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5186700000011

第11章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的指示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培养和造就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从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看,身体素质不仅是体质、体能和心理状况的问题,而且还是民族意志、毅力、耐久力和抗自然能力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尤其是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不仅会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影响到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还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青少年身体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放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并在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践中,真正能发挥体育对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功能与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体魄需要国家和学校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倡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工作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体质方面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基本平衡,生长发育日趋完善和稳定,生理机能和适应能力均发展到较高水平,也是性发育成熟,生命活动最旺盛,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促使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重视了解和掌握合理的饮食营养结构,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正常发育,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保证紧张的学习和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

要重视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首先就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谈起。体育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着的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一切观念形态和意识要素,既包括对体育运动的自觉理性认识。也包括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所以,培养、强化和优化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于现在和将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另外,体育意识是使大学生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而终身受益的积极的心理条件。四个现代化需要人去建设,中国需要科技强国,而作为未来建设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就需要能始终身体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身体健康和充满活力,才能担当未来高科技快节奏的工作实践活动,也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所以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其健康的体魄就是整个社会最珍贵的财富,国家、社会尤其是学校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从精神到物质,全方位地引导、培养和造就。并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因素常抓不懈。

其次,大学生们也应在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观赏的实践过程中,主动培养自我体育意识,自觉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锻炼身体的信念,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勇于奉献、拼搏向上的优良品质,形成文明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体育作风,培养自信心、自制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使自己在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都表现为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自觉确立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自己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大学生体育的目标、任务、目的

一、现代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目的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这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和任务。"健康第一"这一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提出更多的人文学问题,重视对这一理念的探讨,其根本目的是动摇僵固而陈113的学校体育秩序格局。从而,解决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难题,规范教学、课外活动、训练、竞赛等行为,并建立一个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体系。

20世纪末,在体育与健康的论坛上,在教育事业改革与体育学科发展中,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思考,尤其是"健康第一"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表明了学术界对体育这门学科性质的认识深化了,也表明对体育学科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应该说这是学校体育学术史上的一个进步。但是,人们并没有回答由此引发的伦理、社会、心理、生理、人性、休闲、生命等诸多难题。体育教师和学者惯于使用生物体育模式去评价和应答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非体育问题;体育教师尚未深切意识到通过生命科学知识和体育手段,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社会和文化权力"。体质与健康、生理与心理、休闲与生活、疾病与体育、生命与衰老……都企盼着体育的作用,但由于体育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贫乏而无法圆满解决。20世纪留给人们的单一竞技体育教育内容无法满足这一现实需要,从身心关系、竞技与健康、教学与育人、学生权利,到保健、休闲娱乐、生活质量、人类基因、生老病死以及健康投资等等问题,都不仅仅是体育问题。低水平、竞技化的教学与体育教师具体的职业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重竞技、轻学术的现象对体育教师的影响是什么?体育学科如何定位?课程体系如何建立?教材如何成为"教育"的文本?这些如果没有系统理论支持,就只能限于行为本身。因此,体育教师应格外重视人文素质培育,学会用人文学和社会科学方法和思考方式,观察分析体育教育中的非体育问题并进行深入地研究,逐一予以解决。

过去,不少体育学者、教师曾有针对性地对学校体育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1世纪的学校体育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化,体育实践课程已远远不能局限于将身体锻炼原理应用到生物异常上,应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由此也必须寻求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新理论,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接受再教育,并以科学的态度,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研究,形成有机发展的理论与学校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因为,学校体育不是一种形式,它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能只将体育教育局限于身体活动的物化层面上,而要实现身心的内在统一,让它符合"健康第一"这一理念。这是人们为了支配与改善自己的健康而进行的行为过程。从这一点出发,把体育和健康教育建立在健康行为这个理念基础上来开展体育实践是很重要的。同时,这也很显然可以证实体育与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伦理学、人口学、生命科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它基本是一门人学,因它具有人文科学的基本特征,它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活动。这也意味着体育这门学科所关注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人与健康的关系问题。体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把人的健康调控到最佳状态,为学生打造出一个符合wHO制定的健康标准,这也是教育的主题。因此,我国提出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这一理念将给体育学科提出更多的人文学问题。体育应向更加富有人性的方向发展,体育人文学的水平将决定学校体育的根本命运。由此,我们认为各级教育部门,毋庸置疑应把体育课列为一级重点学科。

学校体育的改革,如果缺乏人文或伦理的制约,学生就可能变成单纯体育技术操作的对象。所以,首先应加大对体育伦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帮助认识体育行为准则,并将广大体育教师在职体育伦理学教育规范化、程式化、法定化;重视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学校体育伦理和学校体育政策伦理的高层研讨;重视以健康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学习体育法律理论,合法行使职业权力;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视角评价体育教学问题等应成为体育教师的一种习惯;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全面的教学价值目标。

学校体育人文化是一项跨世纪工程,体育学科应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教育,改生物观为健康观。体育教师负载引导和建立健康行为方式的重任,创造人文精神,用新的思想、内容、方法找回古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所贯穿的人文精神,还学校体育原貌,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不致失去方向。体育与健康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机制,运用体育手段来促进学生健康。这不仅是一个高层次的体育教育目标,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课程应突出指导性,其模式应包括主体和辅助两大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理论知识、身体素质测试与评价;辅助部分内容主要是健康身体所必需的氧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体脂比例)、合理的营养结构、疾病防治和保健教育。从而在变革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实现教材的改革。教材应加大开发性和选择性,应体现出是积淀人类文明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文本,应具备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和逻辑的展开性,应形成一本"专著性"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学将形成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的人文精神教育。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摆正高校体育的位置

体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摆正它应有的位置。实践证明,高校体育工作指的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是参与、又是欣赏的社会文化教育现象。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从认识论出发,最后解决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难题,规范教学、课外活动、竞赛、训练以及体质健康研究的行为,并建立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秩序。同时,还必须全面培育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因为,体育教师是承担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和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主要力量,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努力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并使其变成自身的品质结构;体育教师还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实践者和理论者,而更应该是一个能很好地倾听学生对自己身心素质差的倾诉,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提高生活与生命质量教育的劝导者,教会学生开发生命体能的具体方法和如何降低生命的成本,并通过行为预见、语言劝导、运动实践、传递体育与健康知识等,使他们的人性踏上自我健全之路,帮助一个混沌的生命寻找自己,最后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而获得身心的健康,不致使生命偏离生存的坐标;体育教师在新世纪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应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破坏和敢于建设;体育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做到什么程度。要不断提高人文情怀,改革当前那种技术太多、学术太少的低层次现象,这也是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理性保障。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德、智、体构成了中国教育三维一体的基本框架,它是社会进化秩序合理性的根据所在,也是其根本的教育精神。而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最完美的展现,它既具有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社会文化特征,它包含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学校体育教育事业是人类的创造,它应当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通过它所实现的是人类健康体魄的理想,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的根本价值。因为,人类是进化的产物。人类在不同的进化阶段,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所采取的生活方式不同,因而,其体质与健康状况也会有所不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各种生物学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许多影响体质健康的新问题。此外,人的生理与心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神经意识系统,它的结构、功能及工作机制,一部分已经为人们所认识,但还有许多部分至今尚未能为人们所掌握。

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的,当生理或心理某一方面产生不健康时,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影响。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人类既是许多不同的相互联系的因素集成,又是这些因素的结果。体育与宗教、法律、经济、环境、营养、哲学、伦理、人口、医学、休闲等社会文化因素都有复杂的联系。人类体质健康状况往往受教育、环境、习惯、营养、经济等因素影响。所以,要破除过去的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对人的生物效应上,要树立身心一元论和"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使学生理解体育除具有知识和技术层面的意义外,还具有文化、社会和价值层面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身心健康和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和理解;意识到人从生命的第一天开始,生命便进入倒计时状态,生命在一分一秒地缩短。使他们明白热爱身体、热爱自己、不向健康"透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健康文化,真正以体育教师自身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发挥来动摇僵固而陈旧的学校体育格局。提倡讲究学校体育的人文效益、文化含量及体育文化氛围的作用,不断探索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求科学的真理和依仗理性的力量,以及以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来加快改革的步伐。

三、健商理念悄然兴起

在智商、情商概念获得普遍接受之后,又一个新概念和新文化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这就是健商概念和健商文化。健商概念和健商文化出自一位加拿大华裔医学专家的首创。可以说,健商概念和健商文化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世界全球化在人类健康领域的体现。

所谓健商(HQ),是健康商数(Health Quotient)的缩写。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层面及其对健康的全新态度。健商是一个建立在全新理念和健康知识基础之上的全面的、综合的健康概念。像智商(IQ)、情商(EQ)一样,健商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但是与智商不同的是,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教育、知识、毅力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康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