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眼观处世
5242000000011

第11章 佛学大师教你合理理财(1)

1.悟思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则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每个细胞中。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些管理学知识,否 则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现在各大高校中,管理学学科是非常火爆的,很多人都热衷于学习管理学知识,这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对现代人的要求。

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鹿苑初转法轮至今,佛教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从汉代输入中国至今也已一千多年。在这么长的历史时间中,佛教逐渐形成了日益完美的教义体系,日益完善的僧伽体 系,日益成熟的管理制度,日益精细的活动体制,日益高明的经营智慧。所以佛教才能在这么长的历史中,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风暴,在多次危难中成功地生存下来,成为 中国社会中风吹不倒、雨打不湿的一面“大旗”。

本章重点选择的几位佛学大师几乎都管理着一个庞大的佛教组织。例如,台湾的星云法师是佛光山的开山宗长,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净空法师是净宗学会的领袖等等。他们所管理的佛教僧 团都是现在华人佛教界影响最大、最成功的佛教组织,因此,他们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佛教界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管理智慧,他们也深得精髓。

一方面,佛学大师们对如何管理员工、政府、人事、财务、企业等外在事物方面有许多精彩的洞见。另一方面,佛教特别重视对人心的管理。人们常说“能主宰自己的人,不久将主宰别人”、“优秀是 一种习惯”、“性格决定一切”,其实与佛教的管理精神不谋而合。所以,管理并不只是管理者的工作。其实,每个人都要从事管理。管理自己的情绪,把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正面的情绪,在忙碌中不烦 恼,在困苦中仍欢喜;管理自己的身心,身不胡作非为,口不胡言乱语,心不胡思乱想;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管理自己的时间……

2.开源节流,如法布施

在家众,首先应顾虑到经济生活的正常,因为有关于自己、家庭的和乐,更有关于社会。释尊曾为少年郁阇迦说:“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杂含卷四·九一经》)。一、方便具足:即 “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如没有知识、技能,从事正当的职业,寄生生活是会遭受悲惨结局的。《善生经》也说:“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正当的职业,如“种田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 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杂含卷四八·一二八三经》);“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杂含卷四·九一经》)。一切正当的职业,都可以取得生活。如有关淫、杀、酒 ,以及占卜、厌禁,大称小斗等,都是不正当的。特别是像陀然梵志那样的,“依傍于王,欺诳梵志、居士,依傍梵志、居士,欺诳于王”(《中含·梵志陀然经》)。他为了女人,而假借政府的力量 来欺压民众,利用民众的力量来欺压政府,从中贪污、敲诈、剥削、非法取财,这是不能以家庭负担或祭祀、慈善等理由来减轻罪恶的。二、守护具足:即财物的妥善保存,不致损失。三、善知识具足 :即结交善友,不可与欺诳、凶险、放逸的恶人来往,因为这是财物消耗的原因之一。《善生经》说:财产的损耗,有六种原因,即酗酒、赌博、放荡——非时行、伎乐、恶友与懈担四、正命具足:即 经济的量入为出,避免浪费与悭吝。浪费,无论用于哪一方面,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悭吝,被讥为饿死狗,不知自己受用,不知供给家属,不知供施作福,一味悭吝得卢至长者那样,不但无益于后世, 现生家庭与社会中也不会安乐。释尊提示的正常经济生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说是非常适当的办法。

——印顺法师《妙云集》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最贫穷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他还有个太太,就夫妇俩。可是夫妇俩的生活非常困难,只有那么一个小破房子住,可是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穷得这个样子,只 好天天去乞讨,到街上去和人要饭吃。要饭吃,这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妇俩没有衣服穿,只有一条裤子。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你说这一条裤子怎么穿呢?就只能轮流着穿。怎么穿呢?譬如今天 丈夫出去讨饭吃,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饭,讨回来的饭,夫妇分着吃。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讨饭,也穿上这条裤子。在家里的这个人就没有裤子穿,出去讨饭的这个人就有裤子穿,要回来的饭,还是 两个人分着吃。这样子马马虎虎的,也就天天这么维持生活,你看!穷得这样子,可以说是最穷的人了。

在这时候,有一位辟支佛,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观察:这两个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做布施,所以今生就这么穷,穷得要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1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这两个人, 让他们有机会种福,于是到这夫妇的门前来化缘。这辟支佛是一个比丘的样子,站在那个地方,托着钵在化缘,这对夫妇一看,有个和尚来化缘,自己家里什么也没有,啊!饮食也没有,衣服也没有, 只有一条裤子,这丈夫就对太太说:“唉!我们都要发一点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呢?就是以前我们不肯布施,所以现在穷得这个样子,我们应该做个布施。”

太太说:“做布施?我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丈夫就说:“我们还有一条裤子啊!可以布施给这出家人。”

太太就发了脾气,说:“你真是混账、糊涂!我们就一条裤子,如果布施给比丘,我们连这出去要饭的本钱都没有了,我们用什么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这一条裤子轮流着穿,还可以出去讨饭;要是 把裤子也布施了,我们怎么出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不错,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管自己的生活,布施裤子给这比丘,我们两个不出去,就在这儿饿死算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走。”

太太一听,叹了一口气说:“唉!好吧,你欢喜布施,就布施好了1这夫妇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这比丘了,这比丘是个证果的辟支佛,他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地方去,辗转 供养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我方才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就接受这条裤子。接受之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

当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这国家的国王也在这儿,国王一听,就想:“自己国家有这么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服也没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宫里吃得那么好,穿得也那么好,这怎么能对得住 老百姓呢?”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这两夫妇即刻就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 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功德天与黑女:先从一故事来说起。我们中国人,遇到家境困难,生活无着,或是生意不景气,就去求财神。在印度,就是敬奉功德天——如供天仪轨所说的“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求功 德天的恩赐财富。故事就这样发生了:有人家道衰落,就供养功德天,早晚都诚意地礼拜。一直供养了两年,居然得到了功德天的感应。那天,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一看正是功德天。穷人急忙起来,以 最虔敬而欢喜的心情去迎接。功德天是一位最美丽的女郎,可是当她将坐下时,外面又有人推门。穷人忙着去看时,这回来的,却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郎。穷人阻止她进来,可是那位黑女郎,却一定要 进来,同时说:“功德天是我姊姊,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们姊妹是从来不曾分离的。你请她,即使不请我,我也非来不可。姊姊来赐与财富,我是来消散财物的,你见过有积聚财物而不散失的吗 ?”

这一故事说明了: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得来是那样艰难!可是结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学佛的,财富不可强求;如散失了,也不必过分的懊丧,因为这是迟早要 散失的。反而应该注意:财富应怎样得来,得来了应怎样处理,才不致让它无意义地消散了。

毒蛇与福德资粮:财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再以故事来说明。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的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走到中途——水沟旁的时候,佛忽回头对 阿难说:“阿难!毒蛇1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1他们就走过去了。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工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看。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哪里有毒蛇!沟 旁土里所露出的,却是一坛黄金。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得到了黄金怎么办呢?取一块去金铺里兑换。金铺里见他们是穷人,心里起了怀疑,暗暗地去报告了官府。一会儿,便把 父子俩捉了去。再到家里去搜索,收藏的黄金一起查了出来。审问明白,就判定了盗取国王财物的罪名。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 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对儿子说:“阿难!毒蛇1儿子一想,比丘说得真不错,现在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要死了,也就望着父亲说:“毒蛇!世尊1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 话,觉得稀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国王听了,要父子两人回去,问他们这两句话的由来,他们于是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 信不信佛的话呢?”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1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这个故事,说明了金钱是万恶的,它使人堕落、作恶、丧失生命。多少人为金钱 而牺牲;世上多少罪恶,多少苦难,不是从金钱而来吗?这是近于小乘的见解。从另一面说,如把财富应用得当,是大有利益的。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把财富用来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资粮。 什么叫资粮?如旅行时,非预备旅行资具、粮食、舟车等不可。我们如发心学佛,也非有资粮不可,否则是不会成就的。如以财富布施作福,便是修集福德,为成佛的资粮。那么应用财富而得当,不是 最有意义的吗?所以佛法对于财富,决非一味地厌恶它,看做毒蛇那样。财富是毒蛇,同时也就是资粮,问题在你怎样处理它!

财富由布施福业而来。

由福业而非神赐:说到财富,简单地说,一切都从布施福德而来,从布施业因的感果得来。我们所有的财富,无论小至粒米,大至全世界,都是从我们的福业而来,而不是什么神所赐予的。神教的信仰 者,把他们的一切财物享受,都看做神造而赐予享受的。他们对日常的饮食,都当做神赐而在感谢他的恩典。这原是“靠天吃饭”的幼稚想法!但是佛说:这是依我们自己所积的福德得来的。在过去世 中,如造作了很多福业,那么现在就有富有的享受。反之,便只有小小的福报,甚至穷困到无以为生。所以过去世的福业,决定了我们现在的财富与享受。

一切是神所赐予的,理论上决不能使人满意。例如婴孩初生,他们所处的家庭,为什么大有贫富的差别。这不能说是他们对神的信仰有所不同。如厚此薄彼,神也就太任性而不平等了。再说,有多少人 ,对神的信仰是虔诚的,但一直过着穷困的生活,这又怎样解释呢?佛弟子不能信任神的恩赐,认为一切要依自己,自己的业力,才决定自己的福报如何。

——印顺法师《妙云集》

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钱财多了,是不是真的就很幸福、快乐呢?不尽然也!有很多人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是非越多。世间上,人为财死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财 富不要完全从金钱上去看,人生应该追求的,除了金钱以外,还有更多的财富,更究竟的财富。什么是究竟的财富呢?有四种:

1.身体的健康:健康就是我们的财富。有了很多钱,身体不健康,吃也吃不下,玩也没力气玩,财富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宁可没有钱,也不能没有健康。

2.生活的如意:有的人虽然有钱,可是生活不如意、不顺心,心里感到不痛快,有钱也形同破铜烂铁一样,所以生活如意,才是真正的财富。

3.前程的美好:我有光明、美好的前途,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就是财富。

4.眷属的平安:一个人即使再有钱,如果家里的人都不平安,有什么用呢?金钱不能买到和乐的家庭生活,所以眷属的平安,就是无形的财富。

5.合法的钱财:钱财的获得,必须要合法。我合法得来的,我用我的智能、力气、时间,辛苦赚来的合法财富,才能用得心安理得。

6.内心的能源: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自己的心里。我心里生起智能,智能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满足感,满足感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惭愧心,惭愧心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禅定,禅定 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般若智能,般若智能就是我的财富。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4.做好优质的人生规划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弘一法师《老少年曲》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驻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 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静思语》

在学各生,将来便须出去做事,现在也顺便提出一个标准:那就是要透视现实,确定理想,根据理想去改造现实。这现实两字宽泛得很,如依佛法讲:全法界一切众生是现实,使皆成佛是理想;或全人 类是现实,使均得自由幸福为理想;中国佛教是现实,使之复兴为理想;乃至教书办事务等,无不包含于现实之内,所以这个现实是可大可小的。总之无论大事小事,要想把它办好,必定要把它透视清 楚,进而确定理想(包括方法和目标);再根据理想促其实现。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书》

生命无常,稍纵即逝,因此人无论年岁多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适当地规划人生,才能提升生命的层次。有了生涯规划,纵使偶遇挫折也会因为有目标、有方向而不至气馁。好比远近驰名的杭州雷 锋塔虽然倒了,相关单位也计划在原址重建,但是大批观光客的涌入,仍是为了参观旧塔而来。同样的,这对我们来说,代表的意义就是人从哪里倒下并不是严重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从倒下的地方 再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