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5234300000006

第6章 不倒的门楼

△剧目提要

孟福强

1998年6月至9月间,黄冈地区受到非常严重的洪水灾害,为了歌颂抗洪英雄和鼓舞士气,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了大型现代黄梅戏《不倒的门楼》。该剧创作于1998年,由林海波、章华荣、熊文祥、李玖久、周会编剧,陈精耕作曲,余笑予导演,张辉扮演肖南,杨俊扮演林怡,在黄冈市各县市区巡演后,深受好评。

【作者介绍】

林海波,1941年生,一级导演,现任职于湖北省黄冈市戏剧工作室。1957年考入黄冈地区戏剧训练班学习汉剧的老生行当,结业后分配到浠水县歌舞团当演员。1961年调入浠水县汉剧团,后从事导演工作。1973年后,先后创作排练了《黑板姑娘》、《赶春》、《双揭榜》等现代戏和古装戏,分别在省市各种汇演中获奖。1990年调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后进入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导演专业,结业后正式担任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导演。多年来,为剧院和黄冈市其他剧团执行导演了大量黄梅戏及汉剧、楚剧等剧目。他以笔名“谢思恭”参与创作的现代黄梅戏《银锁怨》于1989年进京汇报演出,继而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1991年获湖北省“屈原杯奖”和黄冈市首届“东坡文艺奖”。他指导的黄梅戏《拆不散的冤家》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戏年会展演;《离巢凤》参加了全省新作展演,获导演奖;《天堂梦》、《香女》均在湖北省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市楚剧艺术新作展演中获“最佳演出奖”,其中《天堂梦》还在湖北省万国杯新人新作评奖中获优秀导演奖;《春去春又回》、《春到江湾》、《春哥传》等剧目在湖北省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中获最佳演出奖,其中《春哥传》获优秀导演奖。此外,他参与创作并指导的楚剧《青年董必武》在湖北省首届楚剧艺术节获得了编剧、导演奖。他还参与了黄梅戏《邢秀娘》、《未了情》以及戏曲电视剧《戏审记》等作品的构思创作,其中黄梅戏《未了情》获湖北省第三届“屈原文艺奖”、国家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章华荣,1942年生,湖北黄梅人,二级编剧。196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任黄冈地区文化局副局长、黄冈地区文联副主席。1989年9月任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团长、党委书记。共创作上演了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剧目16个。1990年组织和主持了6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的摄制工作,并任制片主任,该剧获得了1990年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参与创作的现代黄梅戏《未了情》获1995年屈原文艺创作奖、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优秀演出奖。

熊文祥(参见《李四光》剧目提要)

李玖久,男,1948年生,黄冈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1960年元月参加黄冈地区汉剧训练班学习,后任黄冈地区汉剧团演奏员,1980年兼任作曲,曾为十余台大型汉剧剧目作曲,1983年开始文艺创作。1989年调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后任专职创作研究员,创作了大型文学剧本《玉坠姻缘》、《谈判代表》、《未了情》(合作、第二稿执笔)等六台大型剧目,《援藏情》等四十余个小品、小戏及数十个小型节目。其中大型现代黄梅戏《未了情》获全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等大奖;创作的小品《援藏情》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文艺汇演,获文化部、高教委、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演出一等奖、优秀创作奖;改编、导演、作曲的黄梅戏小品《山丫丫》获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优秀演出奖、优秀导演奖、优秀作曲奖等奖励;小品《真情》获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颁发的创作奖、演出奖、导演奖、优秀作曲奖。在国家和省级艺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各种报纸、杂志发表多篇评论、小说、杂文等。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近三十项,其中三次被黄冈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最近创作的大型电视文学剧本《禅宗》约120万字,即将由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周慧,男,1962年8月出生,湖北黄梅人,现为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创研中心主任,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历任黄冈市艺术研究所主任、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创作黄梅戏剧目有《和氏璧》、《妹娃要过河》等。黄梅戏《和氏璧》获首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入围奖)及湖北省优秀剧本奖,并入选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夷陵好人》多次在央视及多省市电视台播出,并获湖北省优秀电视剧展播一等奖;曾发表历史剧(戏曲)《我为卿狂》、大型舞剧《大岳武当》;出版两部长篇传奇《巴山传奇》、《苏三传奇》;两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编剧。

【剧情梗概】

结婚十年,林怡怀孕了。在丈夫肖南生日之际,她想把这一喜讯告诉丈夫,并热切地希望丈夫能回城陪伴照顾自己。就在这时,肖南接到上级的电话,要求他返回金河乡抗洪一线。临走之际,林怡为丈夫装好了准备的药物并叮嘱其按时服药。

金河乡大堤上,肖南带领群众奋力同洪水搏斗,想尽力保住大堤。然而,为了保护金河两岸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上级命令在金河乡南岸炸堤分洪。面对突如其来的命令,肖南进退两难,但为了把金河两岸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肖南不得不苦劝大家撤离,但遭到群众一致反对,局势陷入僵局,有孕在身的林怡来到大堤参与抗洪,帮助肖南说服了群众,大堤爆破成功。林怡因为连日的劳累而流产,但她在洪水中帮助红莲顺利生产。

面对灾后的一系列困难,肖南千方百计地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然而,由于过度劳累,肖南因公殉职,在林怡的怀中长眠不醒,倒在了灾后重建的战场上。林怡把家搬到了金河乡,为灾区的孩子募捐筹款,不停奔波,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给灾区的群众。

【出版情况】

《不倒的门楼》发表于《黄梅戏艺术》2001年第2期。

△丰碑不倒,精神长存——评黄梅戏《不倒的门楼》

孟福强

1998年6月中旬至9月上旬,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在这场同自然灾害搏斗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本剧的几位编剧凭着敏锐的艺术洞察力,结合当时抗洪抢险中的感人事迹,创作了具有宣传作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的现代黄梅戏《不倒的门楼》,以艺术的形式讴歌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该剧创作完成后,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辉和杨俊联袂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倒的门楼》构思合理,联系实际,用鲜活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对主人公肖南的塑造,通过“回城”与“返乡”、“保堤”与“炸堤”等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斗争和实际行动完成,通过指导帮助群众致富、关心灾后重建及其妻子的怀孕与流产等具体事例完成。抗洪抢险中涌现了无数感人事迹,几位编剧结合实际进行筛选,提炼出高度典型化的事例,成功渲染出肖南为国忘家、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其次,对女主人公林怡的塑造,编剧紧扣其妻子的女性身份。林怡是一名医生,但更是一位妻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剧中用怀孕的喜悦、对丈夫工作的支持(赴灾区救灾)、帮助丈夫说服群众炸堤(下跪)、流产后的痛苦与愧疚、只身救红莲、丈夫殉职后留守灾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为广大灾区孩子募捐等事例,表现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爱、一位医生对群众的爱、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她与肖南作为夫妻出现在舞台上,一个如水,一个如山,恰可收到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

《不倒的门楼》之所以感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剧贯穿着浓浓的“情”字。该剧中有夫妻情、母子情、党群情、干群情等。

首先,本剧开头时林怡为肖南准备庆祝生日,并打算把怀孕的喜讯告诉丈夫的场面,还有为丈夫备药并叮嘱按时服药,以及后来不顾身孕亲赴灾区帮助丈夫救灾等,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夫妻情。这份琴瑟和鸣的夫妻情,恰衬出肖南和林怡舍弃小家幸福、关心大家疾苦的可贵。其次,肖南帮助群众致富、设计灾后重建工作的方案、调解婚姻纠纷、肖南殉职后群众跪地痛哭等事例,体现出了深厚的干群情、党群情。而作为肖南的妻子,林怡面对孩子流产、丈夫殉职的个人不幸,没有怨言,没有消沉,而是将所有的爱都献给了灾区的孩子,这种大爱实属难得,但最为难得的是,给予爱的人是一位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林怡的行为非常高尚,却又合乎女性在痛失亲人时的性格逻辑,耐得住推敲,确能让观众油然而生敬意。

《不倒的门楼》带给观众感动的同时,艺术上也有可取之处,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剧作人物林怡不仅体现了作为妻子的女性之美,而且体现出了一种大灾面前的阳刚美和奉献美;在肖南的身上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奉献美;在广大群众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质朴美。在本剧中,没有反面角色,在保堤与炸堤的矛盾冲突中,虽然开始群众站在了肖南的对立面,但这是群众在面临家园被毁时的本能反应,在肖南和林怡的动员下,群众被感动并同意炸堤,体现了他们作为普通群众的质朴美。

《不倒的门楼》中的“门楼”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该剧的开头,幕后合唱队唱道:“狂风卷走山上的石头,暴雨摧折岸边的杨柳,山洪冲毁房田村路,却摧不倒石打的门楼。呦嗬嗬,呦嗬嗬,却摧不倒石打的门楼。”全剧即将结尾时,林怡唱道:“你是不倒门楼,你是傲立的青松。不怕狂风暴雨,何畏滚滚山洪。流血,流汗,牺牲,创下了伟绩丰功。患难与共,血水相融。”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门楼”二字呢?在中国,门楼是一个家族(家庭)财富、地位的象征。但在本剧中,“门楼”象征的是共产党员带领群众抗击自然灾害的必胜精神,同时,也是借门楼的耸立不倒来赞颂以肖南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全剧人物形象鲜明,既展示了人间的真情大爱,又弘扬了抗洪救灾的精神,宣扬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是一部富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黄梅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