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处于人生不同阶段,我们的中心任务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即将面临一个晋升考试,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时间重心自然就偏向学习;如果你的妻子怀孕了,那么在未来一年里,你的主要时间就应该用来关注自己的家庭;而如果你生病了、身体抗议了,那么你的主要时间就会投资给健康……由此可见,时间的分配也要因时制宜。
其次,时间要分配给自己真正想做、愿意做的事情。有的人做一份工作,几乎每一天上班都觉得痛苦,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是为了那菲薄的薪水,又或者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呢?如果不是自己真正乐意去做的事情,即使做了,也很难取得成绩。将时间投资给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合算。
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调节时间平衡是需要我们持久去做的事情,不妨时时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不想要的又是什么?到底把多少时间花在了那些自己根本不愿意做而且对自己也毫不重要的事情上?这样的自己快乐吗……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时间的黄金平衡点。
驾驭习惯全攻略
找出你的坏习惯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10年后,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哪些坏习惯造成了这种差距的存在?我应该如何改掉它们……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习惯没有一个客观而清楚的认识,不知道哪些习惯好,哪些习惯不好,我们就不可能对目前的状况做任何积极地改变。由此可见,培养好习惯和构建富有成效的日常行为规律的第一个步骤便是进行自我评估,发现坏习惯。
对于坏习惯,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却是很难发现的,甚至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正如著名法官奥利弗?王德尔?霍尔姆斯指出的那样:“我们以为有些事显而易见,其实我们对这些事十分无知。”要做到完全客观地自我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总是以带有自我色彩的世界观来看待事物,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头自小就在磨房里拉磨的驴,日复一日地绕着石磨兜圈子。有一天,它终于老得再也拉不动石磨了。主人觉得它劳苦功高,不忍心把它杀掉,就决定把它放养到旷野之中,想让它在剩下的时间里在绿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这头驴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蓝天白云下的自在生活,在它看来,生活本就是围绕着一个点不停地兜圈子。在如此宽阔的天地中,这头驴依然像以前那样吃饱以后,就绕着一棵树不断地转圈子,最后,它死在了这棵树下。
在印度和泰国,人们总是用一根矮矮的柱子和一条细细的链子来栓象,无论大象还是小象。我们知道小象的力气有限,自然无法挣脱,可是大象呢,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为什么会被这样“小儿科”的束缚给绑住呢?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绑在柱子上,由于小象的力量有限,无论它们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渐渐地小象们便认为那链子和柱子是自己不可征服的了。
是的,正是那些定势的思维、行动以及结果的禁锢使得我们不能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强加于自己的某种陷阱之中。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突破这种困难呢?
为了完美地完成自我评估、让坏习惯无所遁形,展开一次“360度调查”活动,把自己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积极地去进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
在错误中自省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难免会犯错。当不良结果出现,我们刚好可以顺藤摸瓜,发现坏习惯。当然,自我反省的习惯正是我们手中握有的利器。
兼听则明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存在,生活中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同事、朋友、亲人等。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评价中看见另一个自己。
借助权威问卷调查
利用一系列的自我调查问卷来找出那些阻碍你进步的不良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问卷的选择一定要谨慎,要注重其科学性,比如,著名的赫曼博士的潜能开发和全脑优势系统、DISC评价系统,以及“梅耶—布雷格斯”性格测验等,都是很好的自我调查问卷。
客观而全面的自我评估、探察坏习惯的所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方法永远比困难多,关键是我们的决心是否坚定,只有拥有了坚定的决心,我们才能去为困难找到解决方法。
统筹安排,将坏习惯逐个击破
人的习惯实际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就像一片树林,里面有各种植物,参天大树、小树、杂草、缠绕树干的藤蔓等,就像好习惯、坏习惯、新习惯、旧习惯等。它们盘根交错,枝叶交缠。也许我们的本意是拔除杂草,却有可能因为杂草的根部和小树苗纠结在一起,拔了杂草也伤了小树。总之,这是一个庞大的且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系统,要想一次性全部把那些消极的习惯都剔除,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对这个“树林”作一次规划,统筹安排、逐一改变,分清主次、明确先后,然后有步骤地去培养,才是最佳选择。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全世界公认的伟人。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是作家、画家、哲学家;他通晓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他发明了避雷针;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写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名言。
富兰克林年轻时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渴望成功但并不成功,身上也具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毛病。由于对成功的渴望,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改变,要培养起一些支柱性的好习惯来增添成功的砝码。经过研究和精心总结,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人有13项习惯是不可缺少的: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也就是说,他必须培养并且让自己拥有这13项习惯。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在第一页上写上了“节制”。这是他打算第一个培养起来的习惯。他认为,只要征服了“节制”,那么他就可以利用“节制”的力量去征服其他习惯。并且,在目前一段时间里,他只专注于“节制”的锻炼,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这上面,这样才能最有效,否则,便有可能“两头落空”。于是,他决定只专注于“节制”。
他在本子第一页“节制”的下面画了许多小格子,用于记录自己每天“节制”的表现。
一个星期后,在对习惯培养做阶段性总结检查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表现一天比一天好,而“节制”已经开始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
由于首战告捷,他就按照这种方法,在第二个星期里,每天盯住了“寡言”,并且努力去完成它;第三个星期盯住“秩序”……很快地,13个星期过去了,他审视当时的自己与13周以前的自己,他发现自己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此后,为了巩固这13项习惯,他反复进行了3次轮回锻炼。一年以后,富兰克林完全脱胎换骨。
在习惯的培养中,统筹安排、逐一突破才能成功。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尤其开始时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先做容易的,这样我们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成功了,我们才能更加有斗志地去进行后面难度更高的锻炼。此外,征服了第一个,即使这是比较容易征服的一个,它都会壮大我们的力量,为我们征服后面的习惯提供有力支持。这样我们就能形成如同滚雪球一样的良性循环。
对于培养一个好习惯,现在我们应该很有信心了,可是对于那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该如何处理呢?
先积蓄势力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势力,贸然对坏习惯发起进攻,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被失败打击就在所难免。这对于以后我们克服坏习惯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克服旧习惯一定要等我们势力强大了以后再进行。我们可以做以下这些来增长势力:
明确改变带来的好处,激发改变习惯的愿望;
先培养新习惯。在好的新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获得经验,知道如何去改变习惯;另一方面,我们的毅力能够增强;坚定成功改变习惯的信念;
调整自己的心态,一个坏习惯往往源于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心态调整过来了,才是釜底抽薪的解决之道。
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据说阿拉伯人早先酗酒非常严重,而且这恶习年代久远、根深蒂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通过分析,统筹安排后,制定了“三步曲”:
第一步,观念上,先让大家明白酗酒的弊大于利,让大家明白酗酒是不对的;行动上,虽然不强制戒酒,但是给予酒量有所减少者鼓励。
第二步,规定在做礼拜时必须禁酒,但其他时间仍可自觉自治。
第三步,严禁饮酒,在伊斯兰教教义中明令禁止,认为酗酒是与邪魔为伍,是肮脏的、不道德的行为。
这样,穆罕默德就一步一步地、有计划地使人们远离了酗酒这个恶习。而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行而有效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坏习惯的克服、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因人而异,但是,推此及彼,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对我们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有效的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有一位禅师,带着一帮弟子来到一大片长满杂草的土地上。他要弟子们自己想办法,除去地上的杂草,看谁的办法最好。听完禅师的话,弟子们热火朝天地忙了起来,有的拔、有的铲、有的挖……不一会儿,弟子们负责的区域里杂草都一扫而光,而禅师负责的区域看上去杂草除得并不干净。面对弟子们疑惑的眼睛,禅师说:“等到明年,我们就知道什么方法是最好的了。
到了第二年,禅师和弟子们再回来这里一看,弟子们除草的地方又长满了荒草,而禅师除草的地方却长出来成片的庄稼,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
弟子们这才明白,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在长有杂草的地方种上庄稼。
坏习惯就像杂草一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很难根除。其实,准确地说是不可能根除干净,但是我们能够用“庄稼”,也就是好习惯,去替换它。因此,在我们准备克服一项坏习惯之前,要先培养起一项好习惯来替换它。
一些人戒烟之后,往往会开始暴饮暴食,进而体重骤然攀升,危害到自己的健康。尽管为什么戒烟的人会出现这种现象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是,显然,在改掉某种习惯之后,必然会出现某种有待填补的空白,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为强地用好习惯来填补,就很有可能会被另一个坏习惯捡了便宜。因此,有目的地选取好习惯来取代坏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一个坏习惯刚离开,另一个坏习惯又接踵而至。
有人说过,习惯是一条路,它将把我们带到未知的明天。习惯决定了我们将拥有怎样的明天。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选择那些决定我们一生的习惯。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习惯来替换旧的坏习惯,一定要慎之又慎。一般来说,遵循以下原则:
替补习惯一定不能是消极的
用消极的新习惯去替换消极的旧习惯,等于什么努力也没做。
替补习惯一定要是相对容易养成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受到克服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和培养难于培养的新习惯的双重挫败的打击。比如:我们打算改掉嚼烟草的坏习惯,那么我们可以在我们想嚼烟草的时候,强迫自己用嗑瓜子来代替。如果我们选择用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来替换,显然难度会高很多,也不容易实现。
最终的替补习惯要是积极的、对我们有益的
比如:等到我们成功地用嗑瓜子替换了嚼烟草以后,我们会发现嗑瓜子虽然没有什么害处,但是也没有什么益处。这时,我们再选择用工作或学习来替换嗑瓜子就会容易得多,因为嗑瓜子是新的习惯,发展还不成熟,我们替换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需要替换的坏习惯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好习惯来替换它,如果这个替换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我们需要借助哪些习惯作为中间替补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在行动之前应该明确的。因此,花时间好好考虑一下如上问题,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列出一个具体的表格来,比如:旧的坏习惯中间替补习惯最终替补习惯嚼烟草嗑瓜子工作或学习………………这样你会发现事情做起来比想象得容易很多。
战胜坏习惯要靠潜意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利克斯?卡莱尔博士曾说过:“如果缺乏某种强加的后果,人们将很难重塑自己,因为,他既是大理石,也是雕刻家。”我们知道,习惯和我们的潜意识是唇齿相依的,因此,要想改变习惯,就必须将我们的潜意识调动起来、与潜意识沟通交流,再对它进行必要的培训,最后调整好它的新程序,这样便将我们的习惯做了一次更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动起潜意识呢?事实上,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结果,都能引起潜意识的注意,将它调动起来。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习惯把头放得很低,如果只是等我们的潜意识偶尔注意到才抬起头,那么这个习惯将很难改变;如果我们能够采用“头悬梁”之类的办法,只要一低头就会使身体感觉到疼痛,那么,这种“疼痛”的后果便能引起潜意识地注意,立刻抬起头来,这样就调动起了潜意识,使习惯更容易改变。
负面结果
许多人都知道,纠正小孩吸手指的好办法,便是在小孩的手指上涂上某种会让人感觉到难受的东西。于是,只要小孩一吸手指,就会与“感觉难受”这一负面的结果联系起来。这便是为习惯设计了一个负面结果。
一旦我们将习惯和不良后果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潜意识的训练就开始了,等到潜意识最终将坏习惯(或者说没有养成好习惯),与那些负面的结果紧密联系起来,并且确认了这样的联系,我们也就开始走上了改掉坏习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