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李密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蜀汉时期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晋武帝立太子,征诏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不受。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元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简评】
这是一篇情感至深的表奏。作为降国之臣的李密,对皇帝的诏令固辞不就,而皇帝居然同意,可见此文的感染力。此文动之以情,详细陈述自己的身世遭遇,生动感人。晓之以理,紧紧抓住“以孝治天下”,说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从而深深地打动了晋武帝。
本文骈散相间,语言朴素,感情真切,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祭十二郎文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早孤,由嫂抚养。贞元八年(792)进士。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历任宣武、宁武节度使判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出于仁义”,“词必己出”、“文从字顺”、“陈言务去”等古文创作要求,并取得卓越成就。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古诗往往规模宏大,以文为诗,才气纵横,气势雄伟,矫正了唐大历诗风的平庸,探索了诗歌发展的新路。有《昌黎先生集》存世。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丧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一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1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简评】
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随长兄生活,与侄儿韩老成朝夕相伴,情同兄弟。谁知老成英年早逝,韩愈不胜哀痛,饱含着血泪写下了此文。文章无论是追述叔侄幼时旧事,还是成年后两人悲欢离合的情景,都渗透着骨肉深情,让人不忍卒读。
这篇散体化的祭文,语言朴实,情感真切,如泣如诉,格外感人。
祭小侄女寄寄文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豁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历官秘书郎、东川节度使判官等。素有济世雄心,因深受牛李朋党倾轧,终生没有得志,未满五十即抑郁而逝。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有《樊南文集》存世。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教月。奋然归无,干鞠育而耒申。结悲伤而何极!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生死之位!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涂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吾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
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檐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梗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邪?
【简介】
这是一篇祭文。寄寄是李商隐的一个夭折的小侄女。寄寄夭折时,作者在长安,未及将她的尸骨运回老家安葬,五年之后方将寄寄之柩从济源迁至老坟。作者出于至情,写了这篇祭文。上段说明迁葬之事,并表示久未迁葬的愧疚,下段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慰告,字里行间都是真挚情深的自然流露。因为祭的是儿童,所以作者以对儿童的口吻说话,行文浅近质朴。
李商隐的祭文讲究结构、用典、叙述和抒情,形成李商隐祭文“风骨独峻”的艺术风格,并对后世骈文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熙宁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有《临川先生歌曲》存世。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冥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於当时,死有传於後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杰俊伟,怪巧瑰琦。其积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於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辨,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任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遭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简介】
这是一篇祭文,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本文主要一是称颂欧阳修文章的光辉成就,即气质深厚,知识高远,学术精微,豪健俊伟等;二是赞美欧阳修在政治上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刚正,临事从容以及功成不居等气节与风格,从而抒发了作者个人对欧阳修深深的仰慕之情。
文章简洁,笔势豪健,在当时诸散文家所做欧阳修祭文中评价最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今广西宜山县)。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集》存世。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简评】
黄庭坚作诗,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等方法,以此来追求新奇。这首诗充分体现出黄庭坚作诗的主张,前两句通过典故,说明自己和朋友天各一方,路途遥遥,难以鸿雁传书,无限遗憾;中间四句,先是追忆往昔和朋友一起春风宴游,酣饮美酒,何其乐也?但现在却山高水长,难以相聚,对朋友无限思念;接着,作者衷心称赞老友为官清正,不迎合世俗的高风亮节。结语表示慰问珍重之意。
全诗虽句句用典,但并不堆砌隐晦,反而清新流畅。
寒花葬志
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昆山县)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与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同为“唐宋派”。有《震川文集》存世。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燕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人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指余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简评】
这是一篇短小的墓志铭。作者选择了婢女寒花的外形、主仆吃荸荠和日常吃饭的情景三个细节,将寒花的形态、情态、神态、家庭的情趣、情味、情绪,写得栩栩如生。全篇以情为文,在简短的叙述中流露出深深的悲哀和忧思,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傅雷家书一封
傅冒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别名怒庵,上海人。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关专。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