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63

第63章 隋唐五代(12)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由唐代名相魏征主编而成,全书共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隋书》的作者多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主编魏征又以政治家的高度评论历史,这些因素使得《隋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重要史籍。《隋书》的编写严格贯彻了“以史明鉴”、“以古论今”的指导思想,照实书写帝王功过,无一丝隐讳。由于年代较近,且主编魏征又是坚持据事直书历史名臣,所以短暂的隋朝中大量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得以保存,比起其他同类史书隐讳减少,这才是客观公正地修史态度,魏征因此获得“良史”的称号。总之,《隋书》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南北朝以来的典章制度及历史史事,为后人研究隋及南北朝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制度等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我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一大贡献。

旧唐书

五代后晋时期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以区别于宋代欧阳修等人编写的《新唐书》而改“旧唐书”。全书200卷,包括了本纪20、志30、列传150。由于成书时间仓促,而且唐代晚期的史料也相当缺乏,所以在历史材料的占有与剪裁、文字的凝练方面存在不少缺点。以至于《新唐书》问世后,《旧唐书》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旧唐书》修成的第二年,北方的契丹就大军南下,史籍遭劫在所难免,因此,《旧唐书》在保存历史资料方面功不可没,是研究唐代各项制度、社会风气等各种历史状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这是《新唐书》无法相匹敌的。

新唐书

《新唐书》是宋代官修史书,由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而成。全书卷帙浩繁,共有225卷,由10卷本纪、50卷志、15卷表、150卷列传组成。比起《旧唐书》,《新唐书》增添了很多特点和优点:在体例额方面,增添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原有的志、特别是唐玄宗开元以后的著作也都做了补充;在资料整理方面,增补了唐代后期的历史状况,系统地整理了唐朝科举制度、兵制等制度的演变资料,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资料;再加上编写作者都是文学或史学的高手;这些综合因素使得《新唐书》无论是文采还是编裁质量都在《旧唐书》之上。所以《新唐书》在宋、元、明至清初一直居正统地位,一般人只读《新唐书》而不读《旧唐书》。由于参与《新唐书》编撰的作者众多,存在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历史上对欧阳修、宋祁两人所编辑的风格都有研究。此外,由于欧阳修过于强调修史为当朝统治服务,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所以有些史事也有意地避讳,阅读时应多加注意。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所记载的是唐宋之间五代十国53年的历史,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割据时期,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熟悉有助于了解中央集权国家继往开来的历史风貌。《旧五代史》是宋太祖诏令编著的官修史书之一,详细记载了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之外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的历史全貌,以中原五代王朝的兴亡为主线,以南方十国的兴亡和周边民族的起伏为副线,条理清晰地展现了这段历史的面貌。《旧五代史》全书共150卷,包含众多的可贵历史资料,是五代十国时期各民族的一部断代史巨著。由于宋太祖急于成书,使得这部史籍因史料的鉴别不够,有的甚至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评比功过也有失公正,这些瑕疵都影响了《旧五代史》的历史价值。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宋代官修史书之一,也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欧阳修对《旧五代史》改编重修而成。全书共74卷,包括12本纪,45列传,3考(即志),11世家及世家年谱,还有四夷附录4卷。欧阳修提倡崇儒复古,仿《春秋》笔法编写的《新五代史》不但体现了他的修史思想,而且经他改编的《新五代史》文笔非常出色,当时就有人认为其笔力可与《史记》相媲美,这是二十五史不多见的。在体例的安排上,他一改《旧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割据,而是按时间顺序将五朝的人事综合统编在一起,浑然一体,体现了统一的思想。由于欧阳修是秉着儒家以“礼”修史的原则,在对《旧五代史》改编时删繁就简,人为地造成不少具体资料的空白,所以《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稍逊于《旧五代史》。总之,《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两书各有长短,优劣互补,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珍贵的历史资料。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是国学入门必读书目之一,汇集了唐及五代诗人的简要评传,作者是元代辛文房。全书收录了近四百位唐代诗人及部分五代诗人的重要事迹,以他们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构架,详细交代了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得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传后还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是研究唐代诗人重要的重要资料库,鲁迅给友人所开列的中国文学书目第一种就是《唐才子传》。现存整理的《唐才子传》版本主要有周本淳的《唐才子传校正》、王大安校订《唐才子传》、舒宝璋校注《唐才子传》、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李立朴《唐才子传全译》等。

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是唐代笔记小说集,也是唐代重要的笔记史料,作者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了唐初至唐代宗大历年间的历史人物言行故事,体例上仿照《世说新语》,分为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等30门类;内容上取材于《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意为以前事为鉴戒。《大唐新语》始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则编在艺文志别史类,称为“唐新语”,《四库全书》则恢复大唐新语原名,列入小说家类。

全唐诗

《全唐诗》收录了唐及五代48900多首诗歌,涉及到2200多名诗人的作品,是我国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诗歌汇编,由清代康熙年间十位翰林集体编撰而成。《全唐诗》共900卷,以诗人所在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在明朝胡震享《唐音统签》、清朝初年季震宜《唐诗》两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忠实记录了唐代两百余年异彩纷呈的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读者吟诵、钻研探讨。之,《全唐诗》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全貌的重要参考资料。

唐诗三百首

如果说《全唐诗》是官修唐诗代表,代表正统和严谨,那么《唐诗三百首》就是私人学习和整理唐诗的代表作,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佳话。确实,清代蘅塘退编撰的《唐诗三百首》代表着通俗、大众化,是现今流传最广、读者最多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入选了77位唐代诗人320首诗,包括五言古诗、乐府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各诗皆配有注释和评点。由于所选唐诗都为著名诗人代表作及著名作品,篇幅长短适中,难易程度大众化,所以《唐诗三百首》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了解中国人心理构成的优秀媒介,被视为儿童启蒙教材的最成功的文化典籍。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是选录魏晋至五代时期的重要文学总集。“文苑”意为文学成就,“英华”即经典、精华。全书共1000卷,选录2000多名作家近两万篇作品,根据文体分为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39类,每类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细分为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42小类。书中所录绝大部分为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很多价值珍贵的文献资料,《全唐文》和《四库全书》都曾拿《文苑英华》作参考,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除此之外,《文苑英华》中收录的诏诰、书判、表疏、碑志等,在考订史实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全唐文

《全唐文》是清代嘉庆年间官修的唐五代文章总集,共收录了3042名作者的18488篇作品,编辑了唐五代帝王、后妃、亲王、公主、宦官、释道、作家、闺秀、四裔等人物传记,在《庸闲斋笔记》的基础上,增添了《文苑英华》、《唐文粹》、《永乐大典》等总集的内容。清政府在编撰《全唐文》的时候投入了比《全唐诗》更多的编撰力量,编者名家荟萃,保证了此书的质量,不仅资料丰富,而且考证校勘精密。这些都是《全唐诗》所不能媲美的,《全唐文》是现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由于编者众多,疏忽在所难免,遗有辑录不注出处、网罗存在遗漏的缺陷,但不影响其文献价值,至今仍是学者查用唐五代文章的重要参考资料。

广博物志

《广博物志》是古代著名类书,记录了唐以前历代典籍文献中事物起源的资料,叙古往之事,论天地万物之理。分为天道、时序、地形、灵异、职官、人伦、高逸、方伎、闺壶、形体、艺苑、武功、声乐、居处珍宝、草木、鸟兽、虫鱼等22类,每类下面又细分子目,共167个子目。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共100卷,唐初官修书之一,由欧阳询等人编写而成。该类书分类按目编次,共46部,每部又有子部,共有727个子部。所引书包括故事和诗文,都注明出处。其中诗文又根据不同的文体以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因其所引者多为唐前古本,可以与现今流传本互校,从而减少误谬。《艺文类聚》在保存汉至隋的词章名篇功劳很大。自宋以来,《艺文类聚》流传较多版本,现存最好的版本是明季校书家冯舒细校的“代宋本”。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又名《太白阴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足本全书10卷,为唐朝的李筌编撰。该书是唐代诸家兵书中仅存的一部完书,保存了许多唐代军事制度方面的资料。《太白阴经》内容较为丰富。它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仁义”以及国家的富强。在论述将帅用兵时,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团结内部,预有谋划,选拔各种人材,要利用地形,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对军仪典礼、各类攻防战具、驻防行军等各项准备事宜、战阵队形、公文程式和人马医护、物象观测等,也分别作了具体论述。这些内容,基本上是综合前代兵书典籍及有关著作写成,且有所阐发,其中存录了不少有价值的军事资料。书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风角杂占、奇门遁甲等则为不科学的内容。

在兵书撰著史上,《太白阴经》是继《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军事思想价值的兵书。它对先唐诸兵家思想兼采并蓄,并进一步阐发推演,书中记载了许多的发明,内容旁及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事百科全书。

推背图

传闻《推背图》由1300多年前的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合著,它的神秘在于它预言了唐代以来2000多年的所有大事件,直到袁天罡推李淳风后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推背图》由此而终,也因此得名。《推背图》共有60象,准确预言了中国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关键事件,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触目惊心,一直被列为禁书。

茶经

中国是茶的故乡,一本《茶经》道尽茶国历史。唐代的陆羽经过对中国各大茶区茶叶的生长规律、茶叶的加工、茶叶品质的分析及烹调等长期研究,总结出系统的茶知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最完备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全书共7000多字,分上、中、下三卷十部分,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对茶叶的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等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陆羽因此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问世之后,中国的茶叶生产从此便有了完整的科学依据,中国茶业更是蓬勃发展。

通典

《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由唐朝杜佑撰写而成。《通典》所记制度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全书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体现了杜佑对封建制度的全面理解。在每一门目中,作者又以类相从细分了子目,各种制度及史事,大致以年代先后顺序如实介绍,有些门、目还引录了前人的评论或自己的见解,使得《通典》的学术与经世致用价值大为提高。《通典》全书编排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整齐有序,条理井然,眉目清楚,方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考。

《通典》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打破了“志”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诸多的限制,将“志”这一体例从史书中独立出来。从此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丰富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

《唐六典》

开元十年(722)唐玄宗李隆基召起居舍人陆坚修《六典》,并亲自制定理、教、礼、政、刑、事六条为编写纲目,由丽正书院总其事,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此书共30卷,近30万字。由于是宰相李林甫奏呈唐玄宗的,所以书题为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后世设六部即本于此。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唐太宗钦定,玄奘亲自编撰,由弟子辩机整理而成。贞观二十年(646)秋七月,玄奘在翻译出佛经的同时,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于十三日进表于太宗。“所闻所历一百二十八国,今所记述,有异前闻,皆存实录,非敢雕华,编裁而成,称为《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书中除生动描述了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印度雁塔传说、那烂陀学府以及诸如佛祖成道、佛陀涅磐等无数佛陀圣迹,还有很多佛教传说故事。内容全面系统,详实生动,先后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广为传播,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佛教历史及交通史、民族史的珍贵资料。

《莺莺传》

作者元稹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遣弃的故事。据考证,贞元二十年(804)九月,元稹将此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这篇传奇。《莺莺传》文笔优美,描述生动,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有时在表面上却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通过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

经济科技

唐代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