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惊悚光明古卷:流光劫(全)
51900000123

第二十九章 龙宫(2)

9月24日,上午9点,香港,尖沙咀。

高大挺拔的棕榈树,美伦美奂的欧式建筑,川流不息的人潮。

富丽堂皇的玫瑰堂对面,是一幢传统的中式建筑,朱门碧瓦,雕栏画柱,气势恢弘。门前有一块长15米、宽8米的汉白玉石壁,石壁上雕刻着九条龙,神态各异,翻腾自如,栩栩如生。

一位身穿白色休闲西装的男子站在浮雕前,微笑着冲他招手:“纪先生!”

这便是叶博士所说的堂馆长?纪风涯不禁皱了皱眉,在他印象中博物馆馆长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而眼前的男子不过三十六七岁,生得儒雅俊美,风度翩翩。

男子走上前来,自我介绍道:“我姓堂,是这家博物馆的负责人,你可以叫我Alex。”

二人走进了博物馆,馆内装修精美华丽,典雅中透着盎然的古韵,令人仿佛置身于皇宫深苑。博物馆分为三个展馆:一馆为文献馆,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龙的起源,涵盖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影象资料;二馆为化石馆,各种龙化石和标本,生动地再现了侏罗纪时代的盛况;三馆为珍宝馆,收藏了大量与龙有关的艺术珍宝,其中包括商代青铜龙纹四兽耳方尊、西夏云锦蚕丝龙袍、清乾隆青花缠枝莲龙纹葫芦瓶等价值连城的古董。

纪风涯将展厅仔细看了个遍,并未发现叶博士所说的月下抚琴图,心中不觉失望。

堂馆长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动声色地道:“纪先生,你可知道我建立龙文化博物馆的初衷?”

“弘扬中华文化?”纪风涯不解地看了他一眼。

“那些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口号罢了。建立龙文化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一个朋友,纪念一个已经灭绝的种族。”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忧伤,“纪先生,请随我来。”

博物馆最里面,是馆长办公室。正对着门的墙上,赫然挂着一幅画。

画上是一片深紫的夜色,鬼魅的树影若隐若现。如水的月光下,绝色的女子轻抚琴弦,纤细的玉指上染着斑驳的血迹。那琴美妙异常,琴身上流淌着五彩的光华,映着女子绝世的容颜,宛若谪贬凡尘的仙子,石破天惊一般美丽。

画的右上方,深紫的夜幕中,依稀可见几行龙飞凤舞的草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眼前的画竟与挂在石达开书房中的画分毫不差,纪风涯心中惊异,道:“这画——”

“昨晚叶博士和我通过电话,将你这些天的经历详细地告诉了我,希望我能解答你心中的困惑。考虑再三后,我决定告诉你一些事情。”堂馆长从办公桌上的保险箱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长方形锦盒递给了他,“你先看看这个。”

纪风涯好奇地接过锦盒,打开一看,竟是一叠刻薄薄的玉片,长约15厘米,宽约3厘米,共有12片,用金丝串起来,精巧别致,令人爱不释手。玉片晶莹剔透,看那质地应该是极品蓝田古玉,上面刻有一行行飘逸空灵的小楷。

“玉哀册?”纪风涯的眼里闪过一丝异色。

古时帝后下葬时,通常会将祭文刻在竹片、木或石片上,放在死者的棺木中,以证明墓主人的身份,称为“哀册”。而刻有文字的玉片,用金丝串起来,则称“玉哀册”。

“纪先生果然见识广博。”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便是南宋神宗之后向皇后的‘玉哀册’。”

不知这向皇后与龙舌琴有何干系?纪风涯心中好奇,捧起那玉哀册细细读了起来。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名锦瑟,荆湖南路昌江十六都人,祖籍淮阴。精乐律,犹善琴音。仁宗称其琴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神宗亦盛赞之,曰,闻卿琴音,朕虽死而无撼。元丰五年,鸾驾亲征,以琴音为兵,于庆州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流芳后世。

以琴音为兵?他立即明白了二者间的关系,道:“莫非这把琴,便是传说中的龙舌琴?”

堂馆长点了点头,道:“《梦溪笔谈》中提到,黑水之西有一座夜来山,山上有一座射龙庙,庙里珍藏著一具龙舌,其形如剑。据野史记载,当年沈括在四川游历时,将那枚神秘的龙舌带回,献给了宋神宗。神宗大喜,以龙舌为琴身,西域天蚕丝为弦,制成了一把琴,赠给了向皇后。向皇后精通丝竹管弦,在音乐上造诣极高,她用那把龙舌琴创造出了许多美妙的音乐,然而,奇怪的是,听过那音乐的人,不是死了,就是疯了。那把琴因此被视作不祥之物,藏在了深宫之中。而关于琴音杀人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半个世纪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龙舌琴随宫中珍宝一同运至临安,藏于深宫,置之高阁。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南宋灭亡之际,老臣陆秀夫回忆起那把可以杀人于无痕的琴,希望能借助它的力量击败元军光复宋氏,于是委托长子陆云潜入深宫,将龙舌琴秘密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