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才思衰退或写不出诗文。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
南北朝时,有个叫江淹的,他从小就刻苦勤奋,聪慧伶俐,是个有名的才子。他的父亲才学出众,还当过官,对他管教非常严格。但在他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就死了,从此,家道衰落。
生活的坎坷并没有把江淹击倒,使他更加发愤进取,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学业大有长进,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写的《别赋》、《恨赋》等,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他的名声在当时也传布很广,许多社会上流人物都仰慕他的才华,同他结识交往。
萧道成掌握军政大权以后,听说江淹才学超群,就召江淹到身边当官,负责拟朝廷的文稿。有时需要草拟的文件很多,江淹就一边饮酒,一边挥笔疾书,一会儿功夫,一大堆文件就拟好了。
江淹连着在南朝的宋、齐、梁三朝做官,官职越来越高。但他到晚年的时候,文思却大不如前,文章和诗写得也不怎么样。因他年轻时被人称为“江郎”,所以这时人们就惋惜地说他是“江郎才尽”了。
据说,江淹晚年的时候,曾在午睡时梦见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梦中,郭璞说他的笔在江淹那里,让江淹把笔还给郭璞。江淹还笔以后,文才也就没有了。
“江郎才尽”也可说“江淹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