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不由丧气,同时也有点恼火,这是什么问题,简直荒谬可笑!他反问考官:
“你说多少次?”
“正确的答案是每天8次。”
“8次和6次差不太多。”蒙哥马利的话带着挑衅性:
“我看这没什么要紧,少校先生。”
考官没同他计较,继续朝下问。所幸,后面的问题比较简单,都在蒙哥马利掌握的范围之内,他都答对了,口试结束时,蒙哥马利长舒了一口气。
通过这次考试,并不意味着马上得到升迁,只能说具有了这种可能,但也足以让蒙哥马利高兴。他在这里一如往常对军事倾人极大的热情,而对军事以外的东西很少关注,他不遗余力钻研业务,熟知了骡子的习性,对军需运输和管理知识运用自如。为了方便同当地士兵沟通,还学会了乌尔都语和普什图语,这些他都认为十分有必要。由于才华崭露,一年以后,蒙哥马利由少尉被提升为预备中尉。以前,他一门心思追求荣誉,现在目的暂时达到,他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痛痛快快玩一把了。
军中的生活丰富多彩,橄榄球、板球、曲棍球,各种体育运动和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勾起了蒙哥马利蠢蠢欲动的心,很快,他也加入进来。这一段时间,他迷上了探险和打猎,另外,还有赛马,只要是能体验惊险和刺激的运动,他都喜欢。尤其是赛马,伏身马背,风驰电掣的感觉,在他看来既惊心动魄,又是一种享受。
部队驻地有一帮年轻军官,都热衷于赛马。这是一项在军营极受欢迎的竞技运动。骑术精湛的,往往博得观众热烈欢呼,欢声雷动中,把骑手的自豪与虚荣心也提升到沸点。不光需要骑术,选一匹能带来胜利的好马也必不可少,富有的军官不惜重金四处求购。买一匹纯种赛马,价格不菲,令囊中羞涩的蒙哥马利望而却步。怎么办呢?他又不愿放弃赛马,最后他听说附近骑兵团有一匹运输货物的马,快要退役,于是跑过去以8英镑非常便宜的价格,买了回来。
他知道,要想战胜别人,不对马进行专门训练不行。此后,除了例行的军务,训马成了蒙哥马利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这一目标,每天天刚擦亮就爬起床,把马牵到营外地势平坦开阔之处开始残酷的训练,早操完毕,处理一些手头事情,之后再拉出去训练;中午午休也同样如此;晚上别人喝酒、聊天、玩扑克,蒙哥马利继续埋头苦训,直练到人困马乏,实在支持不下去,才回营洗漱休息。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他的骑术大有长进,赛马有时也能跑出好成绩,但从来没有赢过一次。眼看继续赛下去没什么指望,蒙哥马利有些泄气,但他始终不相信自己就赢不了一回,于是训马更勤了。不久之后的一次比赛,蒙哥马利终于扬眉吐气,一偿夙愿,他的胜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比赛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蒙哥马利在马冲出去的瞬间,竟一个倒栽葱跌落下来,他重新跃上马背催马奋力追赶,由于过于用力,马鞍被甩出老远,在观众目瞪口呆的注视中,他的马一路狂奔,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还没来得及欢呼新冠军的诞生,蒙哥马利因为兴奋过度没坐稳又掉下马背。蒙哥马利对自己出丑并不很在意,同获胜相比,那不过是一个意外的插曲,关键是,通过获胜他真正挽回了面子,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敬服。回去之后他一遍遍地回味,心里美极了。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令人难熬的溽暑好过一点儿后,蒙哥马利随部队移防至孟买。这里更加炎热,阳光铺天盖地地撒下,暑气蒸人,情况更难以忍受了。因为天气太热,除了正常的操练之外,白天几乎中止了一切活动,只有晚上印度洋上的海风吹来,天气稍微凉爽,军营才恢复一些生气。蒙哥马利与别人不同,他总是显得精力过剩,生龙活虎,到哪里也不会寂寞和闲着,火热的气候阻挡不了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蒙哥马利来到孟买以后,买了一辆摩托车,经常开着四处兜风。当时其他军官都骑自行车,因此他的行为显得太过扎眼,各种批评和非议纷纷而来。他毫不在乎,照骑不误,玩这种时髦玩意的激情,使蒙哥马利眼里漠视一切。军纪也不能完全约束他,对上司的命令有时也阳奉阴违。营里分派他主管体育,主要是抓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蒙哥马利干得很不错,足球队所向披靡,战绩不俗。一次德国皇储乘军舰来孟买港参观访问,听说后不服气,提出让德国水兵和蒙哥马利的足球队比试一番。副官克莱门特·托姆斯事先告诉蒙哥马利,以德国人的足球水平,根本不必放在心上,派几个替补就可以打发了事,蒙哥马利也这么认为。但当队员上场时,托姆斯发现蒙哥马利遣的净是主力,比赛结果虽然以惨不忍睹的40:0,德国人一败涂地而告终,蒙哥马利的行为,却令托姆斯光火。
蒙哥马利看望在意大利作战的英军坦克部队。
“难道,你没听见赛前我说什么来着?你把我的吩咐当成耳旁风,是不是?”托姆斯训斥这个不听话的下属。
蒙哥马利耸耸了肩,一本正经地说:
“很抱歉,长官。但我认为对付敌人,还是小心为妙。”
托姆斯无言以对,其实,他打心眼里还是喜欢蒙哥马利的做事认真。
在孟买的这段时间,蒙哥马利还参加了一次影响很坏的捣乱活动。因为无事可做,天气又热,蒙哥马利和几个单身军官经常光顾皇家孟买游艇俱乐部解闷。一天营里有一个叫伍德的上尉老光棍,出钱做东,请蒙哥马利和另外两名尉官共进晚餐。蒙哥马利不会喝酒,本来打算拒绝,转念一想反正自己又不花钱,就跟去了。4人来到皇家孟买游艇俱乐部。饭吃完后,伍德先走了,剩下了蒙哥马利3个,都不愿意早回去,干点什么好呢?经蒙哥马利的提议,3人又来到俱乐部的酒吧,那两人要了酒,继续喝,喝着喝着开始唱,之后演变为声嘶力竭的喊叫,蒙哥马利也加入进来,甚至带头跳到酒吧的桌子上,手脚并用敲打,桌面被当成了伴奏的乐鼓。响声惊动了整个俱乐部,并在幽静空旷的夜里传出很远。看门人前来制止,3人全然不予理会,越闹越凶,等到凌晨两点俱乐部秘书闻报匆忙赶到时,蒙哥马利一伙已不见,现场一片狼藉,问看门人,回答是兴尽扬长而去了。
俱乐部秘书决定将事情上报,“我得向你们提出,”他在给参与这次闹事的其中一人的信中写道,“你们触犯了附则第七条。此事将报请俱乐部委员会处理。与这次骚扰事件有关的军官,除你以外,主要还有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中尉。”
从军校来到军营3年,蒙哥马利还没有享受过一次休假的待遇,他也从未提出过申请。戎马倥偬,这3年来他一直忙于体验初到军队的不寻常感觉,家在心目中逐渐变得模糊。何况,家对他也绝不是什么温馨和安全的代名词,母亲给他的不愉快回忆,像刀雕斧凿镌刻在心灵深处,蒙哥马利很久没有想过家中是个什么样子了。但长期在外,游子思归的情结他还是有的。再说,日渐老去的父亲也值得他挂念。1911年11月8日,休假报告获得批准,蒙哥马利乘船离开了孟买。
秋天的印度洋是很美的,季风掠过海面,扬起柔柔波纹,蓝天碧海,这让蒙哥马利想起了在塔斯马尼亚度过的童年岁月。船离开港口不久,因为风大颠簸得厉害,蒙哥马利的思绪被打断。在无聊的旅程中,只好企盼船开得快点,越快越好。第一次,他对回家有了抑制不住的渴望。
回到伦敦,得知一个弟弟德斯蒙德已经夭折,1909年死的,患的是脑膜炎。丧子的哀伤使父亲更显衰老,眼神黯淡无光,但对宗教的狂热却丝毫不减。母亲莫德依旧专横,对久别归来的儿子只表示了淡淡的欢迎,过去的家规仍然适用,一切让蒙哥马利提不起精神,内心的惆怅伴随着失望。呆不了几天,他就想回部队。好不容易,挨过了6个月的漫长假期,蒙哥马利一刻也不停留,赶了回来。这时,已经有个好消息在等待着他了。
1912年5月,当蒙哥马利还在返回孟买途中的时候,团里的后勤补给官也启程回国休假,时间长达一年,走后职位出现了空缺。鉴于蒙哥马利对军事业务的谙熟和比任何人投入多得多的热情,他被提名替补。这样,当他回来后,一张临时代理补给官的委任状放在了面前,这使得蒙哥马利喜出望外。营里其他觊觎此职的军官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他们只有妒忌蒙哥马利撞了大运。但蒙哥马利清楚,他绝不是白拣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理所当然,因为,他比他们付出了更多的辛勤和努力。
的确,在此之后,蒙哥马利马上以实际行动堵住那些议论的嘴巴,证明了自己比他们更优秀,受领职务当之无愧。10月份,蒙哥马利在该团陆军通信专业测验中,成绩出类拔萃。为了纪念这次辉煌的经历,他把一本《陆军通信手册》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好多年后,仍然舍不得扔掉。
转眼又过了一年,部队又要换防,这一次,是奉调回国。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展开各项移营工作,许多人为离开异乡终于回归故土而激动万分。蒙哥马利觉得到哪里都无所谓,短暂的军旅生涯,使他学会了从容适应。留在印度固然有许多好处,异域风情能增长见识,一开眼界,但也不值得过多留恋。要命的炙热气候还能忍受,训练设施的简陋也可以将就克服,但在印度的3年,他没能学到更多关于业务和军事思想方面的东西,并且很显然,如果继续呆下去,他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周围的军官不可能给他帮助,他认为他们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只能充当上级指示的传声筒,例如,每当队伍进驻一个新的地点,营长通常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将军打算怎么进攻?”而不管敌情、地形和其他因素如何。蒙哥马利觉得,离开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使他拥有了对未来充分想像的空间,因为一成不变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从来都不是。
1912年圣诞节,皇家沃里克郡团第1营全部返回英国,新驻地选在福克斯通附近的肖恩克利夫。蒙哥马利只是简单从家中过了一趟,又匆忙回到营房。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余音尚在耳畔回荡,蒙哥马利被委任为营助理副官,提升不久,他被送到一个步兵军官训练班学习。在这个班,蒙哥马利的表现有目共睹,尤其是射击水平提高很快。学习结束时,他的射击成绩是:步枪射击优秀、机枪射击良好,总体来说很不错。这年蒙哥马利春风得意,不仅升了官,在运动场上也大展身手,参加了陆军曲棍球队,还学会了玩新兴的贵族运动——打网球。这些都不能使他满足,后来又攒钱买了一辆福特牌汽车,驾驶在军营内外的大道上玩命飞驰——对于引起刺激的新鲜事物,蒙哥马利永远是个大胆的尝试者,只要他愿意,多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蒙哥马利回到国内的最初阶段,他对军事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仍然停留在印度服役时的水平,靠一种近乎本能的感知,和几年积累的行伍经验,一些问题看出和发现了,但囿于能力所限,给不了正确的答案。他读的军事方面的书,也说不上来几本,军事教材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照本宣科教人怎么去做,而要应对战场复杂万变的形势,似乎还不够。蒙哥马利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宏大的理论指导,来激发和启诱灵感,或者一位指点他的老师,来引导他上进。在印度时环境和条件不允许,而当回到英才辈出的本土,这一遗憾,应该可以有机会弥补了。在被提拔为营助理副官后没几天,蒙哥马利有幸遇到了勒弗罗伊上尉。
这是个受过严格正规军事教育、服装整洁、军容一丝不苟的标准军人,从坎伯利参谋学院学满两年后毕业,分到蒙哥马利所在的营任职。蒙哥马利在营部见到了他,被他身上散发的军人魅力吸引。后来两人聊了起来,气味相投,从此往来密切,成了好朋友。蒙哥马利将勒弗罗伊引为知己,军事上不懂的东西就向他虚心求教,很多时候,他们谈有关陆军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真正掌握军事指挥的艺术。与勒弗罗伊上尉长谈成为蒙哥马利的一件乐事。一次闲聊,勒弗罗伊不经意地问他:
“你对《战争论》这本书怎么看?”
《战争论》蒙哥马利知道,克劳塞维茨写的这本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军校被列为必读书,但他以前却没认真读过,因此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很不好意思地对勒弗罗伊说:
“我没有详细研究过这本书……你对它是如何看的呢?”
勒弗罗伊有点诧异地看着蒙哥马利,不明白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借机在考自己,想了一想,对蒙哥马利说:
“这是本伟大的书,它从一些战争经验中得到的军事艺术和战争原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蒙哥马利听得人了神,勒弗罗伊后来还告诉他,应该多读军事方面的书籍,强调说,指挥战争,尤其要精研战争史和战争理论,因为,两者对一名成功的军事统帅,起着大脑和灵魂的作用。
自此,在勒弗罗伊的引导和帮助下,有心攀登军事事业顶峰的蒙哥马利浏览了不少军事名著,有的反复读了好几遍,现在蒙哥马利对过去一些看不明白、不能正确解释的事物,能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在这点上,蒙哥马利永远感谢勒弗罗伊上尉,因为是勒弗罗伊第一个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可以说,蒙哥马利的凌云壮志,像腾空而起的烈焰,就在这个时期被熊熊点燃了。
勒弗罗伊1914年调走,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蒙哥马利痛感自己失去了良师益友,也为大英帝国损失了一位军事英才而扼腕叹息。当夏季来临的时候,欧洲上空的战云已经耸集密布,不久他也打起背包,随部队开赴前线,投入那场生死未卜、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大劫难。前面等待蒙哥马利的,将会是种什么样的命运呢?
蒙哥马利与盟军将领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