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世界科技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
5188600000025

第25章 日本(1)

国土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

人口:1.278亿人(2006年10月数)

GDP:502.46万亿日元(约合4.6万亿美元,2005年)

人均GDP:35843美元(2005年)

货币名称:日元

财政收入:79.7万亿日元(7240亿美元,2006年)

财政支出:79.77万亿日元(7240亿美元,2006年)

外贸总额:122.6万亿日元(约合1.114万亿美元,2005年)

日本依靠科技创新迅速崛起的历程

日本是一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小国,资源缺乏,而且在二战之后几乎变成了一堆废墟,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依靠科学技术这一强大动力,创造了奇迹。

一、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主要措施

1.国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日本也是一个传统的重视教育的国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提出了“教育先行”的口号,确立了“教育立国”的国策,颁布了教育改革的法令《学制》,到二战以前,日本已形成了完整的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普及了高中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职业教育规模化,使日本的劳动者素质得到了巨大提高,为科技发展、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日本政府重视教育的另一重大措施是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将中国赔偿的3亿多两白银全部投资到了教育上,到1955年教育经费已达4370亿日元。此后,日本继续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到1980年,日本的教育投入每年达到13.9万亿日元。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使日本国民的素质也不断提高,目前,日本高中入学率达到93%,大学入学率达到43%。日本除重视普通教育外,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职业高中数量就占高中总数的70%。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都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所以他们很受企业的欢迎,一到企业工作就能很快胜任工作,使日本的企业能很快将引进和开发的技术投入生产。

2.政府重视对科技发展事业的统筹指导和支持

日本在科技发展中非常重视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一直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宏观指导和管理。首先,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制定,对科学技术有目的、有步骤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比较著名的计划有:以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为主要目的的“阳光计划”;以节能尖端技术为主要研究开发目标的“月光计划”;以电子信息、软件、生命科学、宇宙、海洋、地球、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技术大纲”等。此外,政府还面向全国10个大区推广21世纪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等。这些计划对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确立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政府制定法律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外国技术。1949年和1950年,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外汇法”和“外资法”,以及技术引进补助法等法律,促进了企业引进技术。政府还十分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再创新,制定“租税特别措施法”,鼓励企业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研制的新产品只要符合日本政府提出的重点新产品清单,就可以获得相当于研究开发该产品费用25%的税收减免。1956年和1957年,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和“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以鼓励机械和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到1971年,又制定了“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使日本机电产品迅速发展,驰名世界。1986年1月1日起,日本政府又制定实施了经过修改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把计算机程序、电路布局等软件纳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促进了软件、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三,是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从1965年至1980年,日本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增长了11倍,居世界各国之首。1986年增加到88903亿日元,居世界第二。

3.突出特色,注重发展“日本化”的技术

日本虽然走了一条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的捷径,但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技术都是“舶来品”,事实上,日本一直非常重视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发展并形成了“日本化”的技术。首先,日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资源优势。日本是个火山频发的国家,因此,日本就十分重视发展地热利用技术,目前,日本已具有世界最先进的地热电站和电热发电设备。日本是个岛国,海洋资源丰富,因此,日本就大力发展海洋技术,于1986年建成了3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海洋温差电站,现在利用海洋资源技术日本已走到了世界前列。除此之外,日本的太阳能、化工、造船、钢铁等技术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世界10大钢厂中日本占5家;世界30家最大造船厂中,日本占10家;

世界20家最大汽车厂中,日本占5家;日本的原子能发电技术世界领先,1982年,原子能发电量已经占总发电量的19.5%,仅次于美国;1985年,日本建成1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以来,太阳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供暖、发电等领域。

4.确立“科技立国”战略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和各界人士初步形成了“科技立国”的思路,1980年,日本通产省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中,第一次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思想:科技立国是日本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利用智力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提高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是日本的唯一道路。1981年,日本又为落实“科技立国”制定了两项重要制度,即“推进创造性科学技术制度”和“研究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制度”,从而把“科技立国”战略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由于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实施,日本的科学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技术强国。在微电子领域,现在日本已能制造在5毫米见方的硅片上集成度为100万个电子元器件的集成电路。在电子计算机领域,日本已发展成熟的第四代计算机技术,并开始研发第五代计算机技术和第六代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达到1000亿次/秒,使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认识、思考、推理和学习,接近人脑的智能水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本还成为“机器人王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世界领先,在目前世界上已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中,日本占70%。在新材料技术方面,日本十分重视开发精密陶瓷,广泛用于电子、发动机、原子能、宇宙飞能等领域,如五十铃和日野两家公司正在研制的全精密陶瓷柴油发动机,其燃烧率可以提高30%。

二、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二战后一度十分穷困,但日本迅速确定了“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等战略思想,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启示尤深。

1.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国家已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这无疑是十分正确和英明的。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引进技术仍然是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体制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技术和设备的重复引进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我国应当借鉴日本的经验,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确定一个专门的机构如科技部进行管理,避免多头引进。其次要加强科技发展规划的细化,分领域、分门类进行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如引进技术如果得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抵税,企业研究开发的费用可以抵税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和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

2.加大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日本科技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在科技发展的初期,当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动力、资金不足时,政府必须加大科技发展的投入,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006年,我国的科学技术研发总投入为3003亿元,占GDP的1.42%;政府投入1688亿元,只占GDP的0.8%。因此,必须加大政府的投入,使政府的科技开发投入达到世界通行的占GDP的3%左右的水平,这样,才能支持科技发展实行新的突破。

3.重视发展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与日本相比,人口多是我国的优势。但人口多必须要重视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人口资源优势才能变成科技经济优势。而把人口资源优势变成科技经济优势的途径就是教育。因此,要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全面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4.制定正确的策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路。日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化”技术。我国目前也在大量引进国外技术,但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相关政策还不够配套,动力不足,成果不多。因此,国家要确立正确的策略,避免走弯路。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支持引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路。

浅析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及措施

一、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及其新发展

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是战后日本科技战略的第二次战略选择,是考察战后日本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后以来,日本一直注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战后初期,日本的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为了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日本利用“后进国”优势,积极推行独具特色的“吸收型”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大力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与欧美国家间的科技差距,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政府为了继续巩固其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依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开始重新调整其科技发展战略,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1980年日本通产省发表了《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展望》,其整个内容是与技术政策紧密关联而展开的,其中第六章以“走向技术立国”为标题,从而成为第一次正式提出“科技立国”战略方针的政府文件。同年10月日本科学技术厅公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再次明确提出了“科技立国”战略。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日本战后长期以来所推行的引进、消化、模仿这一“吸收型”科技战略时代的结束,开始步入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为了尽快有效地推进“科技立国”战略,日本政府重点在科研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如1981年创立了三项重要的研究开发制度。其一是科技厅创设的“创造科学技术推进制度”。这项制度旨在贯彻政府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方针。在组织上采取了有利于科学家发挥创造力的、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组织形态,挑选在相应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作为课题负责人,并授以研究运营的自主权,聘请产、学、官各方面乃至国外的优秀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其二是通产省创设的“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制度”。这项制度旨在开拓下一代产业的基础技术,选择那些通过理论和试验已证实有实用性的产业技术课题,组织产、学、官多方面的力量开展合作研究,政府向民间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委托费,使之达到实用化水平。其三是由日本最高科技决策机构——日本科学技术会议创设的“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这项经费主要用于超越现存的科技体制框架的、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开发,包括推进尖端的、基础的研究,推进需要多数机构合作的研究开发,增强产、学、官的有机合作,推进国际共同研究,对需要进行紧急研究的场合作出灵活反应以及实施研究评价和研究开发的调查分析等。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立国战略体制,1986年3月28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又通过了《科学技术政策大纲》,该大纲成为指导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