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5197000000004

第4章 耶稣(4)

耶稣又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为身体忧虑穿什么。难道生命不比食物重要吗?身体不比衣服重要吗?你们看天空的飞鸟,它们不撒种,不收割,也不贮藏粮食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难道你们不比飞鸟更贵重吗?你们有谁能用忧虑使自己的寿命延长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试想田野里的百合花是怎样生长的,不经劳苦,也不纺织。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最荣华的时候所穿的衣服也比不上这花中的一朵。野地里的花草今天还在,明天就可能被丢进炉子里烧掉,上帝还这样照料它们,何况人呢!所以,你们不要为吃的、喝的、穿的忧虑,更不要把这些东西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你们所需用的一切,天父是知道的。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你们所需要的一切就会都赐给你们了。”

为此,耶稣讲过一个比喻:

“有一个财主的田地获得了丰收。他想:‘我的粮食太多了,已经没有地方贮藏了。怎么办呢?干脆我拆掉现有的仓房另建造一座更大的,把我所有的粮食和货物都收藏在里头。那样,我就可以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啊,你有这么多好东西,足够你享用好多年,只管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吧!’但是,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啊,今夜我就要取走你的灵魂。你所准备的这一切要归谁呢?’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为自己积攒财物,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都是这样。”

耶稣用飞鸟和野花作比喻,劝人们不要为生活忧虑,并不是要求人们饱食终日不去从事生产劳动,而是指出追求天国与追求财富的辩证关系。他相信,只要人们首先追求天国和公义,那么,大家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就会公平合理地归大家共同分享,人们的衣食住行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可惜的是,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也不愿与别人共享社会财富。一旦人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而且都去身体力行,这就成了“神迹”。对此,耶稣进一步解释说:

“到最后审判的日子,人子将在他的荣耀里带着众天使降临,坐在他的宝座上,世上的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受审判。他将按照各人所行的把人分开,好像牧羊人把绵羊、山羊分开一样;把绵羊安置在右边,把山羊安置在左边。人子要对右边的人说:‘你们是蒙我父赐福的,可以来承受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照料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我。’义人们问他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看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看见你作客旅留你住,看见你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看见你病了或在监里而来照料、探望过你呢?’人子要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坐在我的一个最卑微的弟兄身上,就是坐在我的身上了。’人子转过身来对左边的人说:‘你们这些被咒诅的人,离开我到为魔鬼和它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吧!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我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你们不来照料我;我在监里,你们不来探望我。’他们要问:‘主啊,我们什么时候看见你饿了、渴了、作客旅、赤身露体、病了或在监里而不理睬你、不服侍你呢?’人子要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的弟兄中最卑微的一个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耶稣深信,经过他的努力,人们会在上帝与金钱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那时,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社会——天国就会实现了。

有一次,门徒问耶稣说:“老师,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叫过一个小孩子来站在他们当中,对门徒说:“如果你们不回转,变成小孩子一样,就肯定不能进天国。所以,凡像小孩子一样谦卑的人,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因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耶稣的这种社会理想,门徒们当时并不十分理解。他们中间曾经为地位问题而发生争论。一次是在迦百农,耶稣在路上听见门徒们争论他们中间谁的地位应当最高,就问他们说:

“你们争论什么?”

门徒们面面相觑,一声不响。

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们中间谁想当最大的,谁就该做最小的,做众人的仆人。”

另一次是在耶稣去耶路撒冷的路上,雅各、约翰的母亲(也就是耶稣的姨母)带着他俩来向耶稣请求一件事。

“你们想要什么?”

雅各、约翰没有作声,他们的母亲替他们请求说:“求你答应我让我这两个儿子在你的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耶稣见连他最亲密的两个门徒都不理解自己的理想与使命,不禁有些伤感地对他们说:

“你们不知道你们所求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

“我们能!”雅各、约翰同声回答说。

耶稣语重心长地说:

“我所喝的杯你们固然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给的,乃是我父给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其他十个门徒听了雅各、约翰的请求,都非常生气。耶稣就开导他们说:

“在世俗的王国里,有君王统治人民,有大臣百姓。但你们却不是这样的。谁想在你们中间成为最大的,谁就应当做最小的;谁想在你们中间做首领,谁就应当做你们的仆人。因为凡抬高自己的,必被降卑;凡自己谦卑的,必被抬高。正如人本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做许多人的赎价。”

有一次,一个名叫西门的法利赛人请耶稣吃饭,耶稣高兴地去了。按照犹太人当时的习俗,客人一到,主人要同他亲嘴表示亲热,还要吩咐仆人打水给客人洗脚以表示尊敬。但是,耶稣来到以后,西门竟不与他亲嘴,也不给他洗脚,这分明是一种故意的冷落。耶稣心里明白,但也不说破。正吃饭的时候,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女人(犹太人家的门是开着的,外人也可以随便进来)。这女人是本城有名的荡妇,是法利赛人最看不起的“罪人”。她听过耶稣的教诲,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一天,她听说耶稣在西门家里做客,就去买了一瓶极其贵重的香膏来到西门家里,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轻声哭泣,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俯下身去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连连亲他的脚;然后打开玉瓶把香膏涂在耶稣的脚上。西门见了很是生气,但又不便发作,他想,如果耶稣真是一位先知,他肯定会知道这个女人是个令人看不起的罪人,看他怎样来处理这件事。耶稣并不是不知道这个女人过去的行为;但被她的痛悔的心情感动了,本想对她说几句安慰的话,但看见西门等法利赛人脸上那种鄙夷的神情,就不再作声。大家都默默地看着那女人。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突然,耶稣对西门说:

“西门,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先生,请讲。”西门说。

“有一个债主,他有两个债户,一个欠他50两银子,一个欠他500两银子。因为他们都无力偿还,债主大发慈悲,免了他们的债。你认为这两个债户哪一个更爱这位债主呢?”耶稣说。

“我想应该是欠债多的那一个。”西门想了一下,回答说。

“好,你说得对。”耶稣说着,转过身对着那女人,却仍然对西门说:“西门,你看见这女人做了什么吗?我作为你请来的客人,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给我洗脚,又用头发擦干;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却连连亲我的脚;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却用香膏抹我的脚。所以我告诉你,这女人犯了许多罪,但她的爱多,罪都赦免了;而那些爱少的人,得的赦免也少。”接着,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心救了你,你的罪赦免了,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有一次,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的门徒一起吃饭,他发现耶稣及其门徒在吃饭之前没有洗手,觉得很奇怪。耶稣对他说:

“你们法利赛人只注意把杯盘的外面洗净,而里面却充满了勒索和邪恶。难道你们不知道那造外面的不是也造了里面吗?你们把薄荷、茴香等蔬菜献上十分之一,这是应该做的,但你们却把公义和爱上帝的事给忽略了。因为你们注意的事都是不重要的,而你们忽略的事却恰恰是最重要的,这样,你们就有祸了!你们还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欢人们在街市上向你们问安。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

在座的一个律法师向耶稣提出了抗议:“先生,你的打击面太大了,把我们也侮辱了。”

耶稣立即抨击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叫别人担难担的担子,自己连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你们夺走了知识的钥匙,自己不进去,又阻止要进去的人。”

耶稣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一天,他对大儿子说:‘孩子,今天你到葡萄园里去干活吧!’他儿子说:‘我不想去。’但他后来改变了主意,就去干活了。那人又去对小儿子说:‘孩子,今天你到葡萄园里去干活吧!’小儿子满口答应说:‘好!’但他父亲走后,他却不到葡萄园里去干活。”耶稣问大家说:“你们说这两个儿子哪一个听他父亲的话呢?”

人们回答说:“是大儿子!”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比那些只说不做、阳奉阴违的人先进天国。”

3.最后的晚餐

有一天,耶稣问十二门徒说:“人们认为我是谁?”

门徒们回答说:

“有人说你是施洗约翰复生,有人说你是先知以利亚再世,也有人说你是先知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沉默了一会,耶稣突然问道:

“你们认为我是谁?”

这个出其不意的问题使门徒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彼得却应声说:

“你是弥赛亚——永生上帝的儿子!”

其他门徒都一致点头承认。

一股热流涌上耶稣的心头:门徒们终于真正认识了他。耶稣高兴地对彼得说:

“彼得,你是有福的。你对我的认识是上帝亲自启示给你的。你是一块真正的‘磐石’,我要把我以后的事业建立在你这块磐石上,这就是我给你起名叫‘彼得’的意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你在地上禁止的,在天国里也要被禁止,你在地上允许的,在天国里也被允许。”

几天以后,耶稣带着三个最亲密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到山上去祷告,让其余九个门徒在山下等候他们。到了山顶,耶稣让彼得等三人在一处背风的岩石下休息,自己登上不远处一块巨石,在那里祷告。

彼得等三人感到疲倦就不知不觉地打起瞌睡来。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金色的晚霞透过云隙正好照射在耶稣身上。三个门徒睡眼惺忪,忽然发现耶稣的形象与往常大不相同:他的脸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像太阳一样明亮,身上穿的外衣也发出闪亮的白光。忽然,耶稣身边似乎出现了两个人,一个好像摩西,一个好像以利亚。耶稣站在中间,三个人似乎在议论什么事情。彼得忍不住大声叫道:

“老师,这地方真好。请让我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给你,一座给摩西,一座给以利亚。”

正说话间,一块云彩飞来遮住了霞光。门徒们揉揉眼睛,摩西和以利亚都不见了,只见耶稣独自迎着风昂首挺立在巨石之上。

耶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走“受难的弥赛亚”的自我牺牲的道路,但是,他知道门徒们不一定理解或不一定完全理解他这一决定的深刻含意。因此,让门徒理解自己的理想与决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决定首先向他们预告自己的受难,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有一天,耶稣对门徒说他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接受长老、祭司长和经学家们的挑战与迫害,最后将被杀。彼得一听就急了,他把耶稣拉到一旁,劝他说:

“老师,你千万不能这样做!”

“撒旦,退我后面去吧!不要拉我的后腿,因为你关心的不是上帝的事业,而只是人的事业。”耶稣责备他说。

到了加利利,耶稣再次告诉门徒们说,他打算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将被交在反对他的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门徒们听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都很忧愁。

后来,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稣把十二门徒带到一边,第三次对他们说:

“我们现在到耶路撒冷去,我要被交给祭司长和经学家。他们要定我死罪,把我交给外族人凌辱、鞭打并钉上十字架。”

耶稣三次向门徒们预言自己受难,一次比一次明确与具体,但门徒们听了以后却将信将疑,似懂非懂,又都没有细问,耶稣也就不再向他们解释了。

这一天,公元30年,4月3日,耶稣最后一次参拜耶路撒冷的日子。

耶稣经伯大尼山口,向圣城走来。他明知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万山崩溃般的凶险,却仍抱着只手回天的决心前行。

“和散哪!嗅,和散哪!”越来越多的信徒欢呼着跟随耶稣。“和散哪”,即“拯救我们”的意思。

耶稣却含悲长叹:“嗅,耶路撒冷,我记得常有先知圣者,在你这里蒙难,遇害……”

离城门不远了,信众高歌而进:“耶路撒冷的众民,欢呼吧;你们的王已降临,他要施行拯救!”

几个法利赛人,汗流气喘,跑来央求耶稣:“夫子,制止你这些门徒和信众吧!”

耶稣却回答:“听着,如果他们闭口,那么连这路边石块也要呐喊!”

信众的歌声呼声更高。

圣殿近了。耶稣紧皱双眉,怒目而视。

只见圣殿前的广场上,铜铸“美门”内外,都摆摊设柜,货品纷呈;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甚嚣尘上。

香料、水果、酒、油膏、代替小羊作祭品的鸽子……比以往更杂,价钱更贵,讨价还价也更凶。因贫穷而在货摊前徘徊叹息的信徒更多。广场一角设有钱币兑换处。因这里的商贩只收犹太币,那些从希腊、罗马、埃及和阿拉伯远路来朝圣的人们,只得去那里兑换。但兑率从无明文规定,手续费又高;叹息声、怨恨声甚至痛哭低泣声,不绝于耳。

耶稣本想居高传道。一见这情景,立时更改主张,决意扫除这些让圣殿蒙羞的污秽。他猛然抡起手中绳索,当做长鞭,向那些货摊货架横扫而去。水果、香料纷纷滚落,葡萄酒和油膏也迸溅流淌满地。

“去把那些鸽笼都打开来!”

耶稣一声怒叫,千百只鸽子飞起,却盘旋不去。

“贪婪者的手卖出的祭品,神会笑纳吗?”

朝圣的信众,也随着耶稣和十二门徒,举起双手,并且怒骂那些贪心的商贩。

“这里是圣殿,不是贼窟!”

信众也高声应和着耶稣。

耶稣大步逼近钱币兑换处,一个攥着大把银钱的商人却喊起来:“你,你是什么人?我们是得到祭……祭司准许的!”

眼前的桌案已被人掀翻。钱币乱滚在地上,也无人理睬。

只见数双脚,从满地银钱和货物上践踏而过,乱纷纷登上石阶,向圣殿大门冲去。

“站住!不知这里是圣殿吗!”

两个当值祭司,拦住了去路。

“众所周知,”人群中传来耶稣的声音,“经上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祈祷的殿’。而你们,却把神的殿变成了贼窟!”

“你是谁?”一个祭司惊呼:“拿撒勒的耶稣么?”

“正是!我今天是来清除这些污秽的。我主仁慈,你们却只有贪心!”

信众的呼叫更热烈,更响亮,在高高的廊柱间久久回荡。

彼得等门徒在眼见祭司们仓皇逃走之后,深感惊异。先生平日常教诲要“爱你们的仇敌”,可今天……彼得悬着心,默默跟随着耶稣。而犹太,却因耶稣今日这番言行,心里另做着盘算……

耶稣在转瞬之间,忽见安秃尼瞭望楼上卫兵增多了。楼头每一处穹洞,都仿佛藏着一个阴谋;而卫兵刃剑矛头上的闪亮,也如同只只冷眼中的一瞥寒光……

当晚,大祭司在圣殿会堂召集属下,密谋如何置耶稣于死地,起码至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