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下的修行:要经得起诱惑
5239200000011

第11章 无视诱惑,拒绝飞来的馅饼(1)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要收获就必须付出劳动。社会的进步导致现代人压力很大,这本是好事。然而有很多人却在现实面前做起了“白日梦”,总是妄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要知道,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许只是糖衣炮弹,里面包裹着致命的毒药。成功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拼搏,面对飞来的“馅饼”,你有勇气说“不”吗?

透过伪装,看透本质

生命的旅程不可能一路上都有鲜花相伴,不会一直平坦而笔直,也不会一直有知心而又得力的朋友、有亲人同行。这旅程中会有阴云和暴雨,会在泥泞中跋涉和跌倒,会走弯路、走错路,会一个人孤独而寂寞地行走、思考和回忆。当你一个人行走在生命的旅程中时,不要忘了从路边同样寂寞的橄榄树上摘一颗青橄榄,放在嘴里咀嚼,这先淡苦而后清香的滋味正是我们此刻的心境。我们信步走在这条孤寂而又鲜有鲜花、旅伴的小路上,虽然嘴里有一丝丝淡苦,心里却充满了香气,而这香气来自于淡苦。只有在这寂寞的路途中,我们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才能发现这淡苦背后的清香。这清香虽然不如成功那样刺激,也不如热闹那样兴奋,却是我们所品味到的所有滋味中,最意味深长、最令人回味的。在这淡苦和清香中,浮躁的心开始变得宁静,我们的眼睛也因此发现了原本孤寂的橄榄树,它带给我们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虽然淡苦,但却清香,一种别样的清香。

我们热衷于追逐物质财富带给我们的享乐和成就,仿佛只有如此,人生才有价值,生命才有意义。当我们把这些外在的物质财富当做人生快乐和价值的唯一标准时,我们就蒙蔽了向内看的眼睛。我们的眼中只有那闪着金光的金钱,就像孩子们的眼中只有糖果一样。我们为得到财富而快乐,为不能增加财富而郁郁寡欢,也如同孩子们为得到糖果而乐,为失去糖果而哭一般。我们这些成年人似乎并没有成长多少,还像小孩子那样简单而任性。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去反省那个简单而任性的、还没有长大的自我。因为俗世的光彩和动人,因为俗世的热闹和繁华,我们的心便被它们牢牢吸引,被它们紧紧抓住,因而眼睛只能看到这外在的物质世界,而疏于内观。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因此被扭曲——看不起那些挣不到钱的人,整日疲于奔命,苦苦追求增加自己的财富,害怕贫穷犹如害怕瘟疫,更是把过着普通生活的人看成是一群失败者,竭力避免自己滑向那个普通人生活世界的大门。结果,一旦遭遇失败,内心就纠结不已,一种过普通人生活的恐惧感在全身蔓延。这是多么可笑和荒唐啊,但现实世界中许多人就是如此。

生命之中的美是多种多样的:炎炎夏日的那一丝清凉是一种美;痛苦之时那一句安慰和支持是一种美;远方的朋友那一声问候和祝福是一种美;失败之时轻轻地拍拍肩膀是一种美;晚归时妻子的等待是一种美;干渴时赠送的一杯清茶是一种美……这些丰富而平淡多样的美,它带给我们的愉悦丝毫不比财富带来的少;它带给我们的狂喜丝毫不逊色于功成名就;它带给我们的那种独特享受是任何财富和功名都难以给予的,这种种感觉是如此易于获得,而又如此持久和美妙。

更难得的是,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这种纯美的生命体验,还能保持我们的宁静,而终至于“致远”;它不但启发我们的思考,还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因此而充实。这就是生命之美,这美是如此平凡,因为每一个人只要丢掉偏执,细心品味,都能享有,就像那青橄榄一样,又像喝茶一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静心细品;这美又是如此非凡,因为它给予我们的滋味远比一切物质财富所带来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它赐予我们的还有智慧和宁静,这正是快乐和幸福得以持续的动力。

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二十余年,这些年来一对母女一直悉心照料他。然而二十多年来,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寻师访道,解除心中的疑惑。

临行前,母女对他说:“禅师,您再多留几日吧,路上风寒,容我们为您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不迟。”禅师盛情难却,只好点头答应。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心怀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馈赠,于是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走。到了晚上,他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有许多人吹拉弹奏,扛一个很大的莲花座,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花台!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禅师心想:“我的修行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这种情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无果禅师于是就不再理会他。童子一再说:“机会就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万般无奈,无果禅师只好把自己的拂尘插在莲花台上。童子和众人便高兴地离去了。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拂尘来见禅师,问道:“这可是禅师之物?昨晚怎会从家中母马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无果禅师听后异常吃惊,说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将马蹄银还给母女二人,作别而去!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相信不靠谱的事情,更不要去做不靠谱的事情。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失败的人总是失败,多半是因为他们不晓得自己有几斤几两。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并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

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可是从来没像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做美餐,当天分而食之,然而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狩猎时,这匹狼被他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岔道逃掉,可是它没有那么做。当时富翁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扑过去,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

狼在夺路时被捕获,它的臀部中了弹。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富翁听了向导的话,非常震惊。

据说,那匹狼最后救治成功,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禁猎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因为富翁感激它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互相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

“在这个互相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这句话告诉我们:陷阱与机会是相伴的,而且机会往往善于伪装,要抓住机会必须铲除伪装的陷阱。

淡泊无争,不为所惑

心态要清静,不要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不要让自己的精神长期动荡恍惚,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无劳汝形,指不要让身体太劳累。穷苦人和运动员容易猝死,原因是体力透支,辛劳过度。无摇汝精,指不要动摇精气,只有固精正气,才合于自然之道。

天下有干不完的事,更有赚不完的钱,如果一味去追求这些东西整天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会损害了自己的健康,那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庄子主张,做人要有几分淡泊的心态,最高的境界是达到“无我”的境界。要不然,欲望会让你痛苦不堪。

人世间的快乐,实际上就蕴藏在平凡而又平常的生活里。可叹世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充分地享受着文明生活所带来的一切便利,偏又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快乐近在眼前却毫无知觉,而偏偏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邻旁坐着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也在钓鱼,两个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总有鱼儿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

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也相邻,为什么你能轻易地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

老人一笑,从容地答道:“你是在钓鱼,我是在垂钓。你钓鱼的时候,只是一心想得到鱼,目不转睛地盯着鱼儿有没有咬住你的鱼饵,所以你看见鱼不上钩就心浮气躁,情绪不断发生变化,鱼儿都被你焦躁的情绪吓跑了。而我呢,我是在垂钓,垂钓跟钓鱼不一样,我垂钓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鱼来我也不喜,鱼去我也不忧,我心如止水,不眨眼,也不焦躁,鱼儿感知不到我,因此也没必要逃跑。”

老人所说的是一种境界,钓鱼是修身养性的一件事情,老人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老人的一番话是针对钓鱼事件本身所说的,上升为生活中,也不失为睿智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中兴衰荣辱,得失进退,谁也不能掌控,唯有保持一份淡泊的心胸才可以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免受伤害。

人生贵在淡泊,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都在向往或是操守着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者;“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了千古安贫乐道的典范;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豁然,豁然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骛远。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更加宁静,更加自由,没有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时仍然保持恬静。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别太在意自己,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幸福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做人要几分淡泊,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是一份明悟的感觉。淡泊为人,才活得自我,才能把自己的本色演绎得精彩。

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这样才能谱写出生命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面对诱惑不动心,不为其所惑,平淡如轻云,质朴如流水,即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水深,感觉到一份从容与安逸。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

一日三省,抗住诱惑

自省可以让自己远离更多的是非、更多的诱惑。生活中,一旦沾上了诱惑的边角,终会被它扯进更大的旋涡。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有的人在因抵抗不住诱惑而陷进事故的时候,往往怨天尤人,强调客观因素。但是,存在诱惑只是外因,关键还在于自己的思想是否发生了质变。

每个人都是由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构成的,面对诱惑,偶尔表露出一点“好感”,出现一时“心动”,有过一丝犹豫,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它是人性本能和人性弱点使然,这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将这种“好感”“心动”“犹豫”消除,将这些欲望永远“锁”在心底,不让它有质的飞跃。

自省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以使自己达到或高出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人格的自我完善,是一种道德力量的自我约束。《论语》里曾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讲的就是自省。

自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让人出污泥而不染。越是面对诱惑,越要靠个人的力量去拒绝,去进行自我完善。人生如同房屋,长年累月不通风、不打扫,再好的房子也会落满尘埃、布满蛛网,甚至霉变生虫。值得关注的是,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也许是工作忙,也许是自以为觉悟高,很难做到“一日三省”,即便“三日一省”也做不到。更有甚者,“长年不省”。于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自己,念念不忘的是追求享受、攀比金钱多少,进而导致自己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意志逐渐消沉。

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抗拒更多的诱惑。在一次次抗拒中,人们可以锻炼意志力,也能更好地坚持自己。

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通过自省可以明白是非、坚定自我;在面对美色的诱惑时,自省可以让人洁身自好,更好地把持自己。人应该经常检查自己,保持自省,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面对诱惑,保持本色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这说明你在不断地成长;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些什么,这说明你在不断地成熟。纵然大千世界有太多形形色色的诱惑,只要从容淡定,不必庸人自扰,面对诱惑,请勿迷失自己。

佛家说:“人生最大的困惑是割舍。”确实,对于一介凡人,锦衣玉食、高官厚禄,谁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又会有多少人如巨鲸一样惨死海滩上。

许多年前,有300多条鲸鱼为了追逐沙丁鱼,由深海游向海湾,不知不觉被困在一个海湾里,又由海湾游向浅滩,最后搁浅在海滩上。这些鲸鱼只顾到眼前的美味,却不知这美味之后隐藏的却是死亡陷阱。弗里德里克·布·哈里斯这样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暴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