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决定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为人民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受市场经济消极作用、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多样化等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 从领导主体上看,存在着“上热下冷”的倾向问题。
从整体上讲,党和国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对于高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等。 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高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德智体美教育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在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伴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专业理论教学,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如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压缩课时、减少经费投入、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 从教师主体上看,缺乏解决学生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或主导,但长期以来,一方面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师人数偏少的矛盾,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捉襟见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以科研成果为硬标准考核教师的氛围中,部分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 此外,社会上存在的追逐金钱、心浮气躁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这样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足于理论宣讲,缺乏解决学生深层次问题的能力,因而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部分学生认为学马克思主义与自己成人成才不甚相关, 相当部分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兴趣,甚至持逆反心理或否定态度,同时也表明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苍白无力的。
(3)从学工队伍主体来看,存在着重行政管理、轻思想教育的问题。
客观地讲,学工人员以较多的精力处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 以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的言行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见人不见思想”,忽视大学生深层次的理想、信仰、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
(3) 从大学生主体来看,存在着积极进取与信仰迷茫并存的思想政治状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积极进取、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主、平等、自主意识。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 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各种思想文化影响交织,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困惑和迷茫: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心理素质等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规范,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有的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
(4) 网络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由于社会转型不断加速,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挑战。
①网络双重人格现象,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的偏移。 网络双重人格是指个体在网络中和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较大反差甚至判若两人的人格表现。 许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行能够认真负责。但是,在网络中却把真实的“本我”掩饰起来,无所顾忌地表现出超现实的“非我”来。这表明,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双重人格的困扰,使他们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提出各种质疑和非难,甚至影响到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社会化程度、心理健康。
②教育模式的滞后,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单向正面灌输为主要模式。 然而,随着网络信息对政治思想领域的渗透, 那种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网络之中人们交往的角色是虚拟的, 这种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网络上的双向互动交流方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方式进行。 而现实情况表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还没有与网络手段及时接轨,还仍然停滞在前网络时代。
③网络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人的社会性本质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的,但网络交往是以“人机交往”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自我封闭的人际交往,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程度,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人际情感淡化,人际距离疏远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导致社会交往能力下降。 一些大学生整天整夜沉迷于网络聊天、网上游戏、网络浏览信息等,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为复杂的社会性课题。
3.坚持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尤为重要。
(1)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
人是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必须坚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相结合,扩展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过程、目标都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要突破过去的“以管理者和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在法律上保护,道德上尊重和心理上理解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学生是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取向和政治态度、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注意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要一味的批评和惩罚, 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合理行为进行纠正。
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社会主流的要求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外,学校其他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门课程、各个环节中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言行影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和品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学工人员的生力军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办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方面。 学工人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管理之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和服务意识,以大学生的生存、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要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参与的学生管理方式。 注重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和学生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接受教育,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4)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同时,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人文艺术景观建设,营造先进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对人的潜在影响既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纪律的约束来实现, 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感情、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间的距离,找到共鸣点,实现知行合一。学校除了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还要采取以下施:一是要在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丰富科学文化资源,增强学生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能力,抵制和识别各种伪科学和腐朽思想的能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二是要开辟校园宣传橱窗、宣传板,宣传科学、知识等。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5)立足前沿,勇于创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环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可用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富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健康生动、新颖思想政治工作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不断丰富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的信息,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由于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和传播的即时性, 它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时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他律”,忽视了对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他律”只有在引起学生内在感应时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而大学生是具有一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群体,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在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和水平上下工夫。 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潜力,提高他们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使大学生逐步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从而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的同时,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5) 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大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高校要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始终坚持“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要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个环节。 要进一步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全过程,并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全程服务、全程教育。
4.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由于部分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念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影响,价值取向不正确,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受西方敌对势力对思想和文化方面渗透的影响,产生动摇,再加上学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 一些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弱化等原因,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挑战。
(1)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①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稳定党员发展规模。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数量与质量统一的原则,坚持“早、管、严、用”的方针,保证党员队伍高质量地发展。 大学生党员流动快,从目前现状看,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较多,一、二年级的学生党员较少,一般是一年级教育,二年级培养,三年级发展,四年级毕业,在毕业班有时还有突击发展学生党员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 因此在党组织建设方面,要形成“早、管、严、用”工作方针。 “早”就是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早发展。 “严”就是指发展学生党员要严格坚持党员的标准,从德智体几个方面考察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入党,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成为战斗堡垒。 “管”是指为了切实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必须对党员加强管理和教育,严格党内生活和党的纪律,反对歪风邪气。“用”是指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应有作用。通过实际工作去考察党员,使他们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党员的实际工作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去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使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