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谁在改变我
5237400000039

第39章 女儿(4)

回到宜昌后,有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一家三口搬进去住着,一家三口在一个城市里呆着,女儿上幼儿园,我和妻子上班,早上一同出门,晚上不约而至,过上了安定平静的生活。一时间,日子过得很安稳,是啊,不需要挖空心思讨女儿欢心赢得女儿的信赖和依恋了,眼下她像个影子一样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撵都撵不走,有时候我还嫌黏嫌烦,甚至对女儿说:“你能不能离我远点,让我过得清净点啊?”女儿偏不,她像狗皮膏药一样天天粘着我。我不再像过去那样唤她的昵称,什么“乖乖”呀,“宝贝”呀,统统没有了,大都直呼其名,有时,甚至还十分严厉地喊:“你给我老实点,一边呆着去!”

其实女儿是很老实、很听话的。我对她要求又高又严,总希望女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老婆劝我不要把女儿管得太严太死,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喝斥她,这样不仅不利她的身心健康,还会束缚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与老婆的身世不同,观念当然也有很大差异。老婆的父亲是老八路,母亲是老解放,虽然父母的童年、少年、或者说青年时期日子过得也很辛苦,但父辈的奋斗和努力为下一代换来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却不同,我一生下来就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饥饿和贫困与生俱来,如影相随。最初懂一点事的时候,首先懂得的是生存的艰难。参军之前的十九年,一直为吃饭发愁。在我童年、少年的回忆里,如果找一个最不容易消失的关键词,那肯定是“饥饿”。饥饿能派生一堆贬义词,比如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形象猥琐等等,这些词都是我童年、少年的写照。真的,不是我埋汰自己,用这些词句形容青少年的我,恰如其份。

拥有这些“美称”,哪里还会有尊严和体面呢?正是基于这样的身世和背景,我对孩子要求特别严厉,这可能是苦难给我留下的后遗症,一种骨子里对贫穷的惧怕。我要让女儿学知识,长本领,学做人,自食其力,不再为吃穿发愁,不蹈其父之辙,免受其父之苦。

女儿上大学之前的表现确实让我不太满意。我似乎感到,她未能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进入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更多时间是当作一件苦差事疲于应付。我用老王婆的话粉饰一下自己,窃以为,为父者还是有一些爱好和志向的,而且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满着激情和兴趣。但是,很悲哀,为父的爱好和志向大都因为贫穷被无情的扼杀掉了。即便如此,有些爱好和志向我依然克服困难得以坚守。而女儿当时好像没有秉承我的这些性格,有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我曾试图引导她热爱点什么,有个什么特长,也下过一些功夫,但没取得任何效果。后来,我就逼着她去学点什么,当然也成了徒劳,我吵也吵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都无济于事。

公元两千年我被确定转业。暑期里,女儿放假,我在家里待业。天气干旱而燥热,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心中充满着焦虑和寂聊,我决定带她出去旅游,让她见见世面,拓拓眼界。

那年她已经十六岁了。

北京圆明园遗址旁有一片荷花塘,夏日里,正值荷花盛开、荷叶碧绿之时,景色优美。景色感染了我,我叫女儿拍几张风光片给我看。她没有拍摄兴趣,多少有些不情愿,拿着照相机心不在焉地摁了几下快门。那是部数码机子,我把她拍摄的片子调出来看,她不上心,简直是乱七八糟,我甚至发现她连最基本的构图取景都不懂,很是生气,质问平时教她那么多记住了没有?女儿早就学会了用沉默抗争这一招儿,她不说话,任凭我在那里气急败坏地大声呵斥,她就是一言不发。

转业,对于一个从军二十七年的军人,无疑一次脱胎换骨,阳春三月到秋风瑟瑟的十月,半年多的等待,感觉时间特别漫长。我把最糟糕的情绪发泄到了女儿身上,我要惩罚她。

我当即宣布一个决定:从圆明园到天安门,不准坐车,徒步行走。

我这个当爹的为了惩罚自己教女无方,遂陪她一块步行。那一天,我们走了很久很久才到天安门广场,父女俩四只脚上收获了十个大水泡,女儿六个,我四个。但女儿这次没有掉泪,走得很坚强。途中,我想,如果她示点弱或者求求我,我肯定会心软,然后改坐公汽或打的,可她一直不求饶,我无台阶可下。

女儿的转变,是从进入大学后开始的。或者我把这种转变称之为女儿的觉醒。

说转变或觉醒并非女儿之前有什么不好,可能是我的期望太高而又不切合实际,或许管得太严、盯得太紧给她造成了坚硬的逆反心理,在她心里形成了你要我怎么样,我偏“不”怎么样的一种反常心态。

女儿高考的分数并不理想,距我预期的要低。她后来告诉我进考场时她压力太大,不自信。进考场后,爸爸一本正经、一脸严肃、一幅板着的面孔、一尊不依不饶的样子,老在她的眼前飘来晃去,她心里发怵,甚至把好几道明明做对了的题改成错的。

但女儿被一所不错的学校录取了,这所学校是家门口的三峡大学,虽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名校,但三峡大学特别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与女儿长谈了一次,当然还是我讲她听。

这是一次比较心平气和,比较客观,比较平等的谈话。谈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我也检讨了这么多年来我因恨铁不成钢和望女成凤的心理,放大了她身上的毛病和缺点,忽视了她的长处和优良品性,指责多于鼓励,挑剔大于帮助。在工作上说每一句话都掂量半天,怕得罪领导,怕伤了同事,怕冤枉了部下,唯独在女儿面前我无所顾忌,总是没完没了,自以为是,好像我手中握着真理大棒,指向哪里都是对的。这其中我不知给女儿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女儿对爸却是宽容的。我的女儿很善良,胆子也小,与人相处特别关注别人的感受。我口里不说,心理明白,这都是我当爹的给逼成的。

我发现这一次女儿听进去了,以前给她训话的时候,发现她的眼神是游离的,即便是望着我,神也是散的。我经常训斥她听我讲话的时候眼睛大而无光,亮而无神。这次却不一样,她的眼睛像照相机的聚焦光盘一样,一直调整在最清晰的那个点上。难能可贵的是,女儿眼眶里居然还蓄满了晶莹的泪花,这泪花,好像不是委屈,好像不是无奈,好像也不是烦躁,有点像感动,像理解,像醒悟。难能可贵。

最后,我告诉女儿:你十八岁了,按中国的法律成正式的中国公民了。上大学了,父母的目光所不及,管教所不及,照顾所不及,一切靠自己。我还强调又强调地告诉女儿,如果说之前读书是为了分数,那么进入大学后,则必须侧重培养能力了,因为有能力今后才能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

女儿含着眼泪很用力地点了点头。

6

女儿大学毕业了。这四年基本上是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四年大学生活,女儿变了个人似的。我颇感欣慰。

女儿想给我谈就业打算,我说好,但我不想先入为主,我必须得讲民主,听听她的想法再说。

其实,她的同学们对就业大都茫然,甚至盲目,班里同学一窝蜂地南下东去,以为东南沿海遍地是金,去了就能挣大钱。也有同学特向往大城市,目标“北上广深”,或者是一味追求拿高薪。她的同学有的已经去了,给她发短信说年薪六到八万。也有同学去经商了,有马云、唐骏、俞敏洪等成功人士做榜样,夸口十年后要做商界霸王,志向远大,令人佩服。

怪,女儿出奇的冷静,没有随波逐流,一直渴望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的女儿突然温驯得绵羊似的,说一定要听我的,还说老爸吃的盐比她吃的米多,走的桥比她走的路多,听老爸的没错。她拍我的马屁。

不盲从就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她听我的,实际也是在看我如何帮她选择就业方向。我告诉过她在大学要加强能力培养,这话她也许听懂了。大四有三个月实习,很多同学托熟人找个单位,在那里晃一下,然后背着旅行袋外出旅游去了,最后请单位出个证明交给学校算实习了。女儿没有这样,她征求我的意见,她说想实实在在的实习,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我给她建议,找家知名企业,他们管理会规范些,在那里能得到学习和锻炼。

她说:“去哪一家呢?人家要我吗?”

我说这个我不帮你,你自己去找。从现在开始,你已经进入社会,一切靠自己。

三天后她告诉我,市里一家外资快餐店同意她去实习,还说每天工作十小时,报酬是五十块钱。女儿说:“好可怜啊,辛苦一小时才五块钱,买一盒冰激凌都不够。”

我说:“你什么本事都没有,人家凭什么给你更多的钱?你是去学习的,去实践的,去积累的,钱不重要。”

女儿去了三个月,三个月里,除了公司安排的几天休息,她竟一天没拉。有生以来,她尝到了做工的辛苦,做事的不易。在家里,虽不是千金大小姐,在父母身边也倍受呵护,何况又是独生女。在快餐店,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就有八章一百二十条,一进门就要求死记硬背,并严格遵守。对于一个受约束不太多的大学生来说,把规章制度背下来不是难事,做起来的确有点难度。女儿说:“老爸这么多年的言传身教,我已经学会循规蹈矩了。”顾客是上帝,上帝胜过父母,上帝所有合理的要求都要满足,但是前提是不能与公司的规章制度相悖,如果与公司的规矩相冲突,不能满足要得到满意的解释,否则,都是你的错。

上班第三天,她在炸薯条时手臂被滚油烫伤,主管过来看了一眼,好像一点同情怜悯都没有,给她涂了一点烫伤油,丢下一句硬棒棒的话走了:“违反操作规程,责任自负。”

客人多了,拥挤不堪,又吵又闹,长时间紧张工作,有时会忙中出错,个别客人得理不饶人:“唉,你没脑子啊?”

女儿说,她要求自己做到不但不能生气,还要向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她说实习三个月她学会了“对不起”,学会了在别人训斥时还面带从容的微笑。

是的,女儿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上学归来,脸上难见笑容。实习期间,我曾不止一次作为顾客到这个店里去消费,借机窥视女儿的言行举止。观察的结果是,女儿让我感到满意。

对于女儿的就业,我肯定有自己的考虑,当她再一次征求我的意见时,我给她一个明确建议,我说:“你报考选调生吧,当个公务员,这样一生会比较稳当。”

我了解我的女儿,根据她的性格、品行、能力以及我们的家庭环境提出的。

她问我:“什么是选调生呀?”

我把一份组织部门的文件复印件给她看。看完了,她沉默不语,半天,她问:“要在乡镇干两年啊?”

我说:“两年是保底线,上不封顶的。”

后来她又想了想,点头同意,说:“好吧,我不怕吃苦。”

“越不怕吃苦,可能就越早回城。”我又说:“苦难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财富,面对苦难,应当坦然和勇敢,不要怕。”

我特意追问一句:“你听懂没有?”

女儿说:“懂了。”

看来女儿是真的懂了,她答应了,就开始很认真的复习,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真。农历大年初一,女儿还在背诵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复习题,往年这个时候到处跑着拿压岁钱呢,今年撵都撵不出门。

后来,她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如愿成为省级组织部一名选调生、公务员,分配到一个县的一个镇上工作。

说来也怪,老天好像也有意要考验一下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女儿,报到那天,出门的时候天气朗朗的晴好,夜半时分,天气骤变,一道耀眼的闪电过后,跟着就是一道道闪电炸雷,暴雨也倾盆而降。女儿那里经历过如此的场面。

她临时住在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里,这套房子是一名镇领导调离后空置的,搬家后房里拆得七零八落,窗户没了插销,没了窗帘,有的窗户连玻璃都破损了。据女儿后来回忆,每一个闪电都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每一声炸雷都像要把天地掀翻。恐惧,从未经历过的恐惧使她畏缩一团。全身发抖。风也在发威,所有的门窗随着劲风发出野蛮的脆响,所有的窗口,所有的门口都仿佛潜伏着魔鬼,随时都可能把自己捡起来,扔到狂风暴雨大作的荒郊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