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5256600000004

第4章 纵横家代表人物(2)

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张仪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为后世称道。

(四)苏秦

苏秦(约前337年—前284年),字季子,战国时期韩国洛阳(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人。

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学成之后出游数载,备受挫折,一无所成,以致“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于是,他闭室不出,博览群书,相传他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刺股”典故的由来。

自觉可以游说当世之君后,苏秦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赵肃侯,皆不为所用。苏秦又去燕国游说,晋见燕文侯时,他分析道:燕之所以能够安乐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攻燕,必须经过赵而跋涉千里,赵要攻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攻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所以,“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苏秦的话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派他带金帛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侯。他向赵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强秦,如若各国都争相讨好秦国,将来势必被秦国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若秦国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这样,就能成就霸王之业了。因此,苏秦请赵侯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赵侯当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拜苏秦为相国,“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苏秦遂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苏秦去游说韩宣王,认为韩国北部有坚固的巩邑、城皋,西部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区域纵横九百多里,武装部队有几十万,可谓兵强马壮,兵器精良,“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事秦,交臂而服,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于此者矣”。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劲和大王的贤明,却拱手而臣服秦国,实在招致天下人耻笑。而韩国事秦,就要割让土地,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秦国贪得无厌的索取,终会招致灭国。俗话说:“宁为鸡口,毋为牛后。”韩国向西拱手臣服,就是甘为牛后之举。韩宣王听后,表示决不侍奉秦国,并“敬奉社稷以从”。

苏秦又去游说魏襄王,说魏国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稠密,车马众多,日夜行驰,络绎不绝,轰轰隆隆,好像有三军人马的声势,国势和楚国不相上下,却“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实在令人感到羞耻。如果奉事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还没动用军队,国家却已亏损了。而如果“六国从亲,专心并力一意,则必无强秦之患”。魏襄王觉得言之有理,也参加合纵。接着,苏秦又以韩、魏存亡关乎齐国说服齐宣王,合纵相亲可孤立秦国而利于楚说服楚威王。这样,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家乡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如帝王一般。苏秦“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见此情景不禁问:“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其嫂回答:“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面对世间人情冷暖,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嗟呼,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约定六国联盟之后,苏秦回到赵国,赵侯封他为武安君。不久之后,六国国君于赵国洹水(今河南境内)之上,歃血为盟,合纵抗秦,苏秦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在当时六国,出现了“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的空前盛况,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东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后来,秦惠文王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国之间的相互猜疑,以拆散合纵。他先归还了从魏国夺来的几座城池,又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于是,魏、燕两国同秦国和好起来。六国联盟开始松动,为平息这场同盟中的“内乱”,苏秦先来到燕国,此时,燕文侯已死,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齐宣王趁着燕国发丧之机攻打燕国,连克城池十余座。燕王便以齐国归还城池为条件,命苏秦以“从约长”的身份出使齐国。如若齐国归还城池,燕国便同秦国断绝来往。

苏秦来到齐国晋见齐宣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宣王不解,问其原因。苏秦道:“饥饿的人,宁愿饥饿也不吃乌头这种有毒的植物,是因为它越是能填满肚子,就越是和饿死的灾祸没有区别。燕和秦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齐国实在是大难即将临头。”齐宣王闻言愀然变色,忙向苏秦请教解危之法。于是苏秦就建议齐宣王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会高兴。齐宣王认为很对,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回到燕国之后,苏秦受到封赏,却招来诽谤:“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苏秦恐怕被杀,就假装得罪燕王,逃到齐国。齐宣王任他为客卿,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齐宣王去世后,湣王即位,苏秦“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其实是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宠,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身负重伤逃跑。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临终之时,向齐王建议,在他死之后,以大罪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这样就一定能抓到刺客。齐王依计行事,果然不久刺客就伏法就诛。

苏秦一生致力于合纵之业,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成为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的境况。司马迁评价他说:“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五)范雎

范雎(?—前255年),一作范且,字叔,人们尊称他为“范子”、“应侯”,战国时魏国(今河南开封)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是张仪之后连横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到了重大作用。

范雎早年家境贫寒,虽有满腹经纶,但因家贫无资可通门路,只好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公元前270年,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有幸作为随从。此行的目的是想化解因为参加五国联军攻打过齐国,并逼死了齐湣王的怨恨。到齐国后,齐襄王严厉质问,懦弱无能的须贾一时哑口无言。这时,范雎挺身而出,严正指出:“攻打齐国是因为齐湣王骄暴无厌,五国同仇,岂独魏国?现在大王承继宝座,应思重振齐桓公、齐威王的伟业,如果斤斤计较齐湣王时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不知己过,恐怕又要重蹈齐湣王的覆辙了。”齐襄王一听,怒气顿消,并给予范雎赏赐。然而,须贾为人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向魏相魏齐诬告范雎通齐卖魏,范雎下狱,几乎被鞭笞致死。后来,范雎买通了看守,谎称已经死去,逃出了地狱。后在好友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公元前270年,秦在丞相魏冉的坚持下跨越韩、魏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二地。范雎得以见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指出“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继而消灭赵、楚诸国,最后灭齐,统一天下。这一战略思想为秦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范雎被拜为客卿,参与国家大政,主持兵事。两年后,昭王用范雎谋,派五大夫涫伐魏,攻克怀,两年后攻克邢丘。

自秦昭襄王即位后,以宣太后为中心,形成了穰侯、华阳君、泾阳君和高陵君等宗亲贵室势力,他们专权专利,其私家富有甚至超过了王室,使昭王如芒刺在背,有苦难言。范雎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他向秦昭襄王奏议道:“臣居山东时,闻齐只有孟尝君,不闻有齐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秦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治国者,乃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接着他又进一步指出:“今穰侯内仗太后之势,外窃大王之重,用兵则诸侯震恐,解甲则列国感恩,广置耳目,布王左右,恐千岁万岁后,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秦昭襄王遂废太后,罢免了穰侯魏冉的相位,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西南),号为应侯。范雎的“固本削枝”的策略从根本上促进了从封建割据走向大一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与兴起的赵国发生长平之战。秦兵虽然勇武善战,但赵军老将廉颇行军持重,坚筑营垒,坚守不动。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于前260年成功地以反间计使赵国起用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虽为名将之后,也精通兵书,但只限于纸上谈兵,不会灵活运用。他采取急攻冒进的军事策略,被秦军重重围困。秦将白起大破赵军,射杀赵括,并坑杀40万赵兵。

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襄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乘胜追击,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韩国摇摇欲坠。但是,公元前259年秋,魏国派信陵君援赵,郑安平兵败降赵。公元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襄王的宠信,于是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范雎相秦十余年,作为一代名相,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对秦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推动作用。后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