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福村艰难的迈步
5219000000074

第74章 绪论(2)

胡佰林的《浅谈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村庄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规划不切实际、主体缺失、克隆城市、千村一面等,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供规划人员参考借鉴。

徐建华的《从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规划思路与举措》(2009年)分析了当前村庄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村庄规划不全面、地域特色不突出、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搞好村庄规划的思路和举措。

国内关于村庄规划的研究给予本文提供了许多参考,让笔者在梳理田野调查资料过程中有所取舍,少走弯路,同时也为笔者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三、博弈理论

“博弈,是一个外来词,在英文里,博弈这个词是Game,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游戏。实际上,在英文世界里面,Game的意思不单是游戏,还包含一种含义,就是人们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竞赛。这个意思就是博弈的词源。……博弈论是由两位杰出的学者——冯·诺依曼(VonNouma)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在上世纪中期创立的。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题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用我们日常的语言来说,博弈论,就是研究在不同情境下的策略选择的一种理论。在英语里,博弈论被称为Gametheory,也就是竞赛的理论”。

“纳什(Nash.J.F)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年)、《非合作博弈》(1951年)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最终形成了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源泉,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发展以纳什均衡概念为核心的非合作博弈理论;证明了在这一类的竞争中,在很广泛的条件下存在的稳定性,只要是参与者的行为确定下来,竞争者就可以选择出最佳的策略。近年来,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与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博弈论是系统研究各种博弈问题,需求博弈方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并分析结果的经济、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其中,非合作博弈研究人们在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作出决策,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所得收益,既收益分配问题。”

博弈论在数学、生物学、政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许多学者把博弈论引入一些研究,研究在某一件事物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博弈关系,力求使得各利益相关者达到利益的平衡。关于博弈理论在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应用的文献有很多。运迎霞、常玮的《博弈·和谐·共赢——“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及其策略研究》(2006年)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博弈关系,包括政府与业主、政府与开发商、开发商与业主三方面的博弈关系,提出力求达到博弈情景下多方协作的“城中村”改造的建议。李强的《博弈均衡: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2006年)分析了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断裂的社会”,中国的利益时代的到来,用博弈论分析了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及失地农民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了产生这种博弈关系的原因,提出一些利益均衡的建议。江奇的《征地参与主体利益冲突的博弈研究》(2007年)揭示征地参与主体即国家、农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冲突关系、利益冲突的诱因问题及其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征地参与主体利益冲突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得到相关博弈均衡和启示,最后对解决征地参与主体利益冲突进行了探讨。李匡、黄靖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权威主义”与“公众参与”的思辨:以北京怀柔官地村旧村改造为例》(2007年)以北京怀柔官地村为例,阐述了旧村改造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村庄规划建设中政府部门、村民、规划设计单位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提出了规划师与村民的主要认知差异,最后提出了规划师应该让村民参与进来,尊重村民的意愿。欧阳力胜的《农地征用制度:基本矛盾下的产权博弈分析》(2008年)指出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缺陷,文章从产权的角度分析了政府、集体和农民作为利益相关者在征地过程中为争夺利益进行的产权博弈,提出创新征地制度的路径选择。张贵凯、王军伟的《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2008年)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问题是保护村民的利益,所以文章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房地产商和村民三方之间的博弈,提出了各方利益均衡的模型。张波的《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2009年)也是研究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博弈关系,他指出了政府与开发商、政府与原住民间的博弈、开发商与原住民间的博弈关系,提出了要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达到和谐共赢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的改造问题。

福村的村庄规划涉及到到了政府、开发商、村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笔者通过博弈论分析福村的村庄规划实施困境实质上是三者利益的博弈所起到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深入田野地区,运用入户访谈、调查问卷、参与观察等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且运用了文献收集法。

首先入户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整合,入户访谈时,也将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一一向访谈对象了解,这样掌握每一个家庭的成员结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以及对村庄发展的态度和预想等。访谈中除了正式的访谈外,还可以借机和村民聊天,唠家常,这有助于和村民建立良好的关系,打破彼此之间因陌生带来的隔膜,也打破了此前村民认为笔者是政府派来的猜疑。同时,当入户访谈遍及全村的每一户时,笔者已经完全掌握全村的亲属关系网络,对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为深入的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入户访谈的方法同样运用于对政府官员和开发商的访谈。

其次是采用参与观察法,实现和村民“三同”,参与到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日常生活当中。同时,从部分村民开始萌动村庄规划的想法,到规划的筹备,再到村庄规划的实施,笔者一直都参与其中,详细了解发展的全过程。在筹备村庄规划过程中,笔者参与乡镇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全体村民大会和乡村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和村民就村庄规划的方方面面予以探讨。这种参与观察法与PRA方法不同,PRA方法的调查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它属于一种快速评估的方法,这样和调查对象相处的时间短,不利于彼此信任感的建立,不利于信息的获取。笔者采用参与观察法非常注重与当地村民伙伴关系的建立,做到“促膝谈心”。

再次是文献收集。笔者尽量做到事无巨细,因此,笔者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不仅仅收集和村庄规划有关的资料,每天发生的事情都通过田野日记记录下来,几个月的田野调查,也拥有了几十万字的田野日记。日记的写作采用人类学深描的方法,深描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以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即便是细小的动作后面也可能藏着一片广阔的文化土壤。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日后的分析和整理,为论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笔者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锦镇西山村福村作为田野调查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因为福村是一个还没有规划好,亦未进行系统建设的传统农村,同时福村地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金山风景区之中,拥有如此好的资源,福村村民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改变这种现状变得十分紧迫,一场声势浩荡的村庄规划正慢慢展开。如此一来,笔者可以掌握这个村子前后的对比以及规划从图纸变为现实的全过程。这样收集的资料相对比较全面。同时福村在做村庄规划之前,已经由于金山风景区的开发带来的征地问题,引发了政府、开发商、村民三者的紧张关系。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关注村庄规划是学术界一个前沿和全新领域,城市规划早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现阶段正引起一股研究村庄规划的热潮。笔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通过第一手资料的获得,对村庄规划的情况展开切实的调查,深入细致的探讨,为寻求村庄规划有效实施打开思路。

(二)实践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偏远的西南,相对而言,经济较为薄弱,和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在村庄规划方面存在的差异明显。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掌握村庄规划的实际情况,为我国贫困地区开展村庄规划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三)创新性

许多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领域出发探讨村庄规划,但大多数是从规划设计本身进行思考,有些也只是政府的工作报告,而从人类学的视角关注村庄规划的较为少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思考村庄规划就使得选题较为新颖。在对村庄规划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呼吁,村庄规划应该积极体现村民意愿,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做一个得民心的村庄规划。然而,通过实地的深入调查,笔者认识到,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规划实施陷入各种困境,于是从村庄规划的实施困境入手,使得研究具有了创新性。

(第一章福村介绍)

(第一节福村背景资料)

一、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福村是广西桂林永福县锦镇西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风景秀丽的金山。福村所在的西山村位于锦镇的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锦圩9公里。这个地方地处喀斯特地貌和红土区交接的地方,植被要比一般纯喀斯特地带丰富很多。湿润是这个地方明显的空气特征。西山村所在地群山环绕、地势陡峭。东与临桂县六塘乡船岭村交界、南邻永升村、西接米田村、北靠上笑村,面积19平方公里。西山村现辖马家、荣家、枫木冲、广子龙、大瑶徐家、册岭头、庙边、屯田尾、岩头、西湾尾、从树界、福村、马中、希牛圹、沙子岭、枞林园、下岭、狮子口、岩胆、天河玉、下洞、大廖、香山、马中尾、树底屯等26个自然村。西山村全村456户1928人,设村党支部1个,有党员27人,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马家,马家在镇政府驻地锦镇圩的东南面。西山村有耕地面积2294亩,其中水田1288亩,旱地1006亩。森林面积14047亩,其中用材林面积8493亩,竹林面积2163亩,经济林面积1076亩,防护林面积1637亩,灌木林面积678亩。主要种松、杉、毛竹,森林覆盖率为50.71%,尚有宜林地2910亩。全村以种植水稻、药材、松杉木、毛竹、罗汉果、金桔、板栗等等作为经济产业。

福村坐落在观音山脚下,整个屯子

被石山包围着。它背靠马中、左邻下洞、

右近香山。福村的形状犹如一个口袋。

福村四面都是石山,整个屯的土地生产

用地相对平整,犹如一个小小的盆地。它

风景秀美、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多,物产

丰富。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春季雨

水量较多,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很

少降雪。据村民介绍整个屯子近百年来没

有出现过断水的现象。

村中不同的地块有不同的名称,地名的叫法主要根据该地块的标志性物体或者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命名。比如,有个地方叫“庙门”,因为以前那里曾有一座庙,虽然现在庙已损毁倒塌,只留有一块石碑,但是这个地名一直沿袭下来。还有个地方叫“老村”,主要因为那里曾是村庄的所在地。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就叫“下坡”,地势比较高的就叫“上洞”,在比较平的地方就叫“坪洞”。也有一块地叫“社门”,主要因为那个地方原来是社庙。

二、历史与现状

(一)村落起源

福村是一个移民村,最先来到这里开垦荒地的是童家的祖先。据说为了躲避战乱,童家的祖先四百多年前从桂林的全州搬迁过来,现在居住在福村的童家后人已经到14代了。第一代吴家是河池南丹搬迁过来的,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吴姓已经有12代了。龙家原来居住在马中,他们耕种的土地在福村,那时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龙家人每次来福村做工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后来居住在福村的吴家出售土地,龙家买下吴家的土地,搬迁到了福村。现在居住在福村的龙家已经繁衍到5代了。马家原来居住在西山村马家屯,上世纪50年代搬迁到了福村,现在居住在福村的马家已有4代。

(二)村落类型

福村按照居住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我们暂且将靠近锦镇方向的这一部分说成是村前,其余则依次为村中、村尾。福村这么一个小小的自然村,却很巧妙的把童姓这个大家族和龙、马、吴姓等杂姓分成了两个部分,当地人为区别两个部分,总是以上面村和下面村相称,或者是里面村和外面村相称。童姓所在的村尾就被叫成上面村或者是里面村(文中统一说成上面村),而杂姓所在的村前和村中就被叫成是下面村或外面村(文中统一说成下面村)。上面村的童姓家族聚在一起,房子紧挨着分为上中下三排,下面村的杂姓是由三家龙姓、一家吴姓和一家马姓组成。村落周围的山脉都有名字,有:对门山、白头山、香山、马耳朵山(又叫寺门山、笔架山)、观音抱子山、蹦石山、金山、莫满山等。

福村村民居住的房屋修建的非常密集,

特别是在村尾,分别修建了上、中、下三排

房屋,集中居住方便村民间相互帮助。在这

三排房屋中,中间一排和下面一排房屋之间

的巷道非常狭窄,两排房屋之间的间距不到

两米。这样狭窄的房屋也是最早的童家居住

的地方,后来随着童家人口的增加,居住非

常拥挤,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童家后代开始

在上面一排修建房屋,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

从时间上看,最先修建的房屋是最下排,然

后是中间一排、最后是上面一排。

居住在下面村的龙家和马家,由于搬迁过来的时间比较晚,他们居住的地方原本离村子的核心地带较远,所以各个方面相对零散些。但随着金山的开发,下面村离开发区最近,他们利用有利地势发展自身,现在居住在下面村的几家村民,从居住环境上看,是整个村子发展最好的地方。

(三)村落现在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