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世界第一张农作物的基因组精细图谱,我国在世界基因组领域的领先地位再次得到确认。它为阐明水稻基本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基础,识别、筛选具有经济价值的遗传基因打下了坚实基础。“精细图”,覆盖了97%的基因序列,其中97%的基因被精确地定位在染色体上;覆盖基因组94%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单碱基准确性达到了99.99%。
这张图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精细图标准,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基于“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构建的大型植物基因组高精度基因图。
“精细图”绘制了水稻亚种内和亚种间分子遗传标记图谱,这些标记可以用来鉴别基因的起源和进化,追踪它们在遗传群体中和杂交过程中的分布,进而指导遗传育种实践。
籼稻和以籼稻为遗传背景的杂交稻占世界水稻生产的80%,在“框架图”的基础上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将为全面阐明水稻的生长、发育、抗病、抗逆和高产规律,推动遗传育种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
时间:1991年12月15日
中国自己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营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内陆无核电的历史。核电站投入试运行第一年,发电17.4亿度,年负荷因子66%,提前两年达到设计发电能力,并达到世界同类首座核电站的先进水准。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13日,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交付生产运行。投产以来,机组运行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成为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国家已规划“九五”期间再建成两座核电站,秦山二期2×60万瓦核电机组已于1996年6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秦山三期2×70万瓦核电机组也已经开工,截至2003年,海盐秦山已成为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中国核电基地。
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储量大气田被勘发
时间:2002年5月22日
科技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对外发布我国天然气勘探成果:中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储量达6000亿立方米。
中国科学家经过两年多的勘探,探明内蒙古伊克昭盟的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6025.2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储量6亿吨的特大油田,不仅是中国现在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田,也是第一个世界级储量的大气田。苏里格气田的勘探突破,这不仅为西气东输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气源保证,还为扩大向北京、天津及整个华北地区、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奠定了可靠的资源基础。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成功绘制,我国承担1%项目
时间:2003年4月14日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我国是唯一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中国家。
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10月在美国正式启动,其核心内容是构建DNA序列图,即分析人类基因组DNA分子的基本成分碱基的排列顺序,绘制成序列图。英、日、德、法等国随后积极响应,使人类基因组计划逐步演变成为一项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各国在该计划中所承担的工作比例大致为美国54%、英国33%、日本7%、法国2.8%、德国2.2%、中国1%。
我国于1999年起开始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重大科学工程。承担的工作区域位于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因此简称“1%项目”。
人类基因组学是生物技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知识核心,蕴涵着无比巨大的产业化潜能和商业利益。基于基因组研究成果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等,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基因组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尤其是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等,将会在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毒性。这些成果和进展已经显示出基因组的研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传统健康产业模式,提高其质量,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得月球极区图像
时间:2007年1月31日
从国防科工委获悉,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对月球70度以上的两极区进行了光学成像试验,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月球极区图像。
据介绍,卫星在1月28日已转入侧飞状态,并将于2月21日经历第一次月食,这是对卫星环境适应能力的一次考验。工程有关方面已制订了详细的应对方案、故障预案。通过对卫星实施调相轨道控制,使卫星经过月食阴影区的时间由3.5小时缩短到2小时,提高了卫星在月食期间的安全性。
我国首架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试飞成功
时间:2007年1月27日
华中某机场,一架无人直升机在自动完成起飞、悬停、加减速、爬升下滑、左右转弯等全部试飞科目后,稳稳地降落在预定位置。至此,我国首架全称为“WD100型”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试飞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无人直升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重视,发展迅猛,涉及学科多、系统复杂、技术难度高,目前仅美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日本等少数国家具备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飞行技术。承担“WD100型”无人直升机研制的鹤壁鹤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历经两年的艰辛攻关,在国内首创并突破了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飞行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准确建立了“WD100型”无人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为实现该型机全权限自主飞行奠定了基础;完成了“WD100型”无人直升机全自主飞行控制律设计。在增量方程和全量方程仿真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地空试验,设计了一套既能满足操纵解耦、又能满足“鲁棒稳定性”要求的“WD100型”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飞行控制律;对地效影响进行了准确解算。通过实飞实测、逐步逼近方法,摸清了地效影响的规律,找出了地效影响的准确解算方法;不增加成本提升系统控制精度。无人直升机自动起降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传感器精度、飞控计算机计算速度和量化位数、伺服机构的传动精度等硬件均有很高要求,科技人员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和模糊数学算法等方法,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无人直升机既可以执行巡逻、监视、侦察、预警、电子对抗、通信中继、攻击、靶试等军事任务,也可完成航空遥感、资源勘探、大地测绘、管线巡视、灾情查勘、交通监视、气象信息搜集、海事搜寻、森林防火、反恐防暴、空中布撒等非军事作业,用途极广。
我国第一次研制出700兆瓦级全空冷水轮发电机
时间:2005年9月23日
由哈电机自主开发、设计和制造的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结构尺寸最大、推力负荷最大的700兆瓦级大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由此表明,中国开创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全空冷发电机组运行的新时代。
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主要有全空冷、半水冷和蒸发冷却三种。其中,全空冷方式采用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的空气作为介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维护方便、可靠性高、事故率低、启停机方便快速等特点。但该种冷却方式一直只能在单机400兆瓦以下的水轮发电机中使用,而对于超过600兆瓦以上的大型水轮发电机,国际上普遍认为使用全空冷存在很多技术障碍,从而采用半水冷设计和制造技术。
因而制造700兆瓦级全空冷水轮发电机成为世界性难题。在三峡工程提供的大舞台上,哈电机人勇于挑战,打破过去空冷按“每极容量”设计的技术界限,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设计思想,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通风设计及计算方法。对全空冷电机的电磁计算、结构、通风冷却系统及绝缘系统等进行整体协调设计和优化创新。成功独立设计、独立制造出了700兆瓦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并用于龙滩水电站和三峡右岸电站。2006年5月,龙滩电站首台700兆瓦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成功并网。随后,三峡右岸电站26号机组也于7月10日成功并网。从目前运行实践表明,哈电机制造的700兆瓦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实现了总风量适宜、风量分配合理、风速均匀、冷却效果良好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