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才会赢
5236000000041

第41章 推销口才(1)

当今社会,几乎一切东西都成了商品,所以每个人都是推销员,把自己的商品甚至自己推销出去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推销术。

巧设开场白

推销员与顾客面谈时,需要适当的开场白,好的开场白可以使推销成功一半。在实际推销工作中,推销员可以首先唤起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然后道出商品的利益,迅速转入面谈阶段。好奇心是人类所有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一种,唤起好奇心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尽量做到得心应手,不留痕迹。

一位人寿保险代理商一接近准客户便问:“5公斤软木,您打算出多少钱?”“如果您坐在一条正在下沉的小船上,您愿意花多少钱呢?”由此令人好奇的问话,可以引发顾客对保险的重视和购买的欲望。

人寿保险代理商阐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人们必须在实际需要出现之前投保。

为了接触并吸引客户的注意,有时,可用一句大胆陈述或强烈问句来开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非常成功的销售员乔·格兰德尔。他有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叫做“花招先生”。他拜访客户时,会把一个三分钟的蛋形计时器放在桌上,然后说:“请您给我三分钟,三分钟一过,即最后一粒沙穿过玻璃瓶之后,如果您不让我再继续讲下去,我就离开。”

他会利用蛋形计时器、闹钟、20元面额的钞票等各式各样的花招,使他有足够的时间让顾客静静地坐着听他讲话,并对他所卖的产品产生兴趣。

假如你总是能把客户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将特别有用。顾客是向你购买想法、观念、物品、服务或产品的人,所以你的问题应带领潜在客户,帮助他选择最佳利益。

美国某图书公司的一位女推销员总是从容不迫、平心静气地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接近顾客。

“如果我送给您一小套有关个人效率的书,您打开书发现内容十分有趣,您会读一读吗?”

“如果您读了之后非常喜欢这套书,您会买下吗?”

“如果您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您把书重新塞进这个包里给我寄回,行吗?”

这位女推销员的开场白简单明了,使客户几乎找不到说“不”的理由。后来,这三个问题被该公司的全体推销员所采用,成为标准的接近顾客的方式。

另外,好的开场白应该会引发客户的第二个问题,当你花了30秒的时间说完你的开场白以后,最佳的结果是让客户问你,你的东西是什么?每当客户问你是做什么的时候,就表示客户已经对你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如果你花了30秒的时间说完开场白,并没有让客户对你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好奇心或兴趣,而他们仍然告诉你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那就表示你这30秒的开场白是无效的,你应该赶快设计另外一个更好的开场白来替代。

如果你卖的是电脑,你就不应该问客户有没有兴趣买一台电脑,或者问他们是不是需要一台电脑,你应该问:“您想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让你们公司每个月节省3000元钱的营销费用吗?”这一类型的问题可能比较容易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您知道一年只花几块钱就可以防止火灾、水灾和失窃吗?”保险公司推销员开口便问顾客,对方一时无以应对,但又表现出很想得知详细介绍的样子。推销员赶紧补上一句:“您有兴趣了解我们公司的保险吗?我这儿有20多个险种可以选择。”

下面,是一些强力有效的开场白:

“我需要您的帮忙。”

“我知道您是这里当家做主的大老板,可是我能不能找那些认为自己在当家做主的人谈谈?”

“我想借5万元,不知道您能不能帮我?”

“我刚刚在隔壁跟××在一起,她觉得我能对贵公司有所帮助,就像我对他们公司一样。”

“我刚刚在隔壁跟××在一起,她建议我顺道过来找××再谈谈。请问她在吗?”

“我是××,您不认识我?”

“我刚在车上煎了一颗蛋,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盐和胡椒?”

“我的老板说,如果我做不出业绩来,就要叫我卷铺盖走人。所以如果您不想买东西,说明你们这儿缺人。”

“大部分和我们合作的机构都希望职员在出差时,有更好的生产效率。我们的电脑设有内置打印机,能为外出工作的员工节省金钱和时间。”

“你们这一类的业务经理,总想取得最新的竞争情报。我们的竞争分析服务能让客户随时知道对方的最新情况。”

倾听顾客的心声

聆听别人说话时,偶然响应一两句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时,加一句问话也可以,因为这表示你十分留心对方的话。但千万不可把发言权抢走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话,而且讲得很起劲儿,除非对方的话已告一段落。无论对方说什么,你不可随便纠正他的错误,若因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听众了。

有些人很喜欢打断他人的谈话,自顾自地发表言论,即使对方已经表现出不耐烦,他仍面不改色地继续说下去。其实,即使是一名超级业务员,也并非一直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完全不给顾客思考的时间。这种自以为是的说话方式,将会使他人拒绝和你交谈,充其量是一场多余的个人脱口秀罢了。

很多人以为,所谓“善谈者”,就是会说话,善于巧妙地驾驭言辞的人。事实上,一个口齿伶俐、巧言令色的推销员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推销员。工作绩效好的推销员往往是能够热诚而专注地听顾客说话,适时地回馈重要信息给顾客的人。因此,“善听者亦是善言者”。

有些人常喜欢把已经对你说过好几次的事情一再重复,也有些人会把同一个笑话反复说好几次,当听者的你,此时就要训练忍耐的美德了。你不能直接对他说“你已经说过好几遍了”,这样会让他下不了台,你应做的事是耐心听下去。他对你说话时,是充满了对你的好感和诚意的,所以你也应该以同样的诚意来接受他的善意。

但如果说话者的话题冗长、乏味,把时间和精力拿来应酬他是十分不值得的,就应该用巧妙的方法使他停止,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及他的尊严。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导他聊到别的话题上去,而且最好是对方有兴趣、很在行的,恰巧又是自己所喜欢的话题。

虽然话说得太多,或是打断他人说话不利于沟通,但是太过沉默则会造成冷场,这样也不好。从表面看起来,你在很专注地聆听对方说话,但是因为你缺乏反应,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不高兴,或在想别的事,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你应该诚恳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对方知道你在很专心地听他说话。

当一个好的听众,不仅能使他人乐于和你交谈,也能使你获得一些意外收获。从倾听他人说话当中,你会了解对方的思想、兴趣,在社交或是商业上的聆听更是重要,因为专注的聆听很可能会使你获得一些制胜的情报,因此当一个好的听众其实并不吃亏。

不要让顾客难堪

商品交易中,经常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顾客抱怨,销售者怒目相向。有时,确实是顾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如果销售者也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势必影响双方的交易。聪明的销售者往往善于给顾客一个“台阶”,让对方恢复心理平衡,这样既能赢得顾客,又平息了双方的矛盾,使顾客在购买自己的产品时获得快乐的心情。

在谈判中,真诚地自责是给对方一种体贴、一种慰藉,责的是自己,安慰的是对方。善于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也是一种使顾客获得快乐的手段,它不仅能使交易继续下去,说不定对方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客户。示弱是一种扬人之长、揭己之短的语言技巧,目的是使交易重心不偏不倚,或使对方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有个人很擅长做皮鞋生意,别人卖一双,他往往能卖几双。一次谈话中,别人问他做生意有何诀窍,他笑了笑说:“要善于示弱。”接下来他举例说:“有些顾客到你这里来买鞋子,总是东挑西拣到处找漏子,把你的皮鞋说得一无是处。顾客总是头头是道地告诉你哪里皮鞋好,价格又适中,式样与做工又如何精致,好像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时,你若与之争论毫无用处,他们这样评论只不过想以较低的价格把皮鞋买到手。这时,你要学会示弱,比如,你可以恭维对方确实眼光独特,很会选鞋挑鞋,自己的皮鞋确实有不足之处,如式样并不新潮,不过较稳重罢了,鞋底不是牛筋底,不能踩出嗒嗒的响声,不过,柔软也有柔软的好处……你在表示不足的同时也侧面赞扬了一番这鞋子的优点,也许这正是顾客瞧中的地方,可使他们动心。顾客花这么大心思不正是表明了他们其实是很喜欢这种鞋子吗?”

通过示弱,满足了对方的挑剔心理,一笔生意很快就成交了。这就是他的妙招,示弱并不是真示弱,只不过是顺着顾客的思路,用一种曲折迂回的办法来俘虏对方的心罢了。

怎样应付顾客的问价

有许多人买东西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遇到这一类型的客户,绝对不能在他还没有了解商品特色之前说出价格,否则就会轻易失去一位客户。

万一客户主动问价,也不要一口气亮出底牌,最好含糊其辞。在没有作好准备之前,没有哪个推销员愿意被问及产品的价格。

很显然,你不想报价,除非你已经充分展示了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只有当顾客了解了产品的价值之后,才能判断花钱买得值还是不值。

所以,我认为一个简单的反应就是忽视顾客的问价,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继续作自己的产品介绍。要是顾客再次问价,你就说:“请等一下,我马上就会谈到价格问题。”然后,继续介绍,直到你认为时机成熟时再报价。

顾客第三次问价时,你说:“我很快就会谈到价格,但是我想让您多了解一些,这样您就可以发现这是一笔多么合算的交易。”然后你以一种友好的口气说:“别担心,先听我解释,行吗?”

当你最终准备报价时,最好先制造一种悬念。“好了,我知道您现在已经开始喜欢这些产品的优良品质了。我相信,等您发现这笔交易真是物有所值的时候,您一定会激动不已。”稍作停顿之后,你接着说:“好吧,您等了这么久,我现在告诉您价格是……”

随后,写下价格递给他。在他开口之前,你又热情地补充说:“瞧,您看我是不是为您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呢?”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顾客往往会同意买下你的产品。

怎样对付“我还要考虑考虑”

如何对付“我还要考虑考虑”,这恐怕是特殊产品或家庭用品的销售员最害怕的难题。

对于顾客的“我还要考虑考虑”,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说:“当然,先生,我很了解您这样的想法,但是我想,如果您还想考虑,一定因为还有一些疑点您还不是很确定,我说得对不对?”

大部分的人应该会答道:“是的,在我作出决定之前,还有一些问题我需要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