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
5237000000020

第20章 别犹豫,抓住每一次机遇(3)

有一次,黎峰回国探亲时与一个朋友聊天,细心的黎峰了解到这样一则信息:国内有一种叫做小黑麦的独特品种,产量和价值是一般品种小麦的10倍以上。黎峰得知小黑麦在国内已经开始推广,但在南非还是一个空白。南非的地价不算高,从国内购进的黑麦种子也便宜,低成本高产出,这使黎峰看到了这一项目的美好前景。于是他立马返回南非,开始着手建立了一个农业科技公司,在南非租地培育小黑麦种子出售。公司以比较低的租金租用了100亩地,租期10年。当时资金远远不够,黎峰千方百计与对方谈判、交涉,对方终于同意让他先交4年租金,其余部分分期付清。即使这样资金也告了急,买过化肥后,公司的账面上仅剩下了5元钱。但不久黎峰大获丰收,公司越来越红火。

回想起创业的艰难,黎峰曾说:“当时要不是好胜心强,真的干不下去了。”

每个人吃的苦和所创造的辉煌基本上都是成正比的,这句话在黎峰身上最终也得到了验证。小黑麦的成熟使黎峰迎来了一个新阶段:麦种很快就占领了南非市场,公司的效益也就水涨船高,黎峰很快就积累起数百万资金。

信息无处不在,无处没有,就好像空气一样。所以如何处理好铺天盖地的信息,是关系到能不能赚钱的重要因素。

冯定献可以说是在旅德华侨中较年轻并成功的一位了。今年刚年届四十的他,是德国冯氏贸易进出口公司和温州献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透过他瘦削的身材和年轻的面容,人们读到的是一个当代商人所独有的诚恳精明与自信。

冯定献1962年生于温州乐清白象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在他少年时就已经步入社会做小生意,学手艺,为自己走向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9年,年仅18岁的冯定献开办了永嘉华通电器厂,在当地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由于他重品质,讲信誉,深受客户的好评,大家都愿意从他这里订货。小小的永嘉华通电器厂很快发展成温州华通电器有限公司,在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城市迅速打开了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后,他又广开门路,创办了永嘉港龙皮件制衣有限公司,生产“港龙”、“飞狼”牌鞋革、服装类产品,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得当,在上海、大连、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立住了脚跟,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大老板。

不安于现状的冯定献,在1992年决心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事业做大,于是只身移民到了德国。当时,很多中国人在国外都是以打工为生,等到攒够了一定的积蓄,再回过头来求发展,而冯定献则是利用国内的优势,克服因陌生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在德国不来梅这个繁华的港口城市创办了德国冯氏贸易进出口公司,从事国内外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把温州的打火机及国内服装打入欧洲市场。由于他大胆开拓,不断钻研国际贸易的门道,他的公司经营成功了。

在90年代初,冯定献的家乡温州正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热火朝天地搞城市建设,亟须一批资金力量雄厚的外商投资。知道自己报答家乡人民的时候到了,冯定献毅然回国投资。当时,房地产业还处在沉寂阶段,温州正缺少高档次、高品质的商品房,冯定献预测到房地产业今后良好的发展趋势,便把大部分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房地产开发中,成立了中外合资温州献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下吕浦商住楼“献华商寓”。“献华商寓”的成功开发,不但赢得了社会上的普遍好评,也使冯定献取得了房地产开发的初步经验。从成功的第一步出发,冯定献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又接连开发建造了车站大道商住楼“献华商厦”和合资项目“利府花苑”,也都取得了成功。

在德国华人界,冯定献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现在,他担任着全德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荣誉主席、世界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旅德浙江华人联合总会副会长等职务。

冯定献每一步都付出了比常人多一倍的努力与汗水,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把握每一次机遇而取得的。他是一个稳操胜券、有胆有识的杰出企业家。

商场如战场,在企业经营或个人赚钱的过程中,商业信息的作用也同样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商机就是财富,信息蕴藏着商机,精明的人经常从信息中挖掘出财富。一条重要信息带来巨额效益或救活一家企业的报道曾多次见诸报端,这就能证明:信息能创造效益,信息就是金钱。

6.把握机会需要悟性

成功者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仅要眼光敏锐,而且还能通过悟性发挥优势,进退自如,运筹帷幄。

侯晓军在下岗的那一年开始了白手起家。他是一个有着超乎常人的生意头脑的人,干过印刷,卖过电风扇,最后在汽车装饰领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梦想。

他自打高中毕业后,就在西安电讯元件厂工作,从学徒到班长、工段长,直到车间主任,一干就是20年。侯晓军说,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下岗,下岗后整整两个星期,不是蒙头大睡,就是灌酒,足不出户。

侯晓军的一位朋友这时候给他提供了一个商机。有批积压的菊花牌落地电扇在这位朋友的手里,让他推销,每卖出一台可收入10元。在国企待了这么多年,他哪会推销,但是不走出去怎么办?尽管从没干过推销的活,但侯晓军为了生存,还是决定试试。他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可大多数人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摆摆手拒绝了。七月的西安热浪滚滚,在西安繁华的市中心,侯晓军背着一个大挎包,一家一家商场挨着询问。半个月过去了,一台电扇侯晓军都没推销出去。直到七月下旬的一天,在解放路一家综合商店里,一位女经理询问了价格和进货渠道后,竟当场订货200台,并要求第二天送货。侯晓军几乎是一路跑回朋友处去提货。虽然他因故只提了100台,但也净赚了1000元,这比当车间主任时400多块钱的月薪高出一倍多。

40岁的侯晓军,怀揣家人凑的1000元钱只身来到深圳。在深圳由于没有一个熟人,他已年届四十,仅是高中毕业的他直到年末整整60天还没找到一份工作,而身上的钱已所剩无几了,“尽管没有挣到钱,可我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总想着会有机会的”。

一家小型彩色印刷厂6个月后聘用他为“经营部经理”,实际上就是干推销。老板给了他一辆除了铃不响别的地方都响、破旧不堪的自行车。他就骑着这辆老爷车每天穿行于深圳的大街小巷。侯晓军有了以前的推销经验,这次老道了许多。他敏锐地发现,对没有什么技术力量的小彩印厂,大批量的矿泉水瓶是主要的业务机会。于是在深圳的大街上,他骑着辆破自行车狂追一辆辆公共汽车,还不时停下来记着什么。原来,侯晓军是抄下了车身上印的矿泉水厂家的电话,与他们进行联系,许诺他印刷商标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比现商标的印刷价格便宜几厘钱。在其他同事疲于寻求印包装盒、一两盒名片、包装纸的机会的时候,他却拉到了大批的瓶装水商标印刷业务。印刷厂老板决定,让出厂里15%的资产作为侯晓军个人的股,并让他参与分红。侯晓军在这段痛并快乐着的经历中,磨练了自己的经营意识。他发现在深圳汽车装饰行业正在逐渐成为朝阳产业,眼下的一些小小的汽车装饰店很快扩展了规模。

后来,在深圳闯荡了一年多的侯晓军决定留在西安发展。

在当时,西安汽车美容装饰业刚刚兴起,进行汽车装饰装修的只有路边的几家小店。而且西安的汽车经销商在卖出新车后并不承揽新车的装饰装修业务,顾客在买车后得开着车满城去找汽车装饰店,规模和服务都满足不了需求。

多次连续数天他守在汽车销售公司的门口,观察每天的销量。经过彻底的市场调查后,侯晓军决定放手一搏,把在深圳赚的5万元和向亲戚借的3万元钱全部投入汽车装饰公司。侯晓军的“陕西猴王汽车装饰有限公司”第一家店开业了,连侯晓军在内,公司仅有6名职员,不比其他店醒目多少,如何才能招徕生意呢?

侯晓军通过调查发现,买车人一般都到大的汽车销售公司,图的就是个信誉,要做汽车装饰,肯定也会比较相信这些销售点。另外要确保买主把买车和装修、装饰就近一次完成。

侯晓军于是找到了西安当时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长征机电公司,要求在机电公司的汽车销售点租赁一块地方,设立陕西“猴王”汽车装饰有限公司的业务点,“猴王”汽车装饰公司向机电公司交纳租金,双方一拍即合。这次侯晓军真的把准了市场的脉,在开店的第一个月,净收入就达到了4000多元。

侯晓军随后继续通过这种方式进驻了陕西五大汽车经销点。稳定的客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侯晓军的“猴王汽车装饰有限公司”与陕西省五大汽车经销商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这种“服务跟进销售”的经营模式使公司一举成为陕西新车装饰装修行业中的老大。

接下来,雄心勃勃的侯晓军并没有沉浸在眼前的胜利中,而是饱含激情地决定进军旧车装饰装修业。当时一些汽车装饰店用伪劣产品冒充高档产品,“来一个宰一个”,侯晓军却坚持保质保量。他积极联络大型的单位车队,提出与顾客“一次握手,永远是朋友”,并提供上门服务。他把顾客的资料全部输入电脑进行管理,加强售后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并每年一次向所有客户发一封慰问信。服务到位,使公司业务量急剧上升,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一个资产逾千万的集团公司。

万事万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隐含一些决定未来的玄机。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能够把握住这种玄机,那么就意味着可以握住未来;把握住了未来,也就是把握住了成功。

那么,作为创业者,如何才能把握住事物发展中的玄机呢?这就需要创业者要对所有事物、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保持一种灵敏的触觉。这种触觉也就是一个人的悟性,如果有了这种触觉和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事物发展的玄机了。

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悟性培养出来,一定要培养自己灵敏的触觉。这样,在机会来到的时候,我们就能够顺利地登上机会的快车。

所谓机会,也就是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好时机,它的来到就如同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一样,而每一个想要登上这列快车的人,根本不可能在它到来时再手忙脚乱地去抓它,到那时我们想抓住它就很困难了。我们想登上它,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说,我们的精神首先要高度集中,以便能随时随地在它来临的时候有迅速登上它的思想准备;其次,我们还得事先活动活动筋骨,以保证在它来到时我们能够四肢敏捷地一跃而起,登上它。

记住,如果我们有值得追求的目标,只须找出为什么你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理由就行了,而不是要去找出为什么我们不能达到你的目标的几百个理由。

7.在机遇面前拿出勇气

在经营生意时,很多商人在风险面前瞻前顾后,缺乏胆识,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结果因为惧怕承担风险而失去了最诱人的“奶酪”。只有那些有勇气去面对各种机遇的人,才会永远拥有美味的“奶酪”。

耀华集团创始人何建国有一句名言:“池塘就像一个地区,企业就好比生活其中的鱼。池塘里若都是小鱼,那么池塘里的空间、资源是够的。但是小鱼总会长大,小鱼成了大鱼就会从一个池塘跳到另一个池塘去。所以要是想做大做强,对外投资是必经之路。”

1985年,何建国还是一个校办工厂的推销员,推销员总是天南地北地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半球集团的老总。两个人在闲聊之余,半球集团的老总告诉他说冰箱的继电器也得靠进口,听了这话,何建国非常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他想到更多的是行动:我要给中国人争口气!1986年,何建国把他的想法落实到了行动上,创办了耀华电器厂,“耀华”二字,倾注了他“光耀中华”的决心和为此而奋斗的希望。

在何建国的经营下,耀华电器发展得有声有色,再加上依托在温州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耀华”可以说是乘东风而上,一路顺风顺水。20世纪90年代正是温州柳市电器突飞猛进的时期,何建国却已为当地电器企业的生存而忧虑:柳市狭小的平台上,短短几年,就出现无数电器厂、电器集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好事,一个小小的镇就有这么多的电器老板,但实际上,过多的生产电器,销路跟不上,这必将导致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价格大战”。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当初成立耀华的初衷就是要光耀中华,如果这么多电器工厂的存在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反而会因为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破坏整个市场环境,岂不是跟自己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何建国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他能这么想,也说明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情况。但问题是,这么多的电器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也许只有寥寥几家。那么,怎么避免自己不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呢?难道仅仅是被动等待吗?当然不是。何建国不是那种会被动等待的人,他想,这里既然路子越走越窄,那我们何不走出这里,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何建国感到非常兴奋。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带着他的耀华集团突然从温州柳市的电器行业中消失了。从1996年开始,何建国带着他的耀华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个设想:带领耀华到全国寻找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到了2008年,已经12年的时间了,在这12年的时间中,耀华集团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温州企业不同的发展之路: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租赁、参股、承债及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包括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和安庆变电器厂在内的16家企业。

与此同时,温州的很多企业看到了何建国的成功,也纷纷从温州这个狭小的平台中走出来,进入安徽,参与当地的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他们先后兼并收购了安徽一百多家大中型企业:胜华电缆集团收购了安徽电线电缆厂;万事利集团兼并收购合肥动力机械总厂等3家企业。宝业集团投资235亿元建成中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安徽全力建设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住宅产业化、机械加工制造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第三大基地……

经过近10年在安徽投资的摸索,何建国已经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他把兼并的过程看成为“优势互补”:人家看中的是我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营销网络,而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