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5237600000034

第34章 留有余地,种下希望好回旋(3)

生活当中的很多不快乐,都并非是源于自身的不够努力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懂得为自己留余地造成的。如果自己愿意多留给自己一分轻松,在追名逐利的空间里多抽出一点儿时间时不时地抬头看一看蓝天白云,追忆一下天真童趣,那么,心态就自然能够变得更加恬淡与平和。

有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月盈则亏”。品茶以清心,清心以虚怀。给自己的心灵留下想象的空间,盛装起美好的追忆;给自己的思想留下空间,从而去吸纳更高深的智慧;给自己的事业留下空间,从而去拥抱人间更多的机遇。

世上早有“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要讲分寸”的劝勉,然而对于“分寸”到底在哪里,大多数人却是未必能够说得清。而能够说清楚“分寸”这两个字之人,都是十分聪明、练达与城府极深的人。也正是凭着这些对人事的明达、老成与世故,才使得他们跻身于成功者的队伍之中。

通往成功的路有千千万万,然而每一条路上都布满了“分寸”。不论是同人说话,还是与人办事,都深深蕴蓄着分寸的玄机。一个人如果把握不好分寸,自然也就说不好话、办不成事,更别说愉快地与人交往了。历数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特别是那些开国创业之君、霸业之主或那些历朝历代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人,差不多都可以列为是知轻重、懂分寸的睿智之士。人世间的人通常提到的“会说话”、“知礼节”、“会办事”,差不多都是讲究分寸的报偿。

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处世之哲学。在孔子看来,人间的所有事情如果做得过了头,那么它就违反了世间的中庸之道,也就是遇事不讲分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在人的一生当中所碰到最多的就是“将事情做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因此,在为人处事时我们要懂得以自己所长去补自己所短,做事留有余地,把握分寸,给自己一种快乐,给别人一份满意。

做人做事不要太绝对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具有它的两面性。这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民间俗话说得好:“内距宜小不宜大,切忌雕刻是减法”、“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瘠薄难厚加”。雕刻如此,做衣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不把事情做绝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是一份情怀。

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建筑楼群,要留有一些空地给绿树,给阳光、给花草、给空气;书面的“留白”,是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蓄表扬,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余地;保护隐私,是给心灵留一份隐秘的角落;保守批评,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而如何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使之有空间有时间让人去领悟、去思索、去创新,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美德。

三国时期,蜀军大举南征,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诸葛亮7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放了他。有人会说,他傻!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抓到了他,最后却“放虎归山”!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他并不傻。诸葛亮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同时也给了孟获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孔明知道,要想让一个人才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服。果然,在第8次擒住孟获之后,他终于甘心归降,当最后一次诸葛亮要放孟获回去时,孟获便不肯走了,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这样一来,不但南中叛乱被很快平定,而且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南中社会仍能保持安定。更有意思的是,孟获其人在后来也担任了蜀汉的御史中丞,孟获手下的一些将领还参加了诸葛亮领导的北伐。

对此,著名作家刘墉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们往往惊异于太阳的热力,而脚下的大地却有着更令人惊奇的热量。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许多花才能破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够在尘世做一剂清流。”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下余地,也许他会因为这样而失去一些名利或财物,但他却获得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对方的感恩!

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太过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生存于这个世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价值、巨大的财富和美丽的容貌,还有更重要的家人、朋友和爱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过于理智地去处理他身边的每一件事,纵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同时他也会失去更为重要的。后者的价值显然是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的。试着用感性一点的办法去对待身边的问题吧!这不会让你损失掉什么,相反的,你甚至有可能会收获一份巨大的幸福!

留有余地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往往能决定成败。汪中求在《细节的魅力》中写道:“一心渴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迹了,而甘于平淡,认真地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分余地吧,不要总把事情做得太绝。

人生在世,不要试图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地去判断可能要发生的一些事情,以便能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不论谁都不应该仅凭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地为某件事作出决定。即便是某些自以为拥有科学头脑的人,也应该为自己留下一片余地,以供自己有回旋的可能。如若不然,就非常容易使别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18世纪90年代的一天,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儒里亚克,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巨大的响声把居住在这里的加斯可尼人吓了一大跳。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块石头把加斯可尼人教堂旁边的屋子砸了一个大窟窿。市民们都认为这块来历不明的怪石破坏了他们的宁静。他们以为这块石头可能还会飞上天去,为了防止它“逃走”,于是就给巨石凿了个洞,用铁链锁起来,然后把铁链锁在教堂门口的大圆柱上。最后市民们又通过决议,要写一封信给法国科学院,请求派科学家来研究这块怪石。儒里亚克市市长证实了市民们在信上所写的事实,并且还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同时还派专人把这封信送往巴黎。

当在巴黎的法国科学院里宣读儒里亚克的这封来信的时候,突然在人群当中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有的人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还有人连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些科学家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哈哈,加斯可尼人是最爱吹牛皮的,今天他们向我们报告天上落下巨石,过几天他们还会来报告天上又掉下5吨牛奶,外加1000块美味的带血的牛排……”在笑够了之后,他们以科学院的名义作出了决定,对加斯可尼人的撒谎和儒里亚克市市长的愚蠢表示遗憾,同时号召所有有头脑的人,千万不要被这样荒诞不经的报告所迷惑。

后来,经过一些科学家们的认真而又谨慎的实地调查,最终确认那的确是一块从太空中掉下来的陨石碎块。

对于这样的事情,到底谁更有科学头脑,谁更愚蠢、可笑呢?历史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公正的答案。

那些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人,在嘲笑够了别人之后,岂知也把自己的短见暴露给了别人——在伸手打了别人耳光的同时,也打了自己的耳光。

世上的事情总会有那么一点意外,要学会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去容纳这些所谓的“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去液体而溢流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这样就能够使自己有回旋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们不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要做到留有余地,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这样自己才会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收放自如,以便日后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同时也要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往绝路上推。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米妮太太发现有3个人在后院里东张西望,她便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报警电话,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米妮太太发现他们都还是孩子,最小的仅有14岁!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但米妮太太认为不该将他们关进监狱,之后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