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0300000075

第75章 纳吉布·马赫福兹

纳吉布·马赫福兹,1912年生于开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0~1934年在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宗教基金部、文化指导部和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任职。1970年退休后,又在《金字塔》报工作,成为该报专职撰稿作家。30~40年代中期创作历史小说,主要作品有《命运的嘲弄》(1939)、《拉朵贝斯》(1943)、《塔伊拜战争》(1944)等,这些作品取材于古代埃及的历史,曲折地反映了人民驱逐英国侵略军的愿望。此后他转而描写现实生活。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新开罗》写于1945年,暴露法鲁克王朝时期社会的腐败现象。他因长篇小说三部曲《两宫之间》(1956~1963)而闻名,它以一个中等商人的家庭为核心,表现这个时代的历史风云,政治变化和民俗民情。展现了1919年革命~1952年推翻法鲁克王朝之间的历史画面。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还有《麦达格巷》(1947)、《始末记》(1949)、《我们街区的孩子们》(1959)等。

60年代他的主要作品有《小偷与狗》(1961)、《道路》(1964)、《乞丐》(1964)、《尼罗河上的絮语》(1964)、《名声不好的家庭》(1965)等。《尼罗河上的絮语》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一群与社会脱节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彷徨、苦闷到堕落、甚至借毒品来麻醉自己,躲避现实。7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伞下》(1971)、《卡尔纳克咖啡馆》(1974)、《尊敬的阁下》(1975)、《平民史诗》(1977)、《爱情时代》(1979)等。《平民史诗》描写一代人创业的艰辛和平等、和睦、劳动的生活,后代人的堕落、称霸、发财,甚至残害无辜,最后一代总结前人的经验,依靠团结和劳动,重建平民的天堂。

作者立足于民族文学的传统,又积极吸收西方文学的营养,他在小说创作上,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对埃及现当代文学有重大贡献,是一代文学的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