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2300000041

第41章 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传奇,孔尚任所著。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为孔子64代孙。

《桃花扇》的创作经过10年的惨淡经营并三易其稿,于康熙38年(1699年)完成。它与洪昇的《长生殿》被称为当时剧坛的双壁,使清代传奇创作进入高峰。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桃花扇》传奇共40回,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侨寓南京,经朋友杨龙友介绍,与名妓李香君相识并订下终身。阉党阮大铖欲结交侯方域,托人送去丰盛的妆奁,被李香君严词拒绝,坚决退还。后侯方域为阮大铖谗害,被迫离开南京,避难于淮安漕抚史可法处,与香君分离。李自成进京,崇祯帝缢死煤山,阮大铖、马士英等拥立福王得势,大力逮捕复社诸人,并逼迫李香君嫁漕抚田仰。香君坚决不从,血溅在与侯定情的一把宫扇上,后杨龙友在扇上点染成一枝桃花。清兵南下,国破家亡,李香君、侯方域在道观里会见,被道士点化后,双双出家归入道门。

孔尚任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意在写南明“兴亡之感”,“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创作意图十分明确。

作者在剧中对南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的政治作了广泛和深刻的揭露,对昏淫的福王,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的权奸阮大铖、马士英,争夺地盘、互相残杀的高杰、刘良佐等,给予了严厉的鞭挞,并表现了他对城市下层人民的同情,对爱国将领的赞扬,同时揭示了南明灭亡的历史教训。作者虽然怀着对明亡的遗恨,但由于本身是清朝官吏,加上严酷的文字狱,因而对当时的民族矛盾采取了回避态度,甚至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同时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表示了明显的敌意,又掩饰了侯的变节,使作品进行历史总结的正确性和深刻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类人物形象,李香君的形象尤为鲜明生动,她聪明、勇敢、重情义、有节气,虽然身为卑贱,却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作者通过对她一行一止、一颦一笑的细致描写,刻画了她深明大义、爱憎分明的鲜明形象。《却奁》一出,充分显示出她虽陷于情网,却决不与权奸同流的清醒头脑,《守楼》表现了她与迫害者的顽强斗争精神,《骂筵》中更揭示了她关心国家命运,反对权奸卖国的可贵气节。其他人物如风流倜傥的侯方域,慷慨捐躯的史可法,侠义幽默的柳敬亭,圆滑世故的杨龙友,都写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作者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历史事实。原书有《考据》一篇,专门列举剧中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之作,在明清戏剧作品中实属少有。但作者并不囿于史实,而是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全剧通过象征候、李爱情命运的一把扇子,把包括南明兴亡史的复杂情节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从赠扇定情始,侯、李的爱情就开始和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斗争尖锐化,香君受辱,血溅桃花扇;最后,张道士撕扇,侯、李归入道门,暗示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桃花扇》的出现使历史上“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类的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结合得更为紧密。传奇《媚座》出总批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全剧情节紧凑、细密、曲折而又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由白的分工等都独具匠心,实属清代戏曲史上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