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24

第24章 文集类(2)

第一卷现存宋哲宗诏书、宋朝僧人答辞等文七篇。第二卷现存宋朝僧侣净源法师致义天书信五通。第三卷存目宋朝僧侣致义天书信十一通,现存九通。第四卷现存宋朝僧侣致义天书信五通。第五卷现存宋朝僧人致义天书信八通。第六卷现存宋朝僧侣致义天书信十四通。第七卷现存宋朝僧侣致义天书信十通。第八卷现存高昌、辽朝和宋朝僧侣、官员致义天书信十通。第九卷共共存记文、赞语三篇。《大宋重修楞严大师塔记》为章衡撰写。第十卷,《诗一》,现存宋朝僧侣致义天诗十七首。第十一卷,《诗二》,现存宋朝僧侣、官员,以及辽朝僧侣致义天诗二十首,其中有苏轼、杨杰诗。第十二卷,《碑一》,收《灵通寺碑》。碑文为金富轼奉高丽国王之命而作,成于1125年。记述了义天的生平,出家经过,入宋求法及回国后传扬佛法之经历等。第十三卷,《碑二》,收《仙凤寺碑》。该碑文在义天生世、入宋求法之过程及回国后传法活动方面不及《灵通寺碑》详实,但其从新罗、高丽佛教传承发展沿革,记述义天在高丽佛教传播和发展上的贡献。

外集所载宋朝、辽朝皇帝、官员和僧侣致义天的诗文,反映了义天在中国的活动,以及与中国皇帝、官员和僧侣间的交往,特别是其中中国僧人致义天的诗文书信,提供了两国佛学及其他民间经济文化交往具体途径和方式的记载,很多资料是正史和其他史籍所无者。第十二卷及第十三卷的碑文详细地记载了义天在宋活动的记载也偏详于其求法事迹,其所学各宗各派及所访高僧大德之事,以及其回国后的事迹也主要述在高丽佛学上的贡献,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西河集

《西河集》,高丽林椿诗文集,全书共六卷。林椿,字耆之,高丽毅宗·明宗年间人,善诗文,当时与李眉叟等齐名,然屡举不第,一生不仕,郁郁不得志,困苦流离。李仁老得其遗篇,镂版刊行。

卷首有李仁老序,称赞林椿诗文得苏黄之遗法,有骚雅之风骨,称其为布衣雄世者一人而已。又有崔锡鼎重刻序及赵泰亿重刻序,称赞林椿文辞“生负绝艺,大鸣于世”,并叙述了一僧人掘地发现盛装《西河集》之铜尊,后为清道士人所有,西河之后人访求,重新刊行等事,又感叹林椿诗文雄博宏肆,而不幸遭难,命运坎坷之经历。

卷第一收录古律诗“李郎中茶店昼睡”、“谢人以笔墨见惠”、“题天院柳光植家橙”、“七夕”、“盘松歌”、“谢人见访”、“八月十五夜”、“用前韵赠演之”、“记梦”、“赠眉叟”、“寄益源上人”、“寄友人”等六十一首。

卷第二收录古律诗“次韵赠李上人觉天”、“次韵李相国见赠长句”、“书怀”、“寄北原鸡林先生”、“次韵金蕴观音院”、“赠月师”、“书莲花院壁”、“过长湍”、“赠皇甫若水”等六十三首。

卷第三收录古律诗“代书答金秀才”、“作诗贺李状元眉叟”、“法住寺堂头惠纸笔”、“与眉叟会同湛之家”、“夜会湛之家,探得闭字”、“次友人见赠诗韵”、“诸公饯皇甫若水赴中原书记”、“贺洪仁演得第”、“戏尚州妓一点红”等五十首。林椿诗作主要是咏物抒怀和交游唱答之作之作,与政治活动几无关涉,但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交游方式和生活状态。

卷第四收录书简“上李学士书”、“代李湛之寄权御史”、“答同前书”、“答朴仁硕书”、“上吏部李郎中荐徐谐书”、“与皇甫若水书”、“与眉叟论东坡文书”、“答灵师书”、“上李学士书”、“上刑部李侍郎书”、“与王若畴书”、“与皇甫若水书”、“与赵亦乐书”、“同前书”、“与湛之书”、“寄山人悟生书”、“与契师书”、“与洪校书书”等十八通。

卷第五有“中秋会饮序”、“浮屠可逸名字序”、“送李眉叟序”、“送咸淳赴翼岭序”、“送皇甫沆赴忠州序”、“送志谦上人赴中原广修院法会序”等“序”六篇。“妙光寺十六圣众绘象记”、“小林寺重修记”、“画雁记”、“逸斋记”、“足庵记”、“东行记”、“麴醇传”、“孔方传”等记、传八篇。其中“麴醇传”、“孔方传”以拟人的方式写了酒和钱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卷第六收录“上金侍郎启”、“谢金少卿启”、“贺新及第崔启”、“上吴郎中启”等启十五篇,“祭金尚书文”、“祭皇甫源文”等祭文六篇。

后有崔瑀贞祐十一年序,叙述了李眉叟搜集林椿残稿,将文集编辑刊行等事。又有申维翰和林载茂跋,叙述了文集重刊过程。

东国李相国集

《东国李相国集》,高丽李奎报诗文集,全书共四十一卷。李奎报,生于金朝大定八年(1168年),字春卿,号白云居士,黄骊县人,其父李允绥官至户部郎中,大定二十九年,年二十二,举司马试第一,大定三十年礼部试擢第。李奎报九岁能属文,时号奇童,以文思敏捷见称于时。既长,经史百家佛道之学无不遍览,诗文独步三韩。承安三年任全州牧,后历任直翰林院、千牛录事参军事,其仕途坎坷,年四十六仍为八品,后从八品官越次升为宰丞,累官至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太尉等。多次奉敕撰写上中国表章。

卷首有李需序一篇,及《年谱》一篇,记载了李奎报诗文才学和一生经历。第一至十八卷共收诗赋一千余首,其中卷第一收古赋六首、古律诗三十六首,卷第二为古律诗八十余首,卷第三收录古律诗五十余首。卷第四咏史诗四十三首,卷第五收录古律诗四十四首。卷第六收录古律诗九十二首,卷第七收录古律诗六十首,卷第八收录古律诗四十九首,卷第九收录古律诗六十一首,卷第十收录古律诗七十八首,卷第十一收录古律诗七十首,卷第十二收录古律诗五十三首,卷第十三收录古律诗七十一首,卷第十四收录古律诗七十三首,卷第十五收录古律诗五十六首,卷第十六收录古律诗七十九首,卷第十七收录古律诗六十九首,卷第十八收录古律诗七十首。李奎报的诗题材广泛,有写景咏物、交游唱答,也有读书感悟,花鸟虫鱼、四时心境不论巨细皆入其诗,其诗歌成就代表了高丽诗的最高水平。

卷第十九“杂著”,收录上梁文、口号、颂赞铭等文四十余篇,其中“晋康侯邸迎圣驾,次教坊致语口号”、“皇子公主封册宴礼教坊致语口号勾合曲翰林奏呈”、“晋康侯邸迎圣驾,次教坊呈瑞物致语并序各颂”、“圣皇朝享大庙颂并序”、“平契丹颂”等都是上中国的颂词。第二十卷为“杂著”,收录韵语、语录、传等文十三篇。第二十一卷“说序”,收录“说”十二篇,“序”及“跋”十四篇。第二十二卷“杂文”,收录“论”、“议”等文十六篇。卷第二十三及卷第二十四收录“记”二十二篇。卷第二十五收录“记”三篇、“榜文”四篇、“杂著”包括结社文、修补文、告文等四篇。卷第二十六及卷第二十七收录“书”及“启”三十二篇。

卷第二十八“书状表·邻国交通所制”,收录“蒙古兵马元帅幕送酒果书”、“蒙古国使赍回上皇大弟书”、“谢蒙古皇帝表”、“蒙古国使赍回上皇帝表”、“蒙古行李赍去上皇帝表”、“国衔行答蒙古书”、“同前答儿巨元帅状”、“淮安公答同前元帅状”、“送蒙古国元帅书”、“送撒里打官人书”、“答河西元帅书”、“淮安公答河西元帅书”、“送其官状”、“答蒙古官人书”、“答沙打官人书”、“上都皇帝起居表”、“陈情表”、“同前状”、“送晋卿丞相书”、“答沙打里书”、“送蒙古大官人书”、“答蒙古大官人书”、“上大金皇帝表”、“密告女真汉儿文”、“蒙古皇帝上起居表”等上蒙古和金朝书表二十余篇。“答东真别纸”、“和州答对境镇州牒”、“送晋卿丞相书”、“送唐古官人书”等本国书四篇。在“答东真别纸”中,作者称“夫所谓蒙古者,猜忍莫甚。虽和之,不足以心之。我朝之与好,非必出于本意”,“势有不得已”,反映了高丽在与蒙古接触初期的复杂心态。

卷二十九收录“表”二十三篇。卷第三十收录“表”、“笺”、“状”等三十一篇。卷第三十一收录“表”二十四篇。卷第三十二收录“状”七十二篇。卷三十三收录“教书”、“批答”三十篇。卷第三十四收录“麻制”、“官诰”等三十五篇。卷第三十五收录“碑铭墓志”六篇。卷第三十六收录“墓志”、“诔书”九篇。卷第三十七收录“哀词”、“祭文”二十七篇。卷第三十八收录“祭文”等二十余篇。卷第三十九收录“佛道疏”、“翰林修制”等五十余篇。卷第四十及卷第四十一收录“释道疏祭祝”等文一百余篇。

“东国李相国集”编成之后,又得李奎报遗逸及新作诗八百四十七首,杂文五十篇,编成“东国李相国后集”十二卷。卷第一至卷第十收录古律诗。卷第十一收录“赞”十三篇、“序”二篇、“记”三篇、“杂议”四篇及“问答”四篇。卷第十二收录“书”十一篇、“表”二篇、“杂著”八篇、“墓志”二篇。后附郑芝、李需撰李奎报墓志铭两篇。

李奎报以科举入仕,历任地方和中央官职,又是一个性情率意的士大夫,其文集是研究高丽时代政治史和士大夫生活的珍贵资料,其中收录的与蒙古和金交往的文书对研究高丽的对外关系颇有价值。

南阳先先生诗集

《南阳先先生诗集》,为高丽白贲华诗文集,分为上、下二卷。白贲华(1180~1224),字无外,蓝浦郡人,少力学,工属文,年十九省试及第,泰和六年(1206年),籍属内侍,在国王左右十九年,主文翰,历官勾覆院判官、秘书校书郎、卫尉寺主簿、少府寺丞、阁门祗侯、尚书礼部员外郎、京山府副使等。该文集是高丽前期现存不多的几种文集之一,对于研究高丽前期历史有重要意义,但藏书阁藏本多散佚。

卷首有“南阳先生诗集序”,撰者不明。卷上收录白贲华诗,现存七十一首,尚能辨其标题者有“次韵崔相国娱宾亭”、“送()照上人之汉山”、“寄题安阳住华亭次李郎中韵”、“冬十月二十有一日会饮西明房因李处士韵醉题二首走笔”、“西湖泛舟到见佛寺次诸贤韵”、“次韵寄东界营主李尚书实椿二首”、“次韵王郎中赠柳枝二首”、“寄赠陇西天院”、“夏日寄林秀才兼简太原文长老在愿庵”、“访正阳禅老偶书壁上”、“夏日与李翰林春卿文长老游龙兴寺”、“次韵文秀才春楼有感”、“御楼醉西施”、“偶书兴善寺上房”、“和闵同院题金禅师房壁”、“次李翰林元胄醉题六言”、“次韵诸公题慈悲岭楼”、“用膺公舍次崔按部诗韵”、“次韵答西海李按部三首”、“到续命寺忽观壁上先人所题数首诗,次其韵留于板尾”、“因斋事到正安寺有作”、“次韵答堂头禅老二首”、“过龙泉驿三首”、“苏复西海日次韵合城使孙舍人得之所赠二首”、“追和先人白合花呈崔承制并序”、“答金将军所赠”、“到兴义驿有作”、“解歌”等。

卷下收录诗,现存诗四十九首,主要有“题古阜县客舍并序”、“次韵南景福寺留题”、“次韵伽耶寺”、“次韵咸阳壁上”、“短歌”、“本净”、“奉答二首”、“和西院歇禅师风瓯颂”、“吴先生见和复次韵二首”、“崔处士见和复次韵二首”、“次韵题拯沦寺”、“次韵长兴府客舍留题”、“次韵题五台寺三首”、“次韵题穿堰寺”、“次韵题海印寺”、“次韵题凤栖寺”、“陕州南楼席上赠别太守”等。另有高丽名臣李奎报撰“京山副使尚书礼部员外郎白公墓志”,叙述了白贲华的生平事迹和宦游经历。

梅湖遗稿

《梅湖遗稿》,高丽陈澕诗文集,全书不分卷。陈澕,号梅湖,洪州人,有俊才,善属文,尤工歌诗,幼年时奉制做潇湘八景诗,其诗即与李仁老诗俱为绝唱。其文思之敏捷,与李奎报齐名。高丽神宗时登司马第,后举进士,历任内侍、学正、知制诰、正言、知公州事等职。曾以书状官出使金朝。

卷首有黄景源、南泰普、李英裕所作序,叙述了陈澕的生平才学,并通过陈澕“西华以萧索,北寨尚昏蒙。坐待文明朝,天东日欲红”一诗,阐述陈澕的华夷正闰观,称其知先宋之为中国。又收录崔粹翁撰“梅湖公小传”,记载陈澕的生平事迹和宦游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