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5247300000007

第7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7)

香港有部分居民以罐装LPG为燃料,据了解价格为8.3港元/公升,目前已降至7.9港元/公升,远较大陆为高(约为2元/公升)。

价格高昂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外商垄断市场牟取暴利造成的。

为此,我们建议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在香港特区建立我国自已控制的供、加油系统,参与市场竞争,打破油品经营垄断。

1.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首先建立由我国自已控制的加油站,由广州石化总厂供应所需油品,先以汽车运输为佳。

2.在珠海市建立汽油、柴油、航煤等成品油库,并以此为基地向香港及澳门供油(包括民用油及香港机场和澳门机场用油),早期可用汽车运送,待达到经济数量后可采用管道顺序输送。

3.可以来料加工方式,与广州石化总厂合作,进口原油后由广石化生产成品油。据了解,广石化是我国生产优质成品油的工厂之一,目前香港所需油品均可供应。

如此做可以得到以下积极效果:

1.油价可大幅度下降,造福于香港居民;

2.稳定港澳地区的经济,促进社会稳定;

3.打破油品经营垄断,增加国内企业经济效益;4.若遇外界因素影响,如油品供应中断等,可确保特区安全和稳定。

珠海油库可由中外合资兴建,在保证业主有合理利润的情况下,相信会有投资者。

潘家华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十分关注和重视国家的石油安全。他与严大凡等专家一起在1999年5月15日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建议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对国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2001年4月16日《石油管道报》专业特刊一版同时刊发二条消息,都与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有关。一条是《中国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库》,另一条是《石油储备基地拟选大亚湾》现全文摘录如下:

中国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库本报讯中国政府近日通过媒体宣布,国家将建立能源储备库,以保证紧急状况下国家能源供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涛表示,国家石油储备库的储备量要能够满足国内3个月的石油消耗量,也就是说要达到1500万吨。如果中国原油进口量上升,国家石油储备量也要随之上升。最近发现一些大油田会被纳入国家石油储备库。为了不让石油公司开采这些油田,国家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补偿支付给有关企业。王涛还预测,这一项目需要10年完成,在这期间,中国国民生产总量的增长率将为1.3%,而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将为4%。(销华)石油储备基地拟选大亚湾

本报讯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已列入“十五”(2001-2005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由国家计委全权制定的石油储备方案,拟上政府和企业分别承担石油储备的任务。政府储备方面考虑在大亚湾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基地;企业储备方面主要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负责。

自去年全球面临石油危机后,中国政府已把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列入“十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出发点不仅是从经济因素考虑,更重要的是从政治因素出发,以保障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拟采美日混合模式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石油储备制度将分为两部分:一由国家在沿海地区自行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大亚湾成为考虑的热门地点。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战略石油储备启动的规模是800万吨,按每桶20美元计算,再把储备、运输、投资建设等计算在内,需要约200亿人民币,考虑通过长期债券和中央财政拨款方式筹资建设。二由两大集团承担,即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同时也要承担国家的部分任务。

不过,由于两大集团本身已在海外上市,国家若要企业承担国家“指定”的部分任务,必须在营运资金上给予补贴和赋予灵活的政策,否则,要企业自行承担风险以及加大对石油储备等投资,将不利于投资者,亦会引起国际投资者的非议。

据了解,石油储备计划将争取于今年启动,到2003年能具有一定的规模。

秋风

为了更好地把握潘家华的思想脉搏,我们不防把他和几位专家共同提交的这份举足轻重的建议书全文摘录,让更多的人了解潘家华这位管道专家的特殊贡献。

关于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建议

朱镕基总理:您好!

石油是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必备的能源和原材料,更是重要的战备物资,它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综合国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石油储备的关注。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第一次能源危机,使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识到石油战备储备的重要性。目前,美国拥有6个大型石油战备储备基地,日本拥有10个大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到1992年3月,世界经合组织共有石油战略储备约4亿吨,可供消费93天,相当于年进口量的1/2。其中美国储备2亿吨,可消费94天;日本储备8000万吨,可消费111天。

我国目前石油战略储备尚属空白,市场储备严重不足,特别是探明石油储量不足,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制约着原油产量的增长,已不能确保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防止因国际突发事件,导致进口原油供应中断或油价大幅波动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冲击,确保社会稳定,我们建议将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纳入到国家“十·五”发展总体规划中来,加快储备基地的建设步伐。

一、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由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进口石油需求量增加迅猛,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已刻不容缓,它将成为国家能源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至少进口原油1亿吨,约占原油总需求量的40%以上。从目前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严峻形势和原油需求快速增长看,原油进口量在2010年以后还将继续扩大。

2.世界石油供应存在不稳定因素,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是保障国家石油供给,确保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1400亿吨,其中900亿吨在中东,全球原油贸易量50%也在中东,而中东是世界上政治局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世界石油供应主要航道受制于几个海峡,途经的国家和地区,有的政局不稳,有的存在领土争端,潜伏着石油供应短期中断的危险。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最为严重,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可平抑油价、防范风险,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1979年国际油价为29美元/桶,1981年达到40美元/桶,而最近又跌至10美元/桶。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拨出大量储备原油,有效抑制了油价上涨。

二、尽快恢复和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是:

1.拟定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有关法规,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2.规划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布局及实施步骤;

3.制定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量及采购、管理、销售等有关办法和政策。

三、作为试点,首先建立广东大亚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模式。

根据我们两次对广东大亚湾地区的实地考察,并与黄岛、岙山等拟建地区对比论证,我们认为在广东大亚湾地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具有以下优势:

1.大亚湾地区有天然深水良港,广州石化总厂在马鞭洲岛已建有15万吨级泊位和具有双向吞吐能力的码头,稍加改造后即可扩建成25万吨级码头;有直径24英寸海底管道在大亚湾地区上岸后,经170公里管道通往广州石化总厂。

2.大亚湾海底管道登陆点地区,具有纵深、开阔的大片非农耕地和非居民区,可先期规划建设400万立方米储备基地,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3.大亚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成后,可以广州石化总厂为依托。该厂有长期安全管理炼厂和油库、码头的经验,也是我国唯一全部炼制进口原油的炼厂,具有世界石油价格预测和采购、销售原油及其制成品的经验。

4.大亚湾是我国距离国际运油航道较近的地区,背靠京九、京广铁路线,地理位置优越。大亚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成后,可通过管道将原油输至内陆炼厂,或从海上运往沿海炼厂。

以上建议,是我们几位长期从事石油储运工作的同志,自1996年以来对国内几个拟建地区多次考察论证后,集体研究形成的意见,谨供国家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建议人:潘家华严大凡梁翕章董锡巨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

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提建议,并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做的事情。潘家华认为,作为中国人,就要关心中国的事情。做主人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敢于提建议,也是做主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很重要。那是因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国事繁忙,日理万机,很多专业性强的问题必须靠下面的专业人员提出。潘家华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我有责任提出建议和意见,不论采纳与否”。

靠主人翁的精神,潘家华多次直谏上书,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了,他高兴,没有被采纳或者短时间内没有被采纳,他同样高兴。他始终把进言献策当成自己的份内工作。1998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实行重组,把原来统一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一分为二。这项决策实施后,潘家华等专家以为管道运输业应该“统”,而不能“分”。管道分割后会有很多负效应。于是,他们在1998年3月19日奋笔疾书,向有关部门及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议:全国管道要组成一个整体。

建议书全文如下:

请原谅我们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

我们是祖国最早一批参与我国管道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对祖国的管道工业怀有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管道工业的未来怀有殷切的期盼。最近听说现有的管道力量将一分为二,且将分属于即将成立的两个上下游结合的大型石化企业,为此深感不安。

我们认为这一安排有以下弊端:

一、管道工业在世界上被列为五大运输手段(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管道)之一,属运输行业。除石油、天然气、成品油外,还可把煤制成煤浆用管道运输,这一运输方式在美、俄均已正常运行多年。我国由孟县(山西省)至青岛的煤浆管线正在筹建中,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已在中国成功地建成多条矿浆管线。总之,管道工业属运输行业,管道可输送多种介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均占极重的地位,在美国称之为“生命线”。管道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也必将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将管道工业割裂,划归一两个石化企业实属不妥。

二、将全国管道分割管理不利于全国油、气管网总体优化,更不利于总体规划。美国有上下游结合的大石油公司,如ARCO、AMOCO等十余个,多数规模远远超过我国现有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但其管道工业完全独立于这些大石油公司之外,有些管线同时为多家石油公司服务,也有的管道公司有多家石油公司的股份。美国设有管道工业部,统管全国管道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控制。苏联解体后,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有许多行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但管道工业仍如铁路工业一样,始终为一个整体,并设有管道部。欧洲各工业发达国家,管道亦为独立的运输行业,分属于国家有关部门管理。

国外的这些做法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是符合全民的经济利益的。

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道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我们除完成国内的管道建设任务之外,正迅速进入世界管道工业大国之林。中国已先后承包了伊拉克、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苏丹等国的重要管道工程,且取得较好的效益。我们相信,只要没有重大的波折,我国的管道工业将在世界管道建设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将我国的管道分裂,将大大削弱我国管道工业对外竞争的实力,甚至将会断送我国管道工业向外发展的活力。

我们建议: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为基础,成立中国管道集团公司。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组建,实行跨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煤浆、矿业、城乡建设、大型输水工程)、跨地区、跨所有制运营。该公司亦可通过融资组建我国的跨国管线(如中俄管线、中哈管线等),亦可与国外管道公司联合实行跨国投标、跨国经营等。

我国管道工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希望、非常有活力的行业,我们只能支持、鼓励、指导,决不能做不利于其发展的事情。

我们写信的三人中最大的已八十四岁高龄,最年轻的已有六十四岁。我们把毕生的精力、心血全部献给了祖国的管道事业,我们热切的希望在自已的有生之年看到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并深信我国的管道工业将屹立于世界管道强国之林。

梁翕章原石油部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全国政协委员潘家华原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学会储运学会理事长严大凡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3月19日

这份建议书从全国管道布局的整体利益出发,列举了管道分割的三大弊端,字里行间凝聚着一代老管道人的真情实感。后来的结果,虽然将管道一分为二了,但潘家华的心中仍然充满着希望。他坚信,这封写给朱镕基总理及其他一些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专题建议信,目前虽然没有被采纳,但总有一天会采纳的。潘家华期盼着中国管道的壮大,希冀着中国管道的腾飞,憧憬着中国管道美好的未来。

退而不休韶光闪耀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潘家华曾三次登上泰山。第三次登泰山时,他已经是年过六旬。当他登上南天门后,激动的对随同人员说:“我从来不相信青春是年轻人的专利。一个人,如果有激情,如果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他就会永葆青春,即使时间在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在向科学高峰攀登的路上,你每登高一步,眼前的地平线就会更宽阔。当你看到大自然是如此的神秘,如此奇异,那种幸福的感觉已几倍地报偿了攀登时所付出的辛劳。因此,我要优化地用好每一分钟,再做点实事。”

1994年8月,潘家华退居二线。他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没有休息,他又给自己定下了四项新的探索任务,向自己又发起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