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起一行
5242600000025

第25章 素描: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2)

《家园》系列专刊积极推行广告发布方式创新,如《楚天金报?家园金刊》推出了武汉市第一份八个版的彩色铜板纸媒体楼书,《楚天都市报?家园》推出了武汉市第一份八个版的联版彩色铜板纸媒体楼书等,这些创新活动漂亮地书写了一次又一次武汉市房地产传媒的历史第一,在客户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家园》专刊创刊以来,既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服务作用,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发展角度看,《家园》专刊正在成为报纸新的增长点,成为报纸参与运作并渗透到行业中的重要载体,成为集团报纸稳定扩大读者群和巩固、培植、改善广告结构的重要板块,并将最终成为报纸参与品牌与运作经营的绝佳平台。

(三)整合策划超高水平活动

三年来,明玲同志整合策划一系列超高水平活动,丰富了湖北日报报业品牌内涵,增强了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品牌感召力。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广告经营资源实行优化整合后,楚天广告总公司总经理张勤耘同志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资源整合是报业集团广告经营整合的基础和核心。只有从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增长,以优化资源配置的杠杆,才能实现资源重组的巨大效能。”

从事广告经营实战工作的明玲和地产部的同志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认识。凭借《家园》借品牌群的宽广平台,明玲带领地产部同志充分利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资源优化整合的优势,针对集团内各媒体风格不同、层次各异的特点,有针对性策划多种房地产高水平主题活动。并且通过集团内各媒体之间的联运,深度挖掘客户资源,建立房地产品牌客户联盟,形成与客户、读者的良性沟通和互动,从而进一步丰富湖北日报报业品牌内涵,增强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品牌感召力,最终实现广告客户和传媒的双赢。

明玲同志带领地产部策划的系列活动为企业、消费者、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均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向社会彰显了报业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文化和媒体实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譬如,在集团和楚天广告总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明玲带领地产部的同志们组织策划了上百次活动,其中有影响的重大活动多达几十次。例如,“武汉?中国光谷地产节暨武汉房地产业发展论坛”、率领湖北省房地产代表团赴深圳、上海参加中国住交会等。地产部的活动得到过湖北省几任省长的亲笔贺信;还分别邀请到武汉市规划局局长、武汉市市长参加中国住交会的相关论坛,向全国成功推介了武汉市的城市魅力和房地产市场。地产部主任明玲则以优秀的组织能力在第五届中国住交会上荣获“中国房地产主流媒体20大优秀职业经理人”奖。这些成绩在湖北地产传媒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缔造全国传媒优秀团队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传媒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传媒市场成长性越高,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大。明玲同志为楚天广告总公司缔造了一个素质高、战斗力强、朝气蓬勃的优秀团队,为集团的房地产广告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11月份,在有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奥林匹克”之称的第五届中国住交会上,楚天广告总公司地产部荣获“中国主流媒体最佳团队”奖。荣誉本身其实并不重要,但是荣誉却表明了一个事实:楚天广告总公司地产部这个团队是优秀的,这种优秀不是武汉市的优秀,而是全国性的优秀。

团队实际就是社会的小细胞,缔造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件不容易但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竞争就没有战斗力。明玲同志努力探索地产部管理的有效形式,在地产部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工作氛围;在部门内倡导学习业务之风、形成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的良好风气,并给每个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负责一个项目,从广告策划、版面报道到主持会议,得到全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建立起以绩效挂钩为核心的奖惩制度和考核方式;逐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明玲同志还在部门内加强管理:策划活动、楼盘到组、责任到人、钉死对手、协同作战。三年来,明玲主任坚持召开每日一次的晨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布置当天工作。每个人员的工作进度、状态和业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要求业务人员要做好“作业”;对经手的每一笔业务、送出的每一张发票有时间和业务量的记录,做好业务扩展分析和回款工作。

明玲经常说,在和其它媒体的竞争中,地产部就是屹立不倒的长城,每一位同志就是构筑万里长城的一块方砖,长城因每一块方砖而矗立,方砖则因长城绵延而永存。

(五)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

如上所述,实现集团房地产广告跨越式发展、构建集团《家园》强势品牌群、策划一系列大手笔为集团争光添彩的活动,以及为集团房地产广告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基础等等,这些重要的贡献都是表象的,但它们并不是明玲同志的全部。从一位普通的下岗妇女工到一位在武汉地产界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杰出媒介经理人,这位中年女性的身上,蕴藏着不竭惊人能量,保持着不懈的创新追求,她的热情与心血、她势头与投入、她的欢乐与忧愁,都使她散发着令人尊重的人格魅力,她的身上总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

简单说来,明玲同志催人奋进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克难奋进的工作精神。进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后,明玲同志始终保持着痴迷的工作状态,几乎没有完整地度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周末。在《楚天都市报?家园》房地产专刊刚刚开始创办的一段日子里,由于市场认知度有限,人手不足,无论是新闻还是广告都极端不足。明玲同志白天马不停蹄,一天至少拜访五家客户,展开全方位、高频率的公关活动;在晚间则开始写作编辑,对新近入行的同事进行指导。在这段最艰苦的时间里,明玲同志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倾注了全部心血。后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地产部举办活动的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在楚天广告总公司内部可以称最。在每一次活动的筹办与举行过程中,明玲同志都要亲自把关,以保证活动执行的万无一失。2002年8月,明玲同志策划举办“2002武汉?中国光谷地产节暨武汉房地产业发展论坛”,为保证论坛的质量,她亲赴北京,邀请到建设部有关方面领导参加并发表演讲。回汉后,数天马不停蹄的多方活动,又得以将武汉市最具影响的十余位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全中汇聚一堂。在四处公关的同时,繁重的会务安排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该论坛举行前的一周内,明玲同志连续一周没有回家,没有一日的睡眠时间超过五个小时,晚间大都在办公室内和衣而眠。付出总有回报,论坛最终得以成功举办,当时的湖北省长还发来了亲笔贺信。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极大提升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房地产行业的品牌号召力,为集团广告此后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明玲同志的思维活跃,视野宽广,一贯保持着积极进取、与进俱进的良好精神面貌。她是一个学习型的人,为了提高和开发商的沟通水平,明玲同志还利用难得的剩余时间加强房地产专业知识的学习,购买了大量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园林景观、建筑规划等方面书籍,逐步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复合广告人才。此外,她还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房地产媒体同行学习,交流办刊理念,活动策划心得等。尤其值得一提,明玲同志的学习并不是个人行为的学习,而是以身作则,在地产部倡导一种学习的氛围,鼓励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关心下属的慈爱精神。在楚天广告总公司的同事们看来,地产部像一个大家庭,而明玲同志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每天都带着一群孩子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事实也的确如此,楚天广告总公司地产的同志的年龄结构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明玲主任外,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成长,明玲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千方百计创造机会鼓励年轻同志大胆尝试,一方面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的业务经验倾囊相授,另一方面,不定期地组织业务会议,广泛而深入地对房地产市场和广告经营进行探讨与交流。她时而是优秀的主任,时而是知心的朋友,时而又是慈祥的母亲。在明玲同志的指导下,地产部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为集团广告事业的发展流入了新的生机与力量。现在地产部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单独组织策划一个中等规模和水平的活动。在楚天广告总公司,有口皆碑的就是地产部的人才成长得最快。

有限的言语不能穷尽无限的深意,关于明玲同志,总有太多的思想值得分享,总有太多故事值得诉说,总有太多的惊喜值得等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伴随随着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新一轮城市建设、地产革命的到来,明玲主任带领地产部全体同志正以高昂的激情、充分的准备,坦然面对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房地产行业,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更大、更彻底的胜利。

(2004年11月)

6.3我读明玲日记

文/彭建祥

(作者是当年我的同事、《武汉商报》的主编)明玲日记,洋洋洒洒已有50余篇,内容丰富、文笔生动、感情充沛、不乏机趣,白描地勾画出了她的人生经历、工作状况和心路历程。

明玲大约是10年前到武汉商报来工作的。作为“末代总编”,当时我对她的印象是:朴实、智慧、直率、行事低调、工作扎实。完全没有报社常见的那些夸夸其谈的浮躁积习。

明玲在武汉商报工作时间不长,做广告的业务能力是得到了公认的。那时武汉商报的广告基本上是在商业系统内打转转,明玲是唯一完全在系统外开拓广告业务的人,也是在武汉商报首开房地产广告的人。当时我曾暗忖她“路子广、门道多”,在看了明玲的开篇日记“道道全色拉油广告”后才讶然大悟:原来她的“神通广大”,竟来得如此的质朴和单纯。我一直认为,对明玲而言,武汉商报舞台太小。她去武汉晨报时,我十分高兴,好像还送了她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俗套赠言话别。

自从明玲离开武汉商报不久,我也调到新的单位,两人联系变少,但我一直对她保持着关注。我家订有都市报,虽然不太看广告专刊,但一些年来,已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周四或周五,我总要把《家园》版翻开浏览一遍,看到版头上有“监制明玲”几个字,就有一种莫名的欣慰。

如果说,10多年前她初做广告业务时,多少带有迫于逆境的压力驱使,而后,她在武汉晨报、楚天传媒把创意策划、广告业务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则让人更多读到了她的自强、自信、聪慧、勤奋,读到了她的职业担当、工作激情、开拓意识、应变能力,当然还有人格魅力。就是那些更具本质和特质的东西。

记得9年前,武汉晨报草创之初,曾出过一版报社员工“集体大头贴”,好像当时对她的称谓是“大姐大明玲”,多少有点敬畏之意。2002年,我有事去楚天都市报找明玲,单位同事都尊敬地称她为“明大姐”。今年7月,我再次去报社参加会议时,人们对她的称谓又少了一个字,叫“明姐”,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在看了明玲日记中的相关新闻报道后,我才知道自己有点孤陋寡闻,因为好久以来“整个武汉房地产业,无论开发企业老总,还是业界同仁,甚至是竞争对手,都尊敬地叫她一声——‘明大姐’”。作为一个“局外人”,通过别人的这些称谓,我已感觉到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在明玲日记里,她的行事为人有许多“闪光点”,有许多“吸引人、感动人的故事”,恐怕这里就可以找到“明大姐”被广为称道的“人格魅力”。

在相关新闻报道中,对明玲有一段评价是——“她,创造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地产广告从少到多,从有到强,从强到盛的奇迹;她的精力和激情堪称武汉媒体广告人的精神标杆;她还培养了一个活力四射永续进取的团队;她几乎是一个人改变了一个行业”。由此,我不禁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问题——“是强势媒体成就了优秀人才,还是优秀人才成就了强势媒体?”至少,“明玲现象”可以作为探讨或解答上述问题的典型案例。

(2007年11月04日)

6.4明姐

文/廖秋妹

(作者是我当年《武汉商报》的同事,一位非常能干、漂亮的女记者)半夜三点忽然醒来,再也睡不着,一个叫“明姐”的女人,叫我没有办法不写她!

了解一个人,用了十多年时间,只是因为没有走近、只是因为年轻幼稚!伊人真后悔!

1998年,伊人与明姐在《武汉商报》做过一年左右同事,明姐当时是以临时记者身份在武汉商报工作。

《武汉商报》,这个在改革的浪潮中沉沉浮浮的机关报纸,牵动着二、三十人的喜乐哀乐!

武汉商报当时由武汉市商委主办,每周一刊。人不多,但进来的人似乎个个都“各显神通”,志得意满,眼中无人,伊人亦如此!

用武汉商报老社长赵光忠的话说:“你们当时都太将自己当记者!”(的确都是千辛万苦拿到国家新闻出版局颁发的记者证,而且是中高级)但毕竟武汉商报是小报,与当时的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但武汉商报的人当时在报社什么都做,什么都会做!采访、编辑、校对、广告、发行,一码代十杂,人人全才。于是,个个以为自己神通广大!

明姐当时来是怎么进报社,我不知道,但一定颇费周折。因为没有编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明姐都是以临时记者身份出现的。那时报社经费紧张,个个编辑、记者都有广告任务,伊人算是报社的广告“大户”,但明姐的出现,给报社社长带来的是新的一个又一个惊喜,广告单一个一个接回来,且神速,一篇篇“吹牛”的文章一夜推出,支票一张张飘进报社账上。

社长当然高兴,但我们这些当记者的似乎找到了“对手”!

——“她到底有多大的本领?”

——“怎么广告单就能够一张接一张回来?”

伊人当时没怎么服,也没有想到更深的与明姐交流经验,刚进报社的人遭受的孤单可想而知!

但报社年龄最小,才华惊现的覃宇红(现武汉晨报版面总监)当时常常在报社崇拜地告诉我们大家:“明玲厉害,太有思路,没有老板不被她搞定的!”

也觉得她厉害,但没有找到她厉害的原因!

明玲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她的存在,她每天辛勤的工作,广告一个接一个,让报社的同事刮目相看!

1999年,明姐忽然从报社辞职,说是到武汉晨报。不久,武汉晨报就推出整版的别具一格的“征婚广告”,听说是一个老板花20万登载的个人征婚。在90年代,这种全新的征婚形式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