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殇魏殇
5186300000008

第8章

“事不宜迟,请镇西将军速作决断。”羊琇仍旧坚持己见,有些着急地说,“若有迟疑,只怕是征西将军与陇右之军要遭到姜维之军与成都守军之内外夹攻,陷于困境!”

“羊参军尽管放心去歇息吧,此事我自会妥善处置。”钟会冷淡地说。

“如此便好,末将告退。”羊琇瞟了钟会一眼,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

羊琇率领着大队人马来到了涪城,并探明了姜维及蜀军主力的真实去向。这带给钟会的不仅是喜悦,而且还有忧愁。所喜者,是钟会兵马的实力大大增强,并且排除了遭受伏击的危险性,使他可以不必再惧怕姜维了。所忧者,是他企图屯兵涪城、隔岸观火的主要理由已不复存在,他不得不领兵前往成都去援助邓艾。否则,不仅会引起胡烈、羊琇等将领的怀疑和反对,而且卫瓘如将此事密报于司马昭之后,定会惹出不小的麻烦。

领兵去成都援助邓艾,这是钟会此时最不愿意干的事情。近些日子,他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邓艾是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他升官晋爵的最大障碍。除了他与司马昭的关系比邓艾亲近外,无论是资历、战功,还是在朝臣与军队中的威望,他都竞争不过邓艾。他若想靠自己的力量排除邓艾这个障碍,似乎是不可能的;而司马昭对邓艾的态度又是比较暖昧,令人难以捉摸。他只有借助于邓艾的死对头姜维的力量,来个借刀杀人,才可能打垮邓艾。现在邓艾冒险轻进,孤军深入,正好为他借助姜维打垮邓艾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来分析判断,他只要推迟几天到达成都,邓艾率领的那一万疲惫饥寒之兵马,就会被姜维率领的四万精锐兵马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邓艾即使能死里逃生,也会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他进行竞争了!对于这么一个稍纵即逝的天赐良机,他岂可不充分地进行利用?然而,如何才能达到既要借姜维之刀除掉邓艾的目的,又要神不知鬼不觉,使司马昭、卫瓘、羊琇和胡烈等人觉察不出来,至少也不能让他们抓住什么把柄?这不能不令他大伤脑筋!

就在钟会处心积虑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巧妙地除掉邓艾之时,亲兵进来禀报:“征西将军邓艾遣人前来送书。信使现正在府门外等候镇西将军召见。”

“邓艾已经陷入绝境,派人求救来矣!”钟会幸灾乐祸地说,“将那信使带来见我。”

据钟会猜测,邓艾的信使一定是狼狈不堪,神色慌张,一见面就会跪伏在地,痛哭流涕地苦苦哀求他火速发兵救援陇右之军。可是,当那名信使被带进大堂之后,他才发现那信使不仅衣冠整齐、举止从容,而且面带喜悦之色,好像不是来求救的,倒是像来报喜的。

钟会正为此而深感蹊跷,那信使单膝跪地,双手托举着一封书信,从容不迫地说:“征西将军有书信致于镇西将军,请镇西将军过目。”

钟会有些奇怪地打量着那信使,疑惑不解地取过邓艾的来书,定睛细观。书信中写道:

……艾上托天子之洪福与大都督之神威,下赖全军将士之奋勇作战,自兵出摩天岭以来,连战连捷,取江油,夺涪城,长驱直入。绵竹一战,又大获全胜,斩诸葛瞻、张遵等人于鹿头山下……成都僭号之主刘禅闻风丧胆,不敢再战,面缚舆榇,出城来降……如今蜀国虽灭,然枭雄姜维仍统重兵于外,尚未归降;蜀国之民惊恐不安,巴蜀大地一时难定。望镇西将军能速统大军来成都,共商收服姜维、平定巴蜀之大计……

邓艾的书信,对于钟会来说,与其是邀请他去成都共商大计,还不如说是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几乎把他击昏在地!邓艾收降了蜀国后主刘禅,占领了蜀国京师成都,使钟会独占灭蜀之功、升官晋爵的美梦化为了泡影!如今他别说独占灭蜀之功,就是想与邓艾平分秋色也是根本办不到了;休说升官晋爵,若是司马昭不怪罪于他,他也就求之不得了!

面对着邓艾的书信,钟会是又愧、又恨、又怕。他身为伐蜀的主将,率领十余万大军出征,但却被姜维拒之于剑门关外,无法人蜀;反倒让作为偏师的邓艾捷足先登,抢先入蜀,完成了灭蜀之大业。对此,他岂能不惭愧?他还有何面目去见司马昭与同僚?由惭愧他又生出许多愤恨:他恨老天不公,为何如此偏爱邓艾而却为难于他,屡屡帮助邓艾成就丰功伟绩而却让他连连受挫;他恨邓艾老奸巨猾,把硬骨头推给他去啃,而自己却暗地里去吃肥肉,若不是邓艾驱虎入邻,故意放走姜维及蜀军主力,他早已打破了剑门关,攻入了成都!在惭愧和愤恨之余,他又深感惧怕:他怕失去司马昭的宠信,怕满朝文武落井下石,趁机对他群起而攻之……

然而,无论钟会如何愧、如何恨、如何怕,都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都无助于他与邓艾争功。他必须尽快地想出一个办法,以改变目前这种极为尴尬的处境和不利地位,即使不能和邓艾并驾齐驱,但至少也要不失去司马昭的宠信,要能够堵住满朝文武百官的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钟会苦苦地思索着。应邓艾之邀,率军前往成都,与邓艾一起去降服姜维及蜀军主力,平定巴蜀?此路不通!邓艾虽然不是伐蜀的主将,但在军中的位次却略高于他,且如今又是大功之身,有恃无恐,必然居功自傲,小瞧于他;他堂堂的伐蜀主将,岂能屈尊听命于邓艾,去讨取邓艾吃剩的残汤余饭!把大军驻扎在涪城,按兵不动,任凭姜维率军去复夺成都?此法亦为不妥。一则卫瓘、羊琇、胡烈等人会极力主张去与邓艾会师,而他又无理由加以拒绝,若一意孤行,必然会引起众怒;二则邓艾已经占据了成都,蜀国的国库已为其所有,粮草军资比较充裕,且又有坚固的城池可供拒守,姜维未必能够夺回成都。如此一来,邓艾便可在灭蜀之后又败姜维,大功之上又加新功;而他却只能两手空空,望功而兴叹……惟一可行之策,是他降格以求,忍痛割爱地让邓艾去独占灭蜀之功,而他率军去征讨姜维,抢占降服蜀军主力之功!只有如此,他才可挽回已失去的面子,方能有脸面去见司马昭和满朝文武。

主意已定,钟会就提笔给邓艾修书一封。书中写道:

……征西将军有如神助,所向披靡,刘禅闻风而降,成都不战而克。会深感欣慰,并诚心致贺!正如征西将军所言:蜀国虽灭,巴蜀未定。征西将军率众涉险远来,将士劳顿,亟待休整。会愿助将军一臂之力,挥师前去讨伐枭雄姜维,平定巴蜀……

钟会写毕,把邓艾的信使打发回成都。然后,他大声地命令亲兵:“速请卫军司与各部将领来此,有紧急要事相议!”

卫瓘及各部将领闻知钟会有紧急要事,立即赶来。就连刚刚躺下不久的羊琇,也闻讯而来。钟会先是把邓艾的来书交于卫瓘,又与其耳语了好一阵子,才威严地对诸将说:“方才我收到了征西将军来书,得知蜀国后主刘禅已经献城而降,征西将军已率陇右之军占据了成都……”

钟会的话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大堂之上立即响起一片议论声。

有人说:“征西将军真是用兵如神,出奇制胜,使我军避免了一场血战。”

有人说:“我军在剑门关与蜀军主力鹬蚌相争,却让陇右之军从中渔利,抢到了灭蜀之大功。”

还有人说:“只要灭掉蜀国,使全军将士能够早日返回中原,与家人团聚,又何必要分彼此。”

不知是众将的话不合钟会的心意,还是他不愿再心烦下去,就一拍几案,厉声地说:“休得喧哗!”

众将见钟会发怒,不敢再作议论,一个个缄口不语,大堂上猛然安静了下来。

钟会用两道火辣辣的目光把众将扫视一遍,冷峻地说:“刘禅虽已不战而降,成都也已为陇右之军占据,但蜀国之枭雄姜维仍手握重兵,虎视我军;巴蜀之民仍心怀旧主,不肯马上归顺。我等岂可忘记身负之重任与使命,只顾论功?为最后平定巴蜀,完成灭蜀之大业,我军应立即分兵而进,去征讨姜维及蜀军之主力,消除后患!”

钟会说到此处,稍作停顿,以造成一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随后,他才严厉地说:“现已探明,姜维率领蜀军主力,隐藏在郪县附近,伺机而动。故而,我军应立即分道出击,务必将其围歼于此,以消除后患!护军胡烈、司马夏侯咸,汝等率领五万兵马,沿涪水南下,直扑郪县,先把姜维围困在此处,待机而消灭之!参军爱□、将军句安,汝等率领一万兵马,东经梓潼,绕道阆中,沿西汉水南下,以其水为障,阻截姜维逃往巴东!参军皇甫闽、将军王买,汝等率领一万兵马,西出绵竹,沿绵水南下,以其水为屏,堵住姜维西进之路!我与参军羊琇暂驻涪城,为诸路兵马之后援。各路兵马均要急行疾进,不得贻误战机,否则军法处置!若军情有变,速遣人来报,不得有误!”

钟会调兵遣将已毕,才转向卫瓘,低声问道:“不知卫军司有何指教?”

“镇西将军部署得当,卫某岂敢妄谈指教。”卫瓘朝众将淡淡一笑,应付差事似的说,“此战至关重要,若能一举歼灭姜维及蜀军主力,则一劳永逸;若让姜维率军逃遁而去,则无异于纵虎归山,后患无穷。望各位好自为之,建功立业。”

钟会又提高声调说:“众将速去整顿本部兵马,分道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