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5253000000038

第38章 得势如淡云,出头亦释然:低头中的低调哲学(4)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的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安德烈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式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晚年时,国家准备授予他爵位,以表彰他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但被他拒绝了。法拉第退休之后,仍然常去实验室做一些杂事。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实验室做实验。他对正在扫地的法拉第说道:“干这活,他们给你的钱一定不少吧?”老人笑笑,说道:“再多一点,我也用得着呀。”

“那你叫什么名字?”

“迈克尔·法拉第。”老人淡淡地回答道。

年轻人惊呼起来:“哦,天哪!您就是伟大的法拉第先生!”

“不”,法拉第纠正说,“我是平凡的法拉第。”

满招损,谦受益。道理无需多讲,看看这些人这些事就可以了。这些人在各行各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天分和勤奋,也因为他们虚怀若谷的品质。倘若爱迪生有了一项发明就沾沾自喜,还会有后来的发明大王吗?功成名就、扬眉吐气固然是好事,但假如因此而骄傲自满,实在是得不偿失。因为不管曾经多辉煌,它总是会很快过去。

知足常乐,拥有一颗平常之心

上帝拿出两个苹果,让一个幸运男子挑选。这个男子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选了其中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个。上帝含笑赐予,他千恩万谢,谢过之后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他想另外一个苹果可能更好,于是想反悔去换,回头发现上帝已经不见了,于是他日夜悔恨,耿耿于怀地度过了一生。上帝感叹道:“人总是期待那些未得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的所有,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

有一句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说我们不能同时获得鱼和熊掌。不论年轻人选择了哪一个苹果,他都会想另外一个苹果,这样一来,不论他如何选择都不会满足。如果这个年轻人不再去想那个没有得到的苹果,而是好好地珍惜自己手中的苹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至少自己还拥有一个苹果,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幸福很多。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却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知足,不论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遭遇到什么不幸,但你总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世间最珍贵的就是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世间又充满了诱惑。面对这无穷的诱惑,人的欲望越多,越难以满足。于是,看到的幸福就越少,心里也就越难以感受到幸福。尽管在别人看来,你拥有的已经很多了,可是在你自己看来,上天还是欠你太多。

我们总是说,等我拥有什么什么的时候,我一定会很开心。可是你应该知道,不管你的经济状况有多大改善,不能买到的东西依旧存在。每当收入增加了,该买的东西也增加了,但总是相应的感到缺乏,于是老是在想:要是我的收入增加到能买得起我想买的那几件东西,我就开心了。可是等到真的买得起了,你会发现自己依然不快活。因为,从新的经济条件的角度来看,你又看到了一堆自己所缺乏的东西——问题当然可以解决,那就是你应该认识到:快乐的感觉取决于现在所持的态度,不取决于将来所有的条件。

常常有人抱怨很多,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够丰盛、自己的衣服不够漂亮,殊不知,其实自己已经非常幸福。不管处于何种境地,只要你知道满足,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过去,有一个农民在田间劳动,感到非常辛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更是苦不堪言。他每天去田里劳动,都要经过一座庙。他经常看到一个和尚坐在门前的一株大树下,悠然地摇着芭蕉扇纳凉。他很羡慕这个和尚的舒服生活。

一天,他告诉妻子,想到庙里做和尚。妻子很聪明,没有强烈反对,只说:“出家做和尚是一件大事,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平时我做织布等家务事较多,从明天开始我和你一起到田间劳动,一方面向你学些没有做过的农活,另外及早把当前的重要农活做完了,可以让你早些到庙里去。”

从此,两人早上同出,晚上同归。为了不耽误时间,妻子提早回家做了饭菜送到田头,在庙前的树下两人同吃。时间过得很快,田里的主要农活完成了,择了个吉日,妻子帮他把贴身穿的衣服洗洗补补,打个小包,亲自送他到庙里,并说明了来意。

庙里的和尚听了非常诧异,说:“我看到你俩早同出,晚同归,中午饭菜送到田头来同吃。家事,有商有量;讲话,有说有笑,恩恩爱爱。我看到你们过得这样幸福,羡慕得我已经下决心还俗了,你反而来做和尚?”农夫恍然大悟。

智者告诉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去伤悲。你能做到的是在拥有时感恩,一旦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有”,就更容易引发“满足”,而“满足”带来的“快乐”会让幸福感围绕着你。要知道,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快乐。如果说快乐是一种本能的话,那么能够掌控你这种本能的不是别人,恰是你自己。倘若你已经出人头地,要懂得感恩和满足;倘若你尚未出头,同样要知足。

心中常知足,才能常乐也。人活着,一定要有点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质和骄傲。任何人的成就,必定是努力耕耘得来的,唯有你自己的一切,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何必过多去关注别人的东西?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而我们所能拥有的满足绝不会少于任何大人物。只要活得有尊严,活得自在,活得满足,快乐便会永远与你同在。正如亚伯拉罕·林肯说:“多数人因他们决心快乐,因而得到快乐。”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起,试着感受周围的幸福,让自己从此快乐起来?

有个青年人,他常常嫌弃自己的贫穷。

一位智者见他精神低落,就对他说:“你拥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

“我这么穷困,你怎么还说我有许多财富啊?”青年人不解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不是你的财富吗?难道你愿意用你的双眼换万贯家产吗?”

“不,我不会这么做的!”青年人说道。

“还有,你的一双手不是你的财富吗?你愿意以断掉你的双手为代价换取我的一袋黄金吗?”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青年急着说道。

“有了眼睛,你就可以看见东西,可以读书学知识;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你看,你不是有很多的财富吗?”智者微笑着说道。

一个人不知足,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这是因为人本来就有欲望的本性。而做到知足,倒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自己的自觉、顽强、甚至坚定的毅力。正因为如此,人们在看到身边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自然而然就生出自惭形秽的心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心平气和地去生活就不容易了。

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在生活中要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样心灵就满足了。

《大学》曰:“止于至善”,就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达到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而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消极态度,这才是“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