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5189000000021

第21章 佛慈制药大事记

一、创立初期

1929年,创始人玉慧观先生在上海闸北区同济路164号创立“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取“我佛慈悲,药物普救众生”之意,命名“佛慈”厂名,取佛光普照之意,命名了“佛光”商标。

1931年,佛慈产品出口到日本、东南亚一带,以“选材道地、加工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受到海外华人的青睐。

1933年,撰写佛慈大药厂《改良国药计划大纲》,设立佛慈中药研究所,依据药理药学实验数据,制定了我国中药浓缩丸质量标准,在《科学国药》第一集刊发,向社会公布。

在上海西藏中路39号设总发行所销售佛慈药品。

1934年,采集贵、云、川道地药材,聘请德国、日本专家进行药理科学实验。

1936年,出版佛慈《科学国药》第三集,对浓缩丸进行广泛宣传,社会政要为佛慈宏扬国药之精神所感动,纷纷题词,支持勉励佛慈发展国药。

二、战乱年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佛慈天津分行被迫关闭。

1940年6月,日本豪商仗势霸占了觊觎已久的佛慈总发行所。

1941年,上海沦陷,总经理冯明政先生辗转经昆明至重庆,在重庆江南区海棠溪创建“重庆佛慈药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几经周折收回佛慈大药厂和总发行所。

1946年5月,上海佛慈药厂恢复生产,总发行所开始营业,与重庆佛慈药厂呈遥对并立之势。

1946年,在武汉中山大道1399号筹建汉口分行,经销上海、重庆两厂产品。

三、恢复时期

1949年,上海解放后,香港分行开始独立经营。

1949年9月,上海市军管会派员来到佛慈大药厂。

1951年,重庆佛慈药厂和汉口发行分行关闭。

1953年,佛慈创制了无色素当归浸膏片,载人《上海市医药产品规范》,上海佛慈大药厂产品工艺取得巨大成就。

技工熊锡金先生自行设计加工安装了滚筒式割丸机;真空干燥箱,用大型真空浓缩锅更替了小型锅。

1954年,熊锡金先生荣获上海市劳模称号。

1954年,聘请李凯女士为药师,负责工艺技术工作。

1955年,技工熊锡金先生自制了从药渣中回收酒精的蒸馏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酒精,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1955年,技工熊锡金先生发明的割丸机,经上海医疗器械厂绘图后将机器图纸出口支援越南。

1955年,总经理冯明政先生患病去世,玉仁虹(玉慧观之女)出任总经理。

1955年11月,上海市制药工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迁兰变化

1956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利用甘肃当归优势及丰富的药材资源,报经国家化工部同意,佛慈厂迁入兰州,39名工人随企业迁兰。厂址:兰州市酒泉路157号。

1956年9月6日,佛慈在兰州正式投产,企业改名为“兰州佛慈制药厂”,商标沿用“佛光”。隶属兰州市工业局,出口业务继续由上海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经营,出口产品仍然沿用上海佛慈大药厂厂名。

1958年,职工人数增至180人,产品增加到近百个品种,以丸剂、酊剂、膏剂、水剂、西药片剂为主。

1962年,兰州市城关区健民制药厂并入佛慈。

五、“文革”十年

1966年,“兰州佛慈制药厂”被易名为“东风制药厂”、“兰州中药制药厂”,“佛光”商标被当作“四旧”破除,改为“岷山”商标。

1970年,佛慈制药厂从酒泉路157号搬迁到黄河北盐场路44号。

1972年,王震同志以国务院业务组负责人身份来厂视察,王震在参观后说:“中药很有发展前途,‘佛慈’是个老企业,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省、市政府要好好扶持佛慈。”(兰州市档案馆资料记载)

1973年,完成产品复方杜鹃片的研制。

对常年生产的89个中成药品种经过科学合理地总结,再一次编制了佛慈制药《产品规范》,将产品处方、质量控制标准对外公开,为同行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方便。

六、新的起点

1978年,佛慈复方杜鹃片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奖状。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佛慈制药厂名列全国19个重点中药厂之一。

由佛慈制定或提出,经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复核后,32个品种的浓缩丸生产标准先后收载于《甘肃省药品标准》(1978年版)。

有80个品种的浓缩丸生产标准收载于《甘肃省药品标准》(1988年版)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至二十册)中,共收载了47个品种。

1979年,外销业务由甘肃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经营。

1980年,佛慈当归丸获得甘肃省优质产品奖。

1981年6月,恢复使用“兰州佛慈制药厂”厂名。

1981年,佛慈金匮肾气丸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1983年,佛慈制药厂成为国家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之一。

1983年,当归浸膏片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

1984年,实行厂长负责制,提出“以严治厂、以优制胜、以销促产、以新发展”的经营方针,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的发展思路。

1985年,佛慈当归丸获国家优质产品奖。

七、改革开放30年

1986年,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1987年,全面推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三级质量管理、二级检验分析制度,实行质量系数法考核计奖。成立“兰州市中药研究所”。

1988年,确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以服务为宗旨”的经营策略。

1989年,先后在上海、深圳、海南、南宁、西安、温州建立经销部。

1991年,经济效益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名列甘肃省大中型企业第16位。

1991年,获自营出口权,首次独立经营中成药出口业务,增加了中药浓缩粉品种。

1992年,被国家劳动部列为百家岗位技能工资试点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实行企业内部全员劳动合同制。

1992年2月28日,中美合作经营的南北药业公司成立,作为甘肃省医药系统第一家合资企业,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1992年,中药研究所获准进入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与美国美威行贸易公司全面合作,成立中美合资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

1994年,攻克日本全浸膏丸和全细粉丸的工艺技术难关,为扩大日本市场销量,增加创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1996年,GMP制剂车间竣工投产,并通过澳大利亚TGA组织GMP认证,产品在PIC成员国得到认可。

公司质量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质量管理检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7年,佛慈浓缩丸系列中成药经评审被认定为“陇货精品”。

提出“天人合一”企业理念,倡导和谐统一的价值观、行为准则。

1998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履式光丸助选机,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1999年,通过中国FDA GMP认证。

2000年,佛慈麦味地黄丸、鞣酸小檗碱原料及制剂、复方贯众阿司匹林片等11个品种由地方药品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其产品质量标准被收载于《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

2001年,首次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播产品广告,培育出公司拳头产品——佛慈六味地黄丸。

2002年,甘肃省出现第一条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大街——“佛慈大街”;启用新包装,对产品实施双商标保护措施。

2003年,名列甘肃工业60强。“佛慈”商标在美国成功注册。

2004年,花百胶囊获得国家六类新药证书。

2005年,着力开发乌克兰市场,在该国完成40种药品的注册。

2006年,贾朝民董事长代表佛慈与兰州市安宁区政府签订“佛慈医药工业园区”征地协议。

2006年12月19日,通过日本厚生省GMP认证。

2006年,独立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中药新药花百胶囊及其他12个特色产品,成为国家药品注册标准。

2007年,提出“营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三大创新思想。

2007年7月,经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启动佛慈(IPO)股票首发上市工作。

实施CIS战略。确立“国药佛慈,慈心好药”核心广告语。

2008年,全面实施“营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发展战略。

2009年,佛慈安宁医药工业园区开工建设。

佛慈《科学国药——用药指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