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殇蜀殇
5186200000006

第6章

沃野千里、四季常绿的成都平原,仿佛一块硕大的翡翠;而成都则犹如一颗瓘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块翡翠的中央。

成都东有巴山之雄,西有青城之幽,北有剑阁之险,南有峨眉之秀,四塞皆有天然屏障;周围田畴依偎,河渠纵横,麦稻桑麻,山珍河鲜,蔬菜瓜果,无一不足,被誉为“天府之国”。

蜀地古时为氐、羌人的活动之处,到了黄帝之时,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并将其支庶分封于蜀地,世代延续,历经夏、商、周三朝而不衰。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相互征伐,战乱频繁,根本无暇顾及偏处西隅的蜀地。于是,蜀人蚕丛、鱼凫和杜宇等人相继称王。他们闭关自守,修水利,劝农耕,务蚕桑,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国家逐渐富强了起来。至开明④王朝,蜀国都城北迁,在选定的新址上筑城墙,修街道,建宫殿,盖民房,粗具了城郭的规模,并仿周太王由豳迁到岐山之下,“一年成邑,三年成都”之义,将新建的都城命名为“成都”。

公元前316年,强大的秦国灭掉了蜀国,仿照秦国的都城在旧蜀王城的基础之上大兴土木,修建了东西并列、周长达十二里的太城和少城,城上有高大的楼观,城内有宏丽的楼阁,而且另辟郫江和检江以通舟楫……此时的成都,金城石郭,江水穿流,颇为壮观。

至汉武帝时,朝廷再次耗费巨资修建成都,拓宽了城内的街道,以利于车辆通行;改筑太城和少城,开设了形似车辐的十八个城门;在二江之上,架设了状若北斗星的七座桥梁。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赤壁一战,曹操败北,孙权、刘备崛起,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曹操占据中原,孙权雄踞江东,立足未稳的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言,从荆州率军进取巴蜀,占据了成都,并在此称帝,建立了蜀国,与魏国和吴国鼎足而立。夷陵吴、蜀之战,刘备一败涂地,将蜀国多年积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乎丧失殆尽,也将他的生命消耗殆尽。弥留之际,他把国家大事全部委托给诸葛亮。诸葛亮果然不负刘备的重托,不仅将年幼的刘禅扶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且全心全意地治理起国家。他外和吴国,内抚夷蛮,为蜀国的休养生息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他闭关息民,兴修水利,务农植谷,分兵屯田,种桑养蚕,煮盐冶铁,数年之内,把贫穷弱小的蜀国治理得田畴开辟,仓廪充实,器械坚利,蓄积丰饶。京师成都也随着蜀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变得日益繁荣。成都是美丽的,又是繁忙的。一年的十二个月之中,那些耕田务农的,种桑养蚕的,织锦做工的,经商贩卖的,当差服役的,甚至是做官为吏的,都从天不亮时便起床,各自忙了起来,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充满了每一条大街小巷,一直要响到初更时分方能平息。

在整日嘈杂喧嚣的成都,只有那豪华而森严的皇宫之内是较为安静的。四堵高大厚实的宫墙把外面的吵闹声隔断,厚重的宫门和威严的禁兵将行人车马挡在外面;而宫内那些来来往往的宦官和宫女,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走路无声,说话悄然,惟恐弄出一点声响。从早到晚,皇宫内除了偶尔回荡着晨钟暮鼓声之外,就是飘荡着阵阵悠扬悦耳的丝竹声和歌声。

成都一年四季阴沉多雨,冬天更是难得见到太阳。当蜀国的皇帝刘禅一觉醒来时,外面仍是黑沉沉的。他睁开惺忪的睡眼,打了一个大哈欠,将一条滚圆肥白的胳臂从一个还在沉睡的美女头下抽出,隔着幔帐,饱含着睡意地喊道:“黄皓!”

“奴才在!”随着一声尖细的回答,一个粗矮白胖的中年宦官急步来到幔帐前,弯腰低头,满脸瓘笑,尖声细气地问:“陛下唤奴才有何驱使?”

刘禅又打了个大哈欠,在幔帐内含混不清地问道:“现在是何时辰?”

“启奏陛下,已是辰时。”黄皓低声回答。

“已是辰时!”刘禅将他那颗大而肥胖的脑袋从幔帐中伸出来,眯缝着双眼说,“今日之朝会就免了吧。”

“奴才在卯时见陛下春梦正香,不敢惊扰陛下,又怕大臣们候驾太久,已传话让文武百官散朝。”黄皓献媚地说。

“对,对!”刘禅睁开双眼,颇为满意地瞧瞧黄皓,依旧睡意未消地说,“今后遇朝会之日,凡朕尚未睡醒之时,汝就传话散朝。”

“奴才遵命!”黄皓笑得眉眼都挤到了一块,朝幔帐内努了努嘴,压低了声音问,“这小美人晚上将陛下服侍得如何?”

“汝眼力果然不错!这小美人艳而不俗,娇而不弱,丰若有肌,软若无骨。”一提到帐内那个昨晚新得的小美人,刘禅的鼻子眼睛里全都是笑,像只馋猫似的舔了舔嘴唇,喜形于色地说,“朕御幸过之美女数不胜数,但似这小美人如此令人销魂荡魄者并不多。只可惜朕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尽兴。哈——”刘禅说着,又张开大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陛下不必为此而烦恼,奴才有一法,可解陛下春兴难尽之忧。”黄皓谄媚地微微一笑,殷勤地说,“奴才识得一个医术高明之郎中,新近配制出一种强筋壮体、滋肾补阳之药,每晚只需服上一丸,便通宵精神旺。

中国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为名。子时相当于现在的23时至1时,依次类推,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晨7时至9时。盛,体力不倦。只是此药索价甚高,每丸要黄金十两,奴才不敢自作主张。”

“如此回春之妙药,黄金十两何足惜。”刘禅的精神为之大振,迫不及待地说,“速将此药与朕购来,多多益善!”

“奴才遵命,马上就遣人去办!”黄皓面露得意之色,俯在刘禅的耳边低语道,“陛下不必心急,今晚定让陛下纵横驰骋,大获全胜。只怕是小美人难敌陛下之神勇,过早便溃不成军,使陛下扫兴。”

“那汝就再去物色几名小美人献于朕,使朕得以尽兴。”

“奴才已选定两名色艺俱佳之小美人,今晚便献于陛下,使陛下得以尽兴。”

刘禅和黄皓的对话,惊醒了幔帐内的那个小美人。她支起身子,用两条白玉般的胳臂搂住刘禅的脖子,嗲声嗲气地说:“陛下莫起,奴婢还在盼望着陛下赐雨露之恩哩!”

黄皓见状,忙知趣地低下头,默默地退到暖阁的门外,轻轻地掩上阁门,将耳朵贴在门缝上,屏气敛息地捕捉着阁内传出的声响。

刘禅将他那颗大而肥胖的脑袋缩回幔帐内,紧紧地搂住那个小美人,含着口水说:“汝真是个迷人之小妖精,小小年纪春兴竞如此浓烈,不知厌足。”

小美人扭动着苗条的玉体,缠绕着刘禅臃肿的躯体,娇滴滴地说:“奴婢是久旱逢甘露,岂能有厌足?愿陛下再施恩泽,重降甘露!”

“小妖精勿急。”刘禅发着狠地说,“朕此番定要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打汝个叶落花残!”

“陛下勿虑,尽管大逞龙威,兴风作雨。”小美人撒娇邀宠地说,“奴婢定舍身承受,纵然叶落花残也在所不惜!”

“好个巧舌如簧之小妖精,休要逞强,看朕先给汝来个‘猛虎出洞’……”刘禅喘着粗气说。

“哎哟——陛下此番果真出手不凡……只是陛下这一招不应叫‘猛虎出洞”而应称之为‘龙潜深渊’……哎哟——”小美人边呻唤边说。

小美人装腔作势的呻吟声,刘禅如牛负重的喘息声,由低至高,从弱到强,一阵接一阵响起,许久才慢慢地低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小美人喃喃的呓语声和刘禅如雷的鼾声。

黄皓站在暖阁的门外,倾听着阁内传出的声响,心中不由得暗暗高兴,一种洋洋自得的神色不知不觉地爬上了他那张白净的胖脸,塞满了脸上的每一条细浅的皱纹。他颇为得意地眯缝起双眼,陷入沉思……

俗语说:知子莫如父。对于刚才发生在暖阁里的这一幕,蜀国的先帝刘备似乎早有预感。刘禅虽生于战乱,长于战乱,如不是赵云舍生忘死相救,他在襁褓之时便已死于当阳长坂坡的乱军之中。可是,这个在动乱年代里长大的英烈之后,却与其父大相径庭,从小便胸无大志,只是一味贪图享乐。刘备对此一直忧心忡忡,以致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之时留下了“如太子刘禅尚能辅佐,汝就辅佐他;如他实在不可辅佐,汝便自立为君”的遗诏。无论刘备此话是出于权诈之谋还是肺腑之言,都足以说明刘备对他的继承人刘禅的疑惑与担忧。

刘禅在诸葛亮的扶持之下做了皇帝之后,一是出于对诸葛亮的敬重,二是出于对诸葛亮的畏惧,便把国家的一切大事都交给诸葛亮,他只管些礼仪而已。而诸葛亮也与刘备颇有同感,不仅当仁不让地总揽了朝政,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处理;而且对刘禅严加管束,使其不敢放纵。因而,在诸葛亮生前,刘禅虽不理政事,但却还算循规蹈矩,不敢越轨出格。

然而,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刘禅便失去了约束,贪图享乐的恶习日渐发展。他不仅整日在皇宫中吃喝玩乐,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且还经常带领着宦官、宫女外出游玩,把军国大事置之不顾。虽有蒋琬、费神、董允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一再苦苦相谏,甚至想方设法进行遏制,但也只能使他有所收敛,而不能让他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