里听得,当即踢了皇后一脚,然后扬长而去。翌年七月十四日,这位抑郁寡欢的那拉氏皇后死于宫中,时年49岁。
乾隆的这些风流韵事,早传到王尔烈耳中。
今日,他见乾隆要看他的内人,深怕生出不体面的事,他又是君,不能抗拒,实有些顾虑和害怕。但是,见皇上口谕,又不能不让。于是,便将夫人赵茹倩唤出,由侍女赵茹傧陪同,侍立一边。
乾隆看过,心中大喜,说道:
“爱卿有福分,有此贤妻,岂怕他业不成!”
然后,他又问道:
“旁边这位女官,可是何人”?
“此乃吾之令妹。”
乾隆道:
“适才,听王爱卿讲,其修书成果之巨,全赖你的协助了,可是如此?”
赵茹倩道:
“臣妾虽然有区区小事,微不足道。但我所做事,亦多亏令妹茹傧了。是她为我做了许多事情。”
乾隆听了,又用眼看了一下,只见赵茹傧同赵茹倩一样俊美、颖慧、聪智,大悦,道:
“真乃俊才女校书,可与唐之薛涛、汉之文姬相比了,可嘉可贺可喜。”
乾隆说毕,复又补充道:
“二位女校书,不知在协理修书中遇到何样事情,也可讲之一二,也为朕之所思做些参阅。”
听了这话,王尔烈灵机一动,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前不久,他的二兄王尔杰由辽阳家中来书信说,其妻曹彩凤之祖父曹寅,曾有存书3 287种,现仍存原籍辽阳。但是,根据乾隆帝关于编纂《四库全书》所下的诏书规定:依书籍的主人所在地为限,由其省巡抚呈报上交,再由所分发之纂修官整理编纂,然后一并入选。然而,曹寅自从于康熙年出任江宁织造以来,其后裔多离开辽阳,居住江南,尔后又居北京等处。据此规定,这部分书籍则应由上述这些地方呈送,而不能由辽东选送,且不一定落于王尔烈手中。若由他地选送,或不能落于王尔烈所在的三通馆,很可能有流失散落之危险。王尔杰代替曹彩凤在信中叮咛,万望为保全好先祖的这部分典籍而广加思索。
他们的所虑不是无有道理的。
编纂《四库全书》是件好事,也是场浩劫。
乾隆开始下诏征书时,全国各地藏书家由于害怕清代所搞的文字狱,而迟迟不敢进献典籍。
扬州马裕家,据悉“藏书颇富”。但是,当两淮盐政李质颖奉旨前去取书时,马氏只呈报195种。乾隆得知此情后,谕军机大臣:
马裕家,夙称善于收藏,何所存仅止于此,必系地方官员采办不妥,其家未免心存畏惧,遂惮将善远匿,故所开书目不精不备。著抚盐政,善为询觅,务祈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