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2010年中国故事精选
5244500000055

第55章 “编外”业主

琴台

老王开了一家布艺店,生意一直不死不活的。一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个平常日子。他省吃俭用了很多年,家里的存款还是可怜巴巴的五位数。可就这点儿钱,最近还被他儿子小王惦记上了。

原来小王恋爱了,谈的那个女孩儿名叫菲菲,长得还算不错,可一张嘴就是一句硬邦邦的话:“没有房子不结婚。”要说这要求其实也并不过分,可老王的门店加上后面的卧室,满打满算还不到80平米,总不能让小两口和他挤在一间屋子里折腾吧?而小王呢,就是一家 超市的收银员,每月不到1000元的工薪,榨干了骨髓也满足不了女友的条件。可水开了,总要找个暖瓶灌一灌不是?没办法,小王只有天天缠着老王叫苦。老王到底爱子心切,从牙缝里抠了又抠,总算勉勉强强凑够了六位数,拿到一个新开盘的小区,交了首付款。

小王乐得眉开眼笑,从房子动工那天起,一没事儿就到工地上转悠,而且工作更卖力了。尽管老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找点子,想办法,可布艺店的生意还是像飘落到泥沼中的羽毛,根本没有半点腾空而起的苗头。好在那栋大楼是越盖越高了。心烦气馁的时候,老王 总要独自到工地上转一转。想一想压在背上的房贷、新房的装修、儿子的婚礼,落拓的心瞬间又扬起了饱胀的帆。多艰难的日子,都要挺下去啊!而小王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毛坯房里规划了:这里摆个什么家具,那里摆个什么电器……小王越高兴,老王心里的石头就越重 。我的天,这得花多少钱啊!那半死不活的布艺店能变成聚宝盆就好了。

那天,小王又去看楼,回来时,一反常态地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向老王要购房合同。

老王不由一怔,急忙扯着儿子问:“到底怎么了?”

儿子说出的话,让老王如雷击顶,差点瘫坐在地。原来,最近几天他儿子去看房时,总能碰到一个人,带着盒尺、量具什么的,在那套属于他们的102室里转来转去,不知要干什么。

老王安慰儿子说:“也许是工地上的人呢。”

儿子眉头皱得更紧了:“我问过了,他说他不是工地上的。”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就跑到了工地上,一头钻进那栋毛坯房里,可并没有发现儿子说的那个可疑人。他刚要松口气,却在一个推着沙子的民工那里得知,前天下午,102的业主来看过房。老王心里一下子像着了火一样。前天下午,他和儿子一块出去进货了,两人都没有 过来啊。难道这开发商耍的是“一房二主”的诡计,赚了昧心钱?

老王胆战心惊地回了家。晚上打开电视,偏偏央视二套正报道一个无良售楼小姐,将一套房子同时卖给四家的诈骗案。老王的心简直要蹦出来了,他辗转反侧了一宿不能入睡,第二天早饭也没吃就跑到了售楼处。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反复向他保证,7号楼102的业主就是老 王,不可能还有另外的人。可老王说什么也不信,他在自己的房子里一连蹲守了三天。可是,让他奇怪又恼火的是,那个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四天,老王又去了。这次,102他进不去了。原来,开发商将防盗门装上了,钥匙要一个月后才正式交付业主。老王忧心忡忡地回去了。那一个月,他过得提心吊胆,夜夜都做着房子被抢的噩梦。

好容易盼到交钥匙那一天,老王黄着脸带着儿子,做好了拼命的准备,来到了售楼处。没想到一切却出奇的顺利。钥匙顺顺当当地拿到了,打开门进去,这个家,可不就是姓王吗?

儿子长吁一口气:“虚惊一场,虚惊一场啊,老爸!”

老王却不敢掉以轻心,谁知道别人手里是不是也有他家的钥匙?

几天后,老王正在冷冷清清的布艺店里一筹莫展,儿子忽然大呼小叫着跑了进来。原来,他又见到了那个频繁出现在102中的男子。

“啊?”老王的心陡然蹦到嗓子眼儿上,脸都白了。

可儿子“咕咚咚”一大口水下去,竟哈哈大笑起来:“爸,咱们都误会了,那家伙,是个卖橱柜、卫浴的。咱不是一楼吗?他在咱那套房子里量好尺寸,就不用上上下下地跑了。如果他不说自己是业主,工地上的人也不会让他进去不是?”

老王“哐当”一下跌坐在椅子里,一颗心彻底放下了。

儿子还在笑:“那人也真够精明的。他根据量好的尺寸,做了整套的橱柜放到小区的广场上,谁家装修了,就能直接搬进去。可丁可卯,刚刚好。这就为业主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好多人都从他那里搬了橱柜回去呢,生意可好了。”

老王的身子又坐直了。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样的好点子呢?

那天晚上,他二话不说拉着儿子去了新家,各个房间仔细量了尺寸。回来后加班加点干了一个星期,将各种样式、各种规格的窗帘成品也挂到了小区广场上的广告区。顾客相中的窗帘,可以拿去现场试挂。合适的就留下,不满意的再换其他款式。

就这样,老王的布艺摊子一下子火了。

笑得合不拢嘴的老王,也终于见到了那个“假想敌”。那个毛头小伙子在东边的摊位上帮顾客挑款式,老王在西边的摊位忙着帮顾客选花色,两个人目光偶尔相遇,老王便由衷地堆一个笑脸送过去。

老王从心里将这个年轻人当成了生意场上的师父。他想,这个小区的装修完后,保不齐他们哪天又会在其他地方的毛坯楼里遇见呢。虽然经营的是不同的行业,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编外”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