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
5237000000033

第33章 常充电,让自己变得更强大(4)

原来,在小沈自鸣得意于自己的才能的同时,小陆却在勤奋学习。而此时,小陆设计出来的程序已经比小沈的好得多了!

小陆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取得了绝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得到了加薪,而小沈却因自己的沾沾自喜而裹足不前。这就看出了一个人能否真正在职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尽管我们的社会和企业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方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对管理的理解的深入和制度的逐渐规范,决定员工成功的因素越来越回归到个人的素质、工作能力等因素。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公司,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能为企业和公司正确解决问题的人,能为企业和公司带来效益的人,一定会得到企业和公司的重用。

西班牙著名作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工作能力。重要的不是你具有哪种能力,重要的是你所具有的能力是否是你的老板和你的企业所不可缺少的。

打造一种核心竞争力,不管是一种情感也好,一种精神也好,或者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也好,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远离危机。

9.不断“充电”,做一位不败将军

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各种工作所需的知识层次也日益升高。如果你知识底子薄,不愿意付出艰苦再去深造,而且还墨守陈规,等待你的就只能是落伍。

进一步再学习,已成为当今职场的一种时尚。在做到真正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薄弱环节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即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中要不断“充电”。只有做到这样,才会持续保持前进的速度、动力。

晋平公在70岁的时候依然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太有限了。但是同时,他也觉得,自己都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要去学习,困难是不是太大了。后来他就去询问一位贤达的臣子。这位臣子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太阳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经走了一半,可它的力量最强大,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经迟暮了,早已没有了阳光,但是还有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如阳光,可是只要获得烛光,虽然有限,却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很多吧!”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终于信心十足地去读书了。可见,学习是终生的,应该永不止息地去学习。

首钢一个工人,他只上了小学四年级。当首钢公司引进了一台台计算机时,他才猛然清醒过来,如果再这么迷糊下去,连工人也当不成了。从此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业余学校考试前,他天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当然平均每天还得掉几两肉,他在党政干部基础理论班的入学考试中考了第一。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又学文科,又学理科,公司里的所有考试他都参加,别人说他都快学“疯”了。

某钢厂技术供应处50多岁的老处长也自愿报名上了计算机学习班,他说:“我是被迫而学的。”这个被迫当然是为大势所迫。他管辖的供应处下设11个供应站、近百个仓库,每天需要处理近万张单据,再不学计算机行吗?老处长最苦恼的是,年纪大,脑子笨,上课听不懂,也不敢提问,要是别人都听懂了,自己一个劲问,岂不是耽搁了大家的学习时间吗?所以只有下课多问、多学,再累也不能落下课,迟到、落下课程就要被时代刷下了。

在经济特区,人们对时代紧迫的感受更加强烈。在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之后,由于发展建设快速,劳动力不足,从农村招了大批青年工人,离深圳市区14公里的沙河工业区3年就办起20多个电子企业,那些农村青年从拿锄头到拿电烙铁焊收录机零件,深觉从前的初、高中文化实难胜任工作,从而感到对知识的饥渴。他们生产的多是出口产品,国外机型变化快,所以这里不可能长时间做同一种机型。有些青年下班后,骑车到14公里外的深圳电子大学去上课,电子厂阅览室每晚都坐满了来学习的青工。还有的工人干脆要求停薪3个月,去广州科技培训中心学习。

每逢业校报名,工作人员都要忙得半点休息时间都没有,早上8点开始报名,可学生们6点钟就守在门外了。如果碰上下雨,他们宁可打着伞、穿雨衣淋上几个小时。下午两点才办理手续,可他们吃罢中午饭就来缠住你了。到了中午12时或下午5时,根本无法正常下班,还得继续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报名者。有的单位很重视学习,干脆由工会主席带着各种证件来办集体报名手续。可名额实在有限,这就要靠工作人员的那一张嘴去应付了。但青年们的学习热情很令人感动,使人不忍拒绝。

“老师,让我报名吧,我的英语实在应付不了我的工作啊!”“老师,我做梦都想当一名合格的电工,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吧!”假如我们是老师,我们怎么硬得起心肠把这一群求知欲那么旺盛的青年拒之门外呢?可限额已经超过了数倍,只好对他们说,学校没有那么多教材,可他们宁愿借教材去复印;对他们讲没有那么多座位,有人宁愿带上凳子,甚至站在门口听课。于是,班次一增再增,教室一挤再挤,多满足一个人的要求便减轻他们内心的一份歉疚。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增强自己的生存之本,发展实力,就要在知识与能力上永远富有竞争力,要在社会变革中,与时俱进,适应生存环境,取得人生成功,就要时刻具有终身坚持学习的信心。

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选择“充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适应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潮流,无论“穷忙族”还是“富闲人”,都在积极为自身“充电”。据羊城晚报消息,近年来,广东已有上千名私企老板自费到中央党校学习,学政治,学管理,了解经济形势。去中央党校“充电”的人中,既有上财富榜的亿万富豪李兴浩;也有行业领军人物林欣、卢志基等;还有不少后起之秀。这些学员所掌控的企业四分之一属广东百强私营企业。

众多的人们二次进修,缘于“入世”后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人们都深刻认识到要与时俱进,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自身素质。有的私企老板去党校还学上了瘾,如志高空调的李兴浩,据他所说,他头一次去党校学习是20世纪的90年代末,当时同去学习的人还凤毛麟角;可是最近他再次造访,发现那里的“学子”已经摩肩接踵。

“充电”是防止知识、能力“折旧”的最有效的办法。现在,人们不只是忙于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而且已经开始盛行对口才、人际沟通、心理状态等体现综合素质的“软充电”。

赵莹莹研究生毕业后,被聘入一家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经过两年多的拼搏就做上了项目部助理。她一向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一年后又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在提升后,她感到工作压力明显增大,按理说她研究生学历已经不低,可是真正工作起来有时还真有些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她一直不忘学习,积极总结工作经验,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内容也开始扩大范围,从项目管理拓展到了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她清楚,越高的职位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有可能获得晋升。所以在工作中她非常注意积累经验,并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人力资源相关课程。后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的人事主管退休离职,赵莹莹不费吹灰之力就补上了这个“缺”。3年之后,她顺利晋升为人力资源总监。

现今社会的人们,面对这种近于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大部分职场中人早已经意识到了参加培训、给自己不断充电的重要性。曾在一家IT公司上班的周全,大学刚毕业就来到现在这家公司工作,现在已经工作四年了,可是作为老员工的他,在这次公司进行人才调整中不但没能被提拔,反而被冷落在一边无人问津了。虽然他的技术并没有过时,但是,他失败的致命原因就是他的技术过于单一。这一点周全自己也意识到了,他也明白,自己的确是应该去“充电”了,自己的技术需要更加完善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公司的调整。本来IT行业的知识更新就非常快,如果自己追不上,一定会被淘汰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文凭的时效性也越来越短,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对于每个人的知识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要想自己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就要学会积极“充电”,不断“充电”,这样才能提高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成为一位不败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