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5258000000015

第1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政治文明与政党政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政党政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政治文明的发展,政党政治是不可能出现的。换言之,政党政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又是政党政治发展的产物。当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正如2005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从它的历史方面看,还是从它的现实情况看,它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现有政党的基本情况和关系

中国目前有九个政党。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九个党派都有自己不同凡响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有相互之间团结奋斗的历史,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自现代以来的中国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前进的历程。

九个政党的基本情况是:

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3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从1921年至2006年,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85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85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85年;是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85年。中国共产党现有党员7080万人,基层组织352万个。

关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于1945年秋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6年春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民主组织。1947年,国民党内各民主组织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到达香港,11月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选举领导机构,同时发表宣言,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并以共同纲领和宪法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革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积极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努力奋斗,竭诚奉献。民革发展成员,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除台湾、西藏外,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六万余人。

关于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主要是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民盟的前身是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19日,民盟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后黄炎培出国,推举张澜担任主席。同年10月,在香港创办《光明报》,发表成立宣言和“十大纲领”。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1947年10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和民盟盟员转入地下斗争。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道,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民盟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民盟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民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特别是参加国家文教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民盟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经济建设、文教建设和其它方面重大问题的协商和讨论;组织和动员盟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为四化建设服务;协助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调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开展教育改革的调查研究工作,向政府部门反映意见、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智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活动;盟的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盟现有盟员总数为131300人,基层组织7477个。

关于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家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民建成立后,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1948年,民建响应中国共产党5月1日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派代表赴解放区参加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民建确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积极配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组织带领广大成员,在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工作岗位上积极贡献力量。民建积极开展联谊工作,发展同香港同胞和台湾、澳门同胞、海外侨胞中的经济界人士和其他有关人士以及外国有关政党、团体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协助政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民建发展成员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经济界人士为主。民建在除西藏、台湾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组织,共有会员七万八千余人。

关于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主要是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及科技等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民进的主要创始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林汉达、徐伯昕、赵朴初、雷洁琼、郑振铎、柯灵等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又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经过充分协商,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1946年5月,民进与上海市76个人民团体联合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1947年底民进被迫转入地下。1949年9月,民进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进入新时期以来,民进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截止到1997年6月,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会员已发展到65000多人。

关于农工民主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成立于1930年8月,曾几经更名,是目前八个民主党派中成立较早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等。1927年5月,著名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鉴于当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已决意背叛革命,为了贯彻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酝酿组织新的政党,1930年8月9日,他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1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 1935年,该党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于同年11月10日在九龙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推选黄琪翔为总书记。会后,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推动抗日而努力。1941年3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主要领导人担任民盟重要领导职务。1947年2月,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决定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彭泽民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8年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翌年九月,农工党的代表章伯钧、彭泽民、郭冠杰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其主要领导人在政府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如章伯钧任交通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该党先后以《共同纲领》、《政协章程总纲》为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进入新时期以来,该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振兴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改革开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工党的发展范围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和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农工党目前在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706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