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口述实录
5257500000032

第32章 参加土改运动(1)

当时土地改革,是共产党看得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分土地,重要点不在此,表面是分田的事,毛主席之用意是不在此。在什么地方呢?在发动阶级的变化:要佃农、小农、雇农挺直身来做人,做有自己人格的人。消灭、打破这种阶级关系,入手好像是分土地,其实不是。因为理想的不是成为小农,在合作社初级前叫互助组,做个国家的公民,组织起来,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这才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这是主要方面。

这是1985年11月23日上午,梁漱溟在接受白吉庵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

1951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主要讨论三大运动中的统战工作和帮助民主党派的问题。毛泽东再谈到土改时,强调要让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观视察;民主人士到各地去观察,各地不要以此为累赘。让他们去听听农民的诉苦,看看农民的欢喜。我们有些什么缺点和错误,也可以让他们看看,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状元三年一考,土改千载难逢。应该欢迎他们去看。毛泽东还说,分土地、镇压反革命,发动群众,都是好事。土改一事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直到孙中山都没有做过,我们做了什么坏事呢?有什么怕人家看的呢?对于工商业家、宗教界人士、校长、教员、开明绅士和爱国分子,我们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团结和教育他们,绝不能置之不理。有话应当让他们说,写万言书也好,我们可以给大家看看,好的接受,不好的解释。如果不进行教育,有事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

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有关文件通知各地:中央人民政府准备请若干民主人士回到原籍去视察土改工作与镇压反革命工作,要各地认真接待他们。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开始组织大批民主人士到全国各地参观或参观土改。

同年5月,梁主动向中央统战部报告,要求参加当时赴西南的土改工作团,后来得到批准,于当月15日离开北京,17日飞抵重庆。结果一段时间的政策学习,他们这个团20多人被分配到川东的合川县去工作,团长是章乃器,其成员多是上了年岁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他们名义上是工作队,其实是去参观土改。大家都被安排在城里住,白天参加一些土地改革的会议与活动。梁对此安排不甚满意,认为来了,又不能到农村去,没意思。于是他与于学忠、黄艮庸等人提出意见,要求深入到基层去。后来,领导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下到这个县的云门乡。这样他们就有机会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去,参加各种活动,比如贫雇农诉苦会、斗争地主会、分田地等。此外,可以直接与农民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上述这些活动,对他们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收获不小。梁在《参加西南土改时的一篇发言稿》里,检查自己的思想。他说,他过去对中国共产党所说无产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的话不同意,对于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不能同意,但此次参加西南土改工作之结果使得这一思想得到转变。他认识到,中国革命是由内部性质决定,加上外部世界形势的补充,在这种国内国外形势下,逼出了武装斗争。肯定了阶级斗争就肯定了无产阶级领导。今天要完成这个远大理想,而站在社会主义阵营,就必然是无产阶级领导。此外,他在另一篇发言稿中还谈到他对土改的认识。他说:土改要办到两件事,“一是土地分配合理,不要土地垄断在不种地的人手中;二是消除社会上一些不平等的关系,人对人的隶属关系或其近似者之消除”。站起来“是一目的,不是手段。站起来恐怕要经过斗争。自卑心理必须去掉”。梁喜欢动脑筋,据他体会,当时土地改革,重点不在分田地,分田地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其用意是在发动阶级的变化,要佃农、小农、雇农挺起身来做人,有自己的人格,消灭和打破过去的阶级关系,人手好像在分土地,其实不是。因为理想的不是成为小农,而是在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这是主要方面。以上的这些认识,说明他通过土改运动的教育,思想有提高,有进步,大大减少了与新社会的矛盾。但是,他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对一些问题认识不清想不通的就很坦率地说出来向大家请教。比如,他说:“指辛亥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国民党为资产阶级的党,完全不合事实,特别是给外国人和后代人看了误解,因为他们缺乏旧社会的具体印象,却有西洋社会外国历史的概念。”这些反映出他的襟怀坦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思想虽有进步,但与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请看梁漱溟参加土改运动期间的日记:

6月12日:讨论发动贫雇农问题,施嘉炀主持,愚发言。晚间代主持漫谈。

6月14日:早出发到云门镇,另一组到天星乡。

6月15日:开联络会,决定出去在第六村工作,与宗等四人先到十一村接头,又到六村,至夜十一时月下归来。

6月17日:早出访问,并到六村,开贫雇农会。分四组以十三名候选人付表决,再综合开会……晚间参加区委会之各乡汇报,子夜一时多乃睡。

6月21日:十一村汇报。顾谈十一村农会内情。午后作出十大条。晚间区委会开联络会,尚于会后工作指点甚好。

6月24日:早十一村汇报。午后六村贫雇农会开至夜十二时。区委会联络会听各乡情况。天热甚。愚略说数语。

6月29日:十一村汇报。云门乡准备斗争。团内讨论总结,并传达赵之所谈。月公安赵谈下村住。

6月30日:云门乡斗争大会,被斗王显文、汤炳荣。至午后二时半。团内汇报。晚间在区委会检讨,赵、尚、李同谈。

7月2日:早起移第六村姚家院子。中午六村(在碉堡大会)斗争地主杨春海、苟云生。天热甚。晚间(对斗争会)作检讨。

7月6日:艮庸去十一村。各村集镇上学划阶级。团内汇报,小辩论。晚饭后归。追索果实扰至深夜。

7月9日:村内划阶级张出榜。艮庸去十一村。章、周等五人来。村民大会。下午分组。再开大会扰攘夜深。

7月11日:大雨。划阶级经核定后村民大会宣布。查封地主家财……

7月15日:共分十组查田,尚有五邻未动手。午前旁观一段。午后思索团内工作总结。

7月19日:各村会集于乡,学习分田。写总结文。晚间开贫雇农会,至夜深,因评产,争吵甚烈。

7月28日:热。农民早来开会。分别有所进行。分田至此乃结束。进而分竹、分树、分农具等。

8月2日:雨止,日出。午后章、孟回。晚间开川东队大会,传达合川决定。章自作检讨。愚发怀疑此决定。

8月7日:闻十一村昨晚打地主。遇李培根谈数语。再访王与尚。闻明日召集干部会。艮庸谈共产党的忘我是外来的。午后多人去六村,看打地主。艮庸夜归。

8月9日:开人民法庭,判决死刑者四人。午后云门各村农会主任汇报,因雨未听完为歉。晚闻有雨。

8月10日:团内会谈上下午二度。李参加,愚发三问。天甚热。

8月22日:小组讨论,愚发言(阶级、群众)。午后无事。而秘书来。访章。

梁这次参加土改,前后将近4个月,8月30日,回到北京。9月3日晚,毛泽东约梁漱溟谈话,先请梁吃了饭,仍是素食。饭后毛泽东问:“对土改,对四川,你个人印象如何?随便聊聊。”梁漱溟说:“我亲眼看到贫苦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要求,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但毛病也不是没有。比如政策规定不许打地主,但我亲眼看到在斗争会上打得很凶,有一对地主夫妇,因为受到体罚,一块跳河自杀。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不然斗争感到自己没有活路,不是反抗,就是自杀,那都不好。”毛泽东听到这儿,笑着插话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但我们总的政策是斗倒地主,分田分财,给他出路。大多数地主有活路,不会自杀,也不会反抗。问题是贫雇农受苦受压多少年了,怒火一点着,就难以抑制,于是对地主非打即骂。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政策,努力说服教育农民,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土改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梁漱溟又说:“说到对四川的印象,解放不过两年,四川能出现这样安定的情势,不容易。解放前我在四川若干年,那是一个很乱很复杂的地方,变化这么快,出乎我意料。四川这一局面的取得,首先得推刘、邓治下有方,他们是当地的执政者,军政大员。特别是邓小平年轻、能干,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如解决袍哥问题,这在四川历史甚久,范围很广,影响很大。邓小平掌握的政策是对大多数袍哥不予追究,这桩事办得稳妥。大多数不予追究,他们自然也就慢慢散开了;相反,如果一一追究,却正好促使他们聚拢起来与新政府对抗。前因后果,利弊得失,十分清楚。邓小平之才干,就表现在这些方面。”毛泽东听着笑出声,大声插话说:“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梁培恕的著作亦说到此事。土改工作团到达重庆下乡之前,邓小平曾召开会议让大家谈谈认识。梁漱溟除了与大家一样,说此来是为了学习,又表示:我在北京参与土改法的制定,此来也想看一看一切所行合法不合。邓小平当场未作反应,但在另外的会上说,梁某人真是胆大可恶。梁培恕亦分析了父亲的土改期间日记,认为:“从日记看,父亲曾发三问、有辩难。那是在什么问题上呢?从现存的土改中发言稿不能直接看出,但可以推断是阶级问题。这次亲历土改运动,几乎摧毁了他在中国阶级问题上的观点--自己探寻得来的观点。首先,承认了自己不够客观。其次,还有些保留--自己尚非一点道理都没有。他以前认为中国革命是知识分子和农民的革命,现在同意是由工人阶级领导;以前坚决不同意中国有任何对内斗争的理由,现在同意中国革命的特点,即如斯大林所说: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他的意见:‘和平分田不足以完成人事关系的变化。’这指的是:‘人与人关系的空前变更,每人自己精神上心理上空前的变更。抬起头来,站起身来,并且组织起来办事情。’‘土改的影响最大是在政治上稳定政权,在军事上是参军人多,在经济上便利于组织合作,在文化上使教育容易发达’。他讲了自己心中土改除分田之外的社会、政治意义。这一类话别人是不敢说的。邓小平和土改工作团领导对他各有不满。他心里的感觉却是肯定的。这恐怕和怀有什么目标有关。他说自己和共产党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中’,并且这次来参加土改,‘亦正求其缩短’。”

1951年10月5日,梁漱溟为总结自己的思想,写了一篇《两年来我有了哪些转变》的长文,登载在10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文章开头,他检查自己的思想说,三年来整个中国有了巨大转变,面貌一新,人们彼此互相影响着,从内心上亦都起了变化。就我个人来说,旁人看着变化不大,其实在我自己真是“打破纪录”了。接着他又说,过去对共产党的朋友虽有好感,但思想见解却有很大距离。最近亲眼看到共产党在建国上种种成功,夙昔的见解多已站不住,检讨自己错误所在,而后恍然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对,说到这里他举例说,过去一直不同意以阶级眼光观察中国社会,以阶级斗争解决这个问题,而现在所谓得修改者亦即在此。又说:“不过点头的自是点头了,还点不下头来的,亦就不能放弃原有意见。”接着,他列举了七个问题来加以检讨,说明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部分问题还一时认识不到的,有保留意见。

(1)1日中国是不是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发展可能不可能有特殊;

(3)中国社会缺乏阶级的问题;

(4)中国问题是不是要从阶级斗争中求解决;

(5)接受不接受唯物观点;

(6)中国革命要由什么人来领导;

(7)群众运动中的领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