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
5237000000005

第5章 趁年轻,我们干点什么吧(4)

心理学实验证明,太难或是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才会使人有冲动的激情。

中短期的目标是现实行动的指南,如果大大地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即使勉强地做,也不会有很好的成绩,说不定还不如普通的人做得好。

但是反过来,如果要做的事要求太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望尘莫及,不能在一段时间内显出成效,也会大大挫伤积极性。

那么适度掌握便是一个关键,情况因人而异,个人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许可是决定你中短期目标的依据。

玛丽女士曾用一个譬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好像修建房屋,经验不足时,就先建简单的平房,有了经验的累积后,便可以建摩天大楼了。如果连平房也建不好,就更不要说摩天大楼了。当然,如果有了建大楼的能力,却还是去建平房,这项工作便变得乏味,缺乏挑战性。

(3)中短期目标要有明确性、限时性

中短期目标,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两年,有的甚至可以短至几个月。这种短期目标,如果还不明确、具体的话,那就等于是没有任何目标。

只有具体、明确而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的激励的价值。你强迫自己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就会集中精力,开掘潜能,调动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否则的话,整日只是懒懒散散地去做一些工作,将一个月完成的事拖到两个月后完成,或者想的只是完成就行,时间无所谓,那么永远谈不上成功。

(4)目标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不管是远大目标,还是中短期目标,你把它们设立起来,是为了指导规划自己走向成功。所以,如果你设立的目标已经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就必须迅速做出调整和修改,千万不能将自己定出的目标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以僵化保守的心态来对待。

因此,每年至少要作一次检查校正,对你制定的各种目标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修改。

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当时制定的目标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如果环境情况变了,难道你还能死板地固守在同一个目标上吗?如果你始终僵化保守,你就很难发挥潜能,很难利用环境走向成功。

(5)在实践中完善目标

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一定有许多难以把握的因素,如果你不勇敢地进行试验、实践,就很难知道目标是否正确。

你要学会如何设定你的目标、你的美梦和你的愿望,学会如何能够保持志向和促其实现。就好像玩拼图游戏,若你在人生中没有清楚的目标,就好像不知整体的全貌,胡乱地拼凑生命。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便能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图画,让神经系统得以按图索骥,找到最需要的资料。

你应先建立个目标规划,尤其是要全心全意地去做。如果你只是随手翻翻,不会对你有什么帮助。希望你能够坐下来,手里拿支笔和一张纸,写下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计划。

找一个让你觉得最舒服的地方,不管是你喜爱的书桌,或是角落里照得到阳光的椅子,只要能让你心静的地方,花一个多钟头好好计划一下你未来的希望。做些什么?看些什么?说些什么?成为什么?相信这会是你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你要去学习如何设定目标和预测结果,你要画出一张人生旅程的地图,你要勾勒出自己的方向和前进的路径。

有限的目标会造成有限的人生,所以在设定目标时,要尽量伸展自己。惟有自己制定目标,才是惟一能期望实现的方法。

9.找到自己的最佳着力点

人生路弯弯曲曲,梦想的实现循环往复。你或许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向自己的航向进发。然而前路可能有风雨袭来,那狂风暴雨可能会在瞬间摧毁你的航船。眼看前行无望,你能否在原地重新寻觅那梦之帆,依然重新向另外的彼岸起航?

人生有太多要做的,能做的。当我们坚定地喊出“我能”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我们义无反顾地出发了,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别人看到的只会是你坚毅的背影。然而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你向左走还是向右行?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左边你看到的是泥潭还要义无反顾,那最多只是一时逞匹夫之勇难成大器。真正大智者,懂得在决定命运的关口调整自己的航向,迂回前行,最终也能达到成功的终点。

我们要勇于尝试,找到自己的最佳着力点。懂得自己的生命的特质,了解自己的个性,认真地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没有失败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没有经受过梦想破灭的人不是真正成功的人。

史玉柱是中国当代的一个著名企业家。迄今为止,他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受过巨大的失败,但他能一次次地跌倒后爬起来。他先后涉猎房地产、保健品、网络游戏等领域。他在经历过巨大的成功后,欠债、锒铛入狱使他一度陷入人生的绝境,但是之后他勇于调整方向,从头再来,大胆创新,那著名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深入人心,那名为“征途”的网络游戏在网游迷们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无数次梦想破灭过,但他最终成功地转舵,驶入了另一个繁华的港口,那高扬的理想风帆似乎在诉说着他生命中的一幕幕:成功,失败,转舵,再成功……

一代文豪鲁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少年鲁迅,因自己的父亲饱受疾病的困扰,决意从医救世,不让类似父亲的悲剧再发生。于是毅然决然地远赴日本,投于“藤野先生”门下,专习医术。然而,在日本有一次看录像时,看到国人的麻木看客行径,终于奋力思索,决定弃医从文。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我们该如何庆幸鲁迅的选择对中国现代社会乃至之后的中国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思索的是,如果他当初没有弃医从文,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或许鲁迅会成为一代名医,成就悬壶济世的美名。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理顽疾能靠医术医治得好吗?没有他那锋利的文学匕首,我们的国人或许还在铁屋子里阿Q着呢。可见,正是因为在关键的时代鲁迅懂得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代文豪”。他那思想者的身影在之后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逐渐地放大,直到伫立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永恒……

皮尔·卡丹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然而,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每天在缝纫店工作十多个小时的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绝望中的皮尔突然想起了他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于是皮尔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拜他为师。

很快,皮尔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尔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著打动,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但是信中却并没有提收他做学生的事,只是讲述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告诉皮尔,在他很小的时候,很想当一名科学家。可是因为当时家境贫穷,父母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惊醒。

多年之后,皮尔·卡丹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蹈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年少轻狂的一个虚幻的梦而已。如果那时他不放弃当舞蹈演员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尔·卡丹。

有时候,放弃是一种前进。我们或许有“被放弃的理想”,没关系,调整好自己的人生航向重新上路吧,相信不远处的梦想正等着你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