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5247300000058

第58章 五湖四海行环宇(6)

南泊村也和牛角村一样,是在王玉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晚秋黄梨”专业村。这个村的晚秋黄梨个大、皮薄、味甜,是津京水果市场的抢手货,还远销俄罗斯等地,在王玉祥的大力支持下,南泊的晚秋黄梨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每年销售都超过了400万公斤,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要想富,多植树”,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如今,造林已经在安次深入人心。农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王玉祥感到很欣慰:“以前是靠宣传发动,下指标、压任务造林;现在各村街百姓是争着抢着种树,并且造林质量高、速度快,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处处栽树。”老百姓切实看到了造林的效益。全区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达52个。码头镇大郑庄村民郝增伍投资100余万元,承包了1200亩土地进行造林,植树85000株,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林大户。葛渔城镇豆佃窑村的董建成,对植树造林认识高,动手早。他不仅自己种苗圃,还率先在村边、沟沿、地头上栽了树,并无偿地把这些栽好的树送给了承包地所属的乡亲们。董建成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王玉祥的肯定和乡亲们的赞扬。

现在的安次已成为在京津东北这一区域内颇有影响的果产大区,每到果品成熟季节,往来于全区各个林果基地的外地车辆络绎不绝,满载着林果,奔赴全国南北城乡。据统计,来自林果业的收入占到了全区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很多农民靠着一片林地,一片果树,腰包越来越鼓,笑容也越来越美。同时安次区也成为京津走廊间的一个绿色屏障,托起了一个绿色方舟。暮色里,安次平原的林木映着夕阳余晖,微风拂来,低吟晚唱,展示着高低不一的各色姿态,或华盖绵绵,或苗条纤纤,让人感到林木之美,自然之美。正如安次公仆林碑文所记:树为千古之尊,林为万物之源,树丰天朗,林密水清。居官安民,民安贤悦。富裕百姓,美化家乡,造福子孙,往昔尘沙故道,来日柳暗花明。

王玉祥的故事

社会舞台上,人人都是演员。所谓人生如戏,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王玉祥也不例外,他同样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

故事之一:严格质量,敢于碰硬。

2005年春,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人民行动起来,绿化公路两侧。作为一线指挥员的林业局局长王玉祥,首当其冲地走在了最前面。在廊(坊)大(城)路精品绿化的工程建设中,王玉祥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可他没有休息,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深知绿化工程的重大意义。于是,他晚上输液,白天坚持工作。为掌握公路两侧沿线的实际情况,他步行50多公里查看路旁两侧苗木质量,发现没及时浇水的,他就找到村干部,让他们组织村民及时浇水。在行走到小刘庄时,发现栽植的树苗规格不一,有的低于3厘米的规定标准。王玉祥对随行的乡村干部说:“这些树苗不要栽了,不符合标准的树苗成活率低,必须拔掉重来!”他当场拔掉了不合格的树苗,并对在场的质量检查人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故事之二:埋头工作,忘了吃饭。

2002年在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中,王玉祥连续一个多月奋战在植树工地,现场指挥调树苗,挖坑栽树浇水,亲力亲为敢于吃苦,那一个月光电话费就打了近两千元,嗓子都喊哑了,脚上磨出了血泡。最让人忘不了的是在廊(坊)泊(头)线植树,王玉祥带领机关技术人员从廊坊到东沽港步行70多里,逐村、逐段、逐棵地检查植树质量,一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吃上中午饭。然后,又立即赶到杨税务乡组织全区的林业工作会议,通报有关情况。跟随他一起检查植树情况的工作人员说:“王局长是个工作狂!”

故事之三:科技植树,善解难题。

王玉祥经常带着林业干部深入乡村,向村民赠送林业技术书籍、科技资料、举办培训班、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还手把手地教村民修剪树枝、施肥、改良品种和防治病虫害。2003年,调河头乡腊杆基地被一种蚧壳虫侵害。这种蚧壳虫趴在枝干上,任何药物对它都不起作用。王玉祥得知后,想了一个土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动员乡亲们戴上手套,用手一棵棵地去捋,把蚧壳虫硬捋光了,打了一场了不起的人民战争。2004年,安次大地上的速生林遭受虫害侵袭,大片大片的树林全都成了秃头,树叶全被虫子吃掉了。王玉祥寝食不安,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灾情,得到了省、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派直升飞机前来喷药杀虫。在王玉祥的积极努力下,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安次历史上有了飞机灭虫保树的记录。

故事之四:政策引导,靠林致富。

在大力发展林果业过程中,王玉祥认为机制的创新是保持全区造林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在政策措施方面,他提出了必须改变原来植树造林单纯是政府行为、靠财政投入的格局。要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改革引导,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推动林权私有化。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林业建设。

在他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安次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宜林地使用权拍卖的暂行办法》、《鼓励植树造林若干规定》等政策,鼓励国有、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林果业,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加快宜林地拍卖、租赁、承包机制的推行,促进了林权、林地的合理流转。全面启动小额贷款,给予贴息的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技术人员领包、承包林业项目。造林机制的不断活化,不但克服了栽植动员难、筹资筹款难、抚育看护难、成活保存难的问题,而且减少了财政、集体在造林上的投入,充分调动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他带领林业局一班人创新活化造林机制,和林业干部统一规划,让树随地走,谁栽谁有,体现了“政府要绿,百姓要利”的原则,明确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五年来安次大地所种的树没有一棵“无主”树;再就是推行拍卖机制,促进土地合理规范有偿流转。杨税务乡西太平庄村230亩河滩地和270亩二等林地逐块拍卖,一次收10年的承包费,首次拍卖得款69万元。这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当地林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而且使村里资金得到了积累,大伙对这种新机制都很支持。同时他们还搞大户、跨区域承包,发挥大户的带头作用,这样一来,全区涌现出上百个造林大户。目前全区宜林地大部分都进行了拍卖,承包地内新植幼树的成活率、保存率达到了95%以上。

他们还推行造林新模式。码头镇孙披庄与葛渔城北街交界处有500亩地多年来就是种植一些传统的农作物,收入无几。王玉祥他们帮助村街在此建立了500亩精品桃示范基地,并协助农业、畜牧、水利、交通等部门建立了林林间作、林草间作、林果间作、林菜间作等多个新模式示范基地,探索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了长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

故事五:倡导项目管理,建设“四大基地”。

项目建设是推动林业加快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有机载体,对这一点王玉祥感触颇深。他说有项目就有资金,就有发展的动力,就能拉动全区林果业的跨越式发展。瞅准了这一点,上任不久的他就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项目跑回来。在争取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项目时,全省有30个县(市、区)参与竞争,为使安次区脱颖而出,他从起草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开始,对每一条、每一款的拟定都是亲自动手,一丝不苟。为得到省林业厅的支持,他往石家庄跑了五六趟,终于使安次区成为24个入选县中的一个。

改变群众观念的同时,王玉祥也在思索着实现林果大区的方式方法,他想到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基地,以基地为载体来发展林果业。他率领林业局一班人因地制宜,实行科学规划、科学种植,首先从发展苗木、速生丰产林、热杂果、腊杆入手,规划建“四大基地”。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目前,速生丰产林、热杂果、苗圃、腊杆四大基地均已初具规模。

故事六:个人的事小,国家的事大。

全区林业年年有发展,可王玉祥却欠家庭的越来越多,他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有时组织造林会战和防治林业虫灾,他连续几十天奋战在第一线,当儿子出车祸时,年迈多病的母亲和面临升学的女儿需要照顾时,爱人需要陪护时,他都没能守在亲人旁边。一年四季,除去上级安排的重要活动,王玉祥绝大部分时间在乡镇村街的田间地头转树看树,和村街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探访民情,解决问题。在每年的造林工作中,他和全局干部职工放弃双休日,吃住在乡镇,亲临造林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严把苗木质量关,确保造林成活率。

故事之七:林果规模化经营,效益增产创品牌。

故事之八:林果深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故事之九:让沙滩变绿洲,叫大地多丰收。

故事之十:永定河畔龙飞舞,千秋伟业绿中华。

故事之十一:……

王玉祥的故事仍在继续发生着,安次大地的故事也仍在继续发生着,永定河畔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

廊坊市安次区的林业发展倾注了王玉祥的大量心血,可以说,凡是各村种树的百姓,没有不认识他这个林业局长的,而且熟悉的就像自己家的兄弟一样,反过来,凡是村里种树的,他也都了然于胸,谁家种的什么,地块大小,长势如何,他闭着眼睛都能一一道来。可是他却没有吃过谁家的一口饭,喝过谁家的一口水。

在王玉祥和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安次区正逐步形成以河堤渠路绿化为框架,以速生林、苗木、热杂果和腊杆基地为依托,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城镇村街绿化为点缀的带、环、网、片、点相结合,乔、灌、花、草相搭配的绿化新格局。全区的生态效益正在逐步显现,百姓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很多村街林果的收益成为全村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也正是他当初建设林果大区的初衷,环境美了,还必须让百姓富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才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最好实践。

王玉祥的目标

人生目标的选定,是一个人志向的外在表现。只要选定了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王玉祥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通过采访,逐步走进了王玉祥的内心世界。

在位于廊坊市银河大街安次区林业局的办公楼内,我们找到了局长办公室。在这间只有二十平方米、陈旧简朴的办公室里,见到了王玉祥。时年四十有五的王玉祥显得比实际年龄老成,黝黑的脸庞,见证了他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艰辛程度,朴实的外表和真诚的言谈,让人感觉很亲切,一下拉近了与人的距离。

提起林业工作,他掩不住内心的喜悦,侃侃而谈:“自打当上这林业局长,我就知道自己与这一行分不开了。”王玉祥到安次区林业局任党组书记、局长后,他和安次区委、区政府领导分析区里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这条主线。考虑到安次区由于地处永定河故道,土地贫瘠,沙荒地多,种粮产量低,而种树不但能防风固沙,还能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把林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