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37

第37章 文集类(15)

晋山世稿

《晋山世稿》,朝鲜姜希孟编,收录晋山姜氏三代姜淮伯、姜硕德、姜希颜的诗文事迹及有关纪念文,全书包括姜淮伯《通亭集》、姜硕德《翫易斋集》和姜希颜《仁斋集》三人文集。三人中姜硕德和姜希颜皆生活于朝鲜时代,故本书仅概述姜淮伯诗文事迹等。

卷首申叔舟“晋山世稿叙”,盛赞锦山姜氏三代以文章立名,称姜希颜之弟收拾家籍和人之传诵,编成此稿,请序于申叔舟。又有崔恒和郑昌孙二序,亦称赞姜氏家学。并载姜希孟所撰《通亭先生都巡问使姜公行状》,记载姜淮伯生平事迹及宦游经历。

姜淮伯《通亭集》,全书不分卷,依次收录“通亭先生都巡问使姜公行状”,记载姜淮伯生平事迹、宦游经历等。姜淮伯,字伯父,号通亭,自幼聪警绝人,过目成诵,词藻过人,辛禑初登第,师从权近受性理之学,官职累迁成均祭酒、密直提学副使、签书司事、密直司事、大司宪等。曾上书论修佛寺及用图谶事,并与郑梦周、李崇仁等建议革胡服,后因郑梦周狱,被贬谪。姜淮伯虽与权近、郑梦周、河崙、李崇仁等皆有交往,倡导性理之学,并受到权近的称赞,但也曾遭金子粹的弹劾,李朝建立后,又曾任鸡林府尹,所以他与杜门洞诸贤在思想观念上并非完全趣同。

《通亭集》主要收录姜淮伯诗,有“有惑”、“秋雨叹”、“夜如何其”、“次木庵老禅韵”、“昭阳江行”、“南迁道过汉阳蟠松憇其阴因记所闻”、“阅宗德书”、“次河浩然亭白鸥吟”、“行景灵殿朔祭”、“晓发安州”、“过开州站”、“因雨留平康”、“洪川横城属县新置监务”、“赠宋献纳”、“憇连谷县小亭”、“上圃隐郑侍中”、“寄李代言”、“过大岭”、“有感”、“梧桐”、“宿龙嵓寺”、“次罗光州韵”、“送明使赍诰命印章到国还京”、“客中书怀”、“诗上六宰公”、“辞职寄故人”、“次金城东轩韵”、“京书至升拜政堂诗以记之”、“次河清风韵”、“偶题”、“预原”、“次壁上韵”、“次义州馆壁上韵”、“客过旅顺口”、“奉天殿早朝”、“夜发狼川”、“江陵府闻倭警”、“镜浦”、“次凌虚亭韵”、“铁原北宽亭”、“过弓王故都”、“原州六上偶题”、“题金化县”、“上书辞职不允”、“偶吟”、“代人书怀”、“次旌善楼”、“贺郑侍中”、“次梅川韵”、“春日寄昆弟”、“题梦泉寺”、“赠石庵”、“寄石庵”、“次鸡林倚风楼韵”、“上松轩侍中”、“读《马援传》”等九十余首。大多数为写景抒怀之作,也有不少是交游唱答之作如“上圃隐郑侍中”、“寄李代言”等,还有读史感叹,如“读《马援传》”。

铁城联芳集

《铁城联芳集》,朝鲜李周桢编,共三卷,为铁城李氏李嵒、李冈、李原祖孙三人的诗文合集。铁城李氏为高丽时期的望族,自李瑨(后人称及第公)及第不仕,后代子孙联世登科,并有显名。

文集卷首有《郑宗鲁序》,叙述李氏世代才学功名及李氏后人李陆(宜秀)与宗族后人策划合编李嵒、李冈、李原文集并请郑宗鲁作序等事。该书编者李陆亦撰有一序。李陆为李原之孙,该序撰于成化丙申(1476年)。据李陆所言,李嵒(杏村)本有诗文流传,后家藏遗稿佚失殆尽。李冈本有诗集《平斋杂咏》四十首,李原本有诗集《容轩杂咏》诗凡二百三十一首,又大多亡失。至李陆之父时,搜罗存稿,由李陆编辑刊行。李陆又将高丽恭愍王亲画之李嵒(杏村)影像与李冈诗文合编,请序于徐居正(达城),并用徐居正所取书名,成《铁城联芳集》。李陆序后又有《徐居正序》,亦叙李氏文才政行。又有“铁城李氏族谱图”,记李氏历代世系。

其后有李穑撰“文贞公墓志铭并序”、“文敬公墓志铭并序”及徐居正撰“襄宪公神道碑铭并序”。分别记载李嵒、李冈、李原生平。李嵒(1295~1363),初名君侅,字翼之,后改名嵒,字古云,号杏村,身后定谥号文贞,晋州固城县人。年十七登第,历官秘书省校勘、秘书省郎主簿、丹阳府佐都官、典仪令、密直司代言、成均馆大司成、枢密同知、左政丞、都佥议侍中等职,两知贡举。恭愍王朝又曾为都元帅,有平乱功,才兼将相,诗文书法皆被称绝妙。

李冈(1332~1368),字思卑,号平斋,初名纲,李嵒之子,谥号文敬。十五岁登第,以文章节行名世,与当时名士李穑、韩修、廉兴邦为至交。历官庆顺府丞、兵部员外郎、门下省司谏、吏部郎中、户部侍郎、密直司代言、庆尚道按廉使、内外制官、密直副使等,职至大提学,官至奉翊大夫。其在庆尚道按廉使任上,正值红寇之变,高丽京城失守,恭愍王举朝南迁入其辖地。李冈安抚人众,为平定国难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十六岁而殁。李原,字次山,号容轩,生于1368年,李冈之子。十八岁登第,主要仕旅生涯皆于朝鲜王朝。

文集卷之一收录李嵒及李冈诗。李嵒诗辑为《杏村先生逸稿补遗》,共有“寄息影庵”、“夜制”、“清州拱北楼”、“元岩驿七老谦集诗”四首。所录李冈诗,辑成“平斋先生诗集”,共有“省中次诸郎诗”、“省中次山水图诗”、“次吴散骑宅芍药宴诗”、“次诸公贺许中书佺诗”、“戊戌冬到金城村次朴郎中韵三首”、“冬至日留金城村偶作示妻侄郑进士枢”、“直竹堂有作寄刘少卿”、“送郑清风枢次牧隐先生韵”、“次清风诗韵二首”、“诗邀河郎中”、“立秋前一日与田郎中禄生同宿”、“赋来字送妻兄赴尚州”、“扈从尚州次秦州判事家清风亭诗韵”、“送崔持平德成分司旧京次郭议韵”、“清州拱北楼应制诗次诸公韵”、“次朴总衡诗寄庆尚廉使李中书宝林”、“次郑清风枢风雨诗韵”、“次郭谏议诗”、“贺河殿中侍郎”、“清道郡村家偶作”、“次摩利山斋室板上韵二首”、“斋宫有作示同斋诸僚”、“与诸公会贤圣寺峰头二首”、“早春次诸相国赋廉侍中宅盆梅”、“访朴常侍大杨壁上有续兰亭会记慕而有作二首”、“夜饮次金承旨韵三首”、“陪诸公游中和堂诵一斋相国诗次其韵”、“中和堂又书”、“送河南郭检阅使还”、“金状元挽词”、“王代言宅席上”、“柳侍中花房盆梅”等40首。卷之一以下为李原诗,已入朝鲜时代,故不叙。

丽韩十家文抄

《丽韩十家文抄》,朝鲜金荣泽、王性淳编,金荣泽集高丽贤儒九家文抄,王性淳又加金荣泽文,为十家文抄。

卷首有梁启超、王性淳序,叙述了金荣泽编辑该书的过程。卷一收录金富轼文,有“进《三国史》表”为其完成《三国史记》编撰后所上表、“惠阴寺新创记”记载高丽睿王令新修处于峰城县境内交通要径之惠阴寺,以解决此地荒远而不利行人的情况一事;“金居柒夫传”记载新罗人金居柒夫往高句丽随惠亮学法事及在新罗仕宦经历;“金后稷传”记载新罗大臣金后稷事迹;“温达传”记载高句丽平原王之女嫁乞儿温达,助其成就大业事;“百结先生传”记载一以琴为乐的不知身世者事迹等。

卷二收录李齐贤文,有“上元伯住丞相书”上书丞相言民情国事;“上征东省书”致征东行省相国上书劝阻元使执高丽往燕京,并叙高丽忠臣于元朝的往事;“送辛员外北上序”叙述辛侯求学入仕及出使元朝,众人饯行事;“《栎翁稗说》前序”叙述《栎翁稗说》编撰过程,并叙取此书名之原由;“送大禅师瑚公之定慧社诗序”叙述禅师瑚公游历中国之京城、江浙四川二广甘肃等地,受命主持定晦社等事;“金书密教大藏序”叙述判内府寺事罗英秀奉教刊行密教大藏经事;“重修开国寺记”叙述高丽太祖创开国寺,慈竹大师率众修葺等事;“云锦楼记”叙述权侯于京城之南择地见云锦楼事。

以下皆为朝鲜时代士人之文,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