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5188900000031

第31章 辅导员日常工作———大学生学风建设(1)

一、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从大学学风建设的视角观之,可以这样认为:学风是学生的求学、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治学之风,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学、管学之风,学校领导的办学、导学之风的总和。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净化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

大学的学风并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状态的外显,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品格、大学理想的外化,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是大学理念的展现,人文精神的彰显和人的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生成。

二、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

大学的学风并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状态的外显,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品格、大学理想的外化,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是大学理念的展现,人文精神的彰显和人的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生成。

1.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为大学理念的展现

所谓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本质的深层次的思考,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的教育观念和哲学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理念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专业设置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 我们经常感叹大学的学风出了问题,抱怨大学学风建设的措施不力,批评有的大学充满了官风,缺少学者气;有的大学充满了平庸,缺乏创新机制;有的大学功利性太强,掉进了钱眼里;有的大学学术自由不够,学术责任不强。 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与大学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大学理念的核心也是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该追求什么的问题,是以学为尊,还是以官为尊、以钱为尊的问题。 大学理念反映着根本不同的治学精神和指导思想,是大学的根本和灵魂,它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的文化, 也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学风建设的质量。

当然,此处我们提及的对大学是什么,以及大学该追求什么的回答,并不是指口头上的、文字上的,而是指深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积淀在学校文化的不同层面,实际影响大学人治学过程中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理念、思想和文化底蕴。

2.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为人文精神的彰显

大学的学风建设,在本质上是人文的、道德的、情感的、精神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证, 一是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的, 科学、知识、技术本身是无生命、无思想、无情感、无精神的,只有内化为人的需要、人的认知、人的情感、人的世界,才赋予了精神的属性;因此没有人,也就没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身就是属人的,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人文精神。 其二,就涉及人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涉及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问题。大学的学子们在学校里读书,求知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科学、为了知识、为了技术本身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知识与人的意义的关系以及知识学习者的生存状态。传统的知识观仅关注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即知识的外在价值,而不关注知识对人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养成中的内在价值, 以致使知识成了外在于人的目的,好像不是知识为了人,是人从属于知识;知识被置于支配人的地位,控制了教育、控制了课堂、控制了人;人在与知识的交往过程中,要么忍受精神的痛苦,为知识所支配,要么走向知识的反叛。而现代人本主义的知识观呼吁人们批判知识对人的心灵的压抑,不再满足于“发现知识”和“占有知识”,而是要“探寻和构建知识与人的意义的关系”,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知识观,迈向人的意义世界。 所以,学风建设的本质不在知识,而在人不是在科学世界里,而是在人文世界中;在于人的意义和情感世界,在于人与科学、技术、知识之间,一种合理的、科学的,也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意义关系的建构。

3.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是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创造和生成

因为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生存和生活的方式和状态,大学学风建设的过程,既是人获取知识、找寻真理、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人的生活和生命意义不断创造和生成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观将学生视为一个认知者,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割裂开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把教育看作是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准备。 现代的教育观则认为:人生没有准备阶段,一个生命的个体从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人生。 我们不需要为学生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也不需要为教育做准备的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没有理由把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从生活中剥离出来长达十几年之久,然后又把他再突然抛进生活之中去, 我们应该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存在,将教育过程视为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建构、生命体验和生活意义创造与实现的生成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的学风建设,学风的状况和质量就不仅仅限于学生认知的层面,而具有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具有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生成性。 大学学风建设的状况和水平,也就在本质意义上反映了人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质量和水平。

三、当前大学存在的主要学风问题

当前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理想,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但是,我们应看到大学里也存在着学风不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 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心中无理想,以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会考虑怎样过好短暂的大学生活,更不会去考虑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有些大学生由于受经济改革进程中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功利主义色彩强烈,认为上大学只是为混张大学文凭,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根本不在乎。 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学习风气很差。

(2) 学习目的不正确,对学习的课程有所取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学习期间,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出路和未来进行过理性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只重视对自己有用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对高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有目的的侧重和取舍。 有些学生为了集中精力考研或考各种资格证,对一些课程忽视甚至放弃。 这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学风建设的连贯性。

(3)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控力差。

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自我评价很高,但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大学生虽然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打算,但是由于缺乏自控力或控制力相对软弱,导致对自己要求放松。 这样导致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玩游戏、看小说等,贪图玩乐,追求享受,白白浪费了青春时光,严重破坏了学风和校风。形成以上学风问题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学生缺乏理想,缺乏追求,没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没有爱岗敬业精神。有些大学生则是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学风衰退,当然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责任。 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上课应付学生,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不力或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大学生的育人工作,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学风的不正。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的学风,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 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习纪律松懈,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松弛,违纪现象屡见不鲜。

四、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是培养和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

从教学水平评估的角度来看, 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校园环境与氛围。

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

(2) 规范化的日常学生管理。

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学风优良的学校一定有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完善的工作制度,规范化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

(3)第二课堂活动情况。 学生的优良学风是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 文化、 社会实践和其他的素质教育活动。

(4) 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

许多学校开展了内练素质、外练形象的塑形象工程,通过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神面貌。 所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努力应该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而言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