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已飞升到权力中心,但是耀眼的权力光环,却掩盖着血雨腥风,暗藏着层层杀机。
(一)步入政坛
二千石的射声校尉,相当于地方大吏郡太守的级别,很多人在官场奋斗一辈子也无法达到这个高度,而王莽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升到如此高的地位,这在汉朝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王莽知道自己迅速飞升的原因,因此,他在登上最高位之前,依然小心翼翼,外交儒生、名士,内侍姑母、叔父,在自己的官途上稳步前进。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商为王莽向成帝讨封,愿分自己的户邑以封王莽;与此同时,王莽结交名士的活动也取得了效果,戴崇、金涉、箕闳、陈汤等一班有影响的儒学名士,众口一词地赞扬王莽;加之成帝对这位表兄也颇有好感,因为在其他王氏子弟耽于声色犬马的时候,只有王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品性和作风。成帝看到这么多重要人物举荐王莽,于是下令封王莽为新都侯,同时又晋升他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由此,王莽跻身为中朝官,成了具有相当影响和权力的大臣。
但是,王莽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不仅更细致周到地为皇帝服务,竭尽全力地服侍叔父们,而且“节操愈谦”“家无所余”地结交将相卿大夫。他通过这些举措收到了意料之中的效果:在朝的王氏党徒纷纷举荐王莽,称其“才大可用”;在野的儒学名士也一齐赞扬王莽为“世之楷模”。王莽在朝野所获得的声望,不仅超过了那些醉生梦死的王氏兄弟们,甚至也盖过了那些大权在握的叔父们。
这次的升迁对于王莽来说,不过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阶梯而已。他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
(二)棋逢对手
王莽的声誉与日俱增,大司马大将军的官位也一天天地向他靠近。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正做着大司马大将军的王根处在重病之中,数次上疏“乞骸骨”,要求离职养病。许久以来就对大司马大将军这个汉朝政权中最高的官位垂涎三尺的王莽,此时却显得寝食不安。
王根病退后,这个位置一定会由王氏外戚中的人担任。王莽环顾左右,在王氏宗族里,他那些终日追逐声色犬马的兄弟们是无法与自己竞争的,因此能够继王根而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这时偏偏有个淳于长挡在他的面前。王莽心里明白,淳于长不仅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且有可能成为获胜者,所以他必须除掉淳于长。
淳于长,字子儒,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是王政君姐姐王君侠的儿子。少年时因与元后关系密切,差不多与王莽同时做了黄门郎。王凤去世后,淳于长又被任命为校尉诸曹,接着升为水衡都尉侍中,很快又晋升卫尉。这时淳于长的官位和权势已经超过了王莽。
也正是在这时,淳于长利用自己与元后的关系,说服了元后,立成帝的宠姬赵飞燕为皇后。成帝因此对淳于长十分感激,赐爵关内侯,食邑千户,后又被封为定陵侯。此后,淳于长开始胡作非为,还曾与成帝的废后许皇后发生过纠葛。
不幸的是,淳于长为非作歹的事都被王莽一一记下了。
王莽对王根采取了与当年对待王凤一样的措施,即在王根的病榻前侍奉,其尽心和忠诚,超过了王根的亲儿子。并且他利用这个机会,向王根进谗,说淳于长见到王根病重十分高兴,认定自己将要取代大将军的位置,王莽还将淳于长的丑行大肆渲染,王根听了很生气,指示王莽向太后报告淳于长的问题。可怜一直在骄奢淫逸中等待大将军职位的淳于长,就这样被免去了官职。
淳于长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对他的舅舅、红阳侯王立大搞贿赂,央求王立为自己说情,以便让成帝收回成命。谁知这一行动又被成帝发觉了,在王莽的积极煽动下,淳于长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红阳侯王立也被赶到自己的封地去闭门思过。
在这场争夺大司马大将军位置的斗争中,王莽初施谋略,便痛快淋漓地击败了唯一的竞争者,在38岁的时候,就“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登上了大司马大将军的宝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三)被谪江湖
王莽虽然做了大司马大将军,但是他并没有心满意足。他的当务之急,是使自己已经远播朝野的声名再上一层楼。因此,他并不因官高位尊而盛气凌人,而是广泛网罗有识之士,千方百计地收买人心,扩大政治影响,拉拢和积聚自己的力量,增强统治基础。
在王莽当了大司马大将军一年之后,即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病死,年仅45岁。因其无子,定陶共王刘康的儿子刘欣于同年四月被推上帝位,即汉哀帝。这一事件使王莽的政治生涯发生了巨大的波折。
随着新皇帝的登基,哀帝外戚大量地涌进朝廷,因而与王氏外戚争权夺利的矛盾就逐渐尖锐起来。哀帝即位后不久,在未央宫举行的一次盛宴上,王莽坚决反对定陶太后与元后并肩而坐。因为定陶太后在名分上是藩妾,不能与至尊并列。定陶太后看到自己坐不到上位,大骂王莽,拒绝出席。面对这一尴尬局面,王莽上书“乞骸骨”,向哀帝示威。哀帝迫于定陶太后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对这个位高权重的王莽感到厌恶,于是就顺水推舟,给王莽一些虚假的名誉后,就让他在京闲居,两年后,又借故将其遣送到自己的封地南阳。
随着王莽的去职,不少王氏党羽也纷纷被调离重要岗位或罢官去职,一些与王莽关系密切的人也见风使舵,投到了哀帝一方。王氏外戚在朝廷的势力被大大削弱了。
在这一回合的争斗中,哀帝利用****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使王莽遭到了连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失败。
被迫谪居南阳,这对在仕途上一路顺风的王莽当然是不小的打击。但是,王莽比任何人都明白:哀帝及其左右可以利用皇帝的威严和权力削弱王氏外戚的力量,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毁掉他们在朝野的社会基础。因此,王莽身居南阳,眼观京师,随时都做好搏击的准备。
以外藩继皇位的刘欣,是一位昏庸无能、愚蠢荒唐的封建帝王。他荒淫无耻、任用非人,造成了政治的昏乱。
谪居南阳的王莽冷眼旁观着西汉朝廷上发生的种种光怪陆离的荒唐事件,看着丞相、大司马走马灯式易人的昏乱政治,不免得意窃笑。实际上,王莽的谪居并不是在冬眠,而是在养精蓄锐。在此期间,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结交各级官吏,猎取声名,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王莽在南阳韬光养晦期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逼子自杀。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王莽回到南阳封地不久,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了家中的一个奴婢。这种事情在当时的贵族或是富豪家中是经常发生的,王莽只要稍微谴责儿子,再向官府交点罚款,问题也就解决了。然而,王莽不仅严厉地责骂了儿子,而且命令儿子自杀以偿奴婢之命,把一桩小事变成了引起轰动效应的大事;二是结交名流。王莽刚回到南阳的时候,南阳太守为了与他结交,特地选了儒学名士孔休做王莽的新都郎。王莽并不因孔休职位低微而有丝毫怠慢之意,对孔休毕恭毕敬。
这两件事为王莽赢得了爱惜奴婢、礼贤下士的名声。离开了大司马的高位,不但没有降低他的威望,反而增加了他在官民心中的分量。不久,历史的机遇再次降临到王莽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