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殇蜀殇
5186200000025

第25章

不知是苍天的有意安排,还是大地的神奇造化,在汉水和渭水之间,横生出一道纵贯东西、连绵巍峨的秦岭,将汉水流域和渭水流域的肥田沃野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望的汉中盆地和关中平原。

位于渭水之滨的关中平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它东有黄河、潼关为阻,南有秦岭为障,西有陇山可依靠,北有黄土高原可屏蔽,犹如一座庞大的天然城堡,早在战国时期就被称为“四塞之国”。而那条号称八百里的秦川,地势平衍,苍茫渭水纵贯东西,泾水、灞水、}产水、沣水和郑国渠等河渠穿流南北,灌溉润泽着这方沃土,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家家蓄积丰饶。占据关中,南可穿秦岭取汉中、巴蜀,西可越陇山夺陇右、凉州,北可过高原征伐匈奴,而东下则可居高临下以争天下。周武王和秦始皇,皆因据有关中而国富兵强,一统天下。曹操兵败赤壁之后,为统一北方、增强国力,进而吞并江南和巴蜀,与马超、韩遂大战于潼关、渭南,夺取了关中。诸葛亮为复兴汉室,将攻占关中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多次出兵北伐,最终病逝于渭水之滨的五丈原,壮志未酬,赍。

渭水:水名,即今渭河,黄河的支流,源出于今甘肃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宝鸡、西安,在陕西潼关汇入黄河。

秦岭:山名,横贯我国中部,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渭河、淮河与汉江、嘉陵江的分水岭,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广义的秦岭西起青海、甘肃两省边界,东到河南中部,包括今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狭义的秦岭指今陕西境内的一段。此处指狭义的秦岭。

据《三国志》载: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等人率军征讨汉中的张鲁。关中的韩遂、马超等人怀疑曹操欲袭击他们,聚众十万,屯据潼关,以抗拒曹军。曹操先遣曹仁拒韩遂、马超,后又亲率大军进行征讨。马超战败,欲割地求和,曹操不许,以精兵击之,马超大败,与韩遂奔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凉州区),关中遂归属于曹操。《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至五十九回“演义”了此事。志而殁。姜维虽将战略重心西移,但其目的还是先断陇右、后据关中。

不知是苍天的疏忽大意,还是大地的额外恩赐,它们虽然横生出一道连绵巍峨的秦岭,将关中和汉中分开,然而却在这道高耸的峻岭上留下了几条狭窄而漫长的山谷,使这两地隔而不断,可以互通人烟。

从关中入汉中,只有三条谷道可通行:东道为子午谷,谷长六百六十余里;中道为骆谷,又称傥骆谷,谷长四百二十余里;西道为斜谷④,谷长四百七十余里。在太平统一的时代,关中和汉中相互来往较多,这三条谷道上倒也是人喧马鸣之声不绝于耳,并不显得特别荒凉寂静。但自从魏、蜀各据一方、相互为敌以来,这三条谷道上便行人稀少、车马几乎断绝了,使狭长的谷道变为死寂的世界。

近些天来,钟会率领着十余万大军由伊洛盆地陆续地进入了关中平原,在这三条谷道北口的周围,到处布满兵士、战马、军帐、粮草。魏国的伐蜀之战,即将从这里开始。斜谷、骆谷和子午谷,这三条谷道在沉寂了多年之后,此时就仿佛三条长长的导火索,一头连着关中平原,一头连着汉中盆地,只要钟会一声令下,这三条导火索将同时在北端点燃,一路进溅着火花向着汉中盆地蔓延过去。

钟会的中军大寨就安扎在骆谷北口与渭水之间的开阔地带,北靠?舀滔的渭水,南对巍巍的秦岭,四周还有好几座小营寨众星捧月般地紧紧护卫着它。中军大寨的寨门大开着,一匹匹各色战马,驮着各路将领,驰进跑出,一派大战在即的紧张和繁忙的景象。

未时刚到,钟会就来到了中军大帐,开始升座点将。他威严而自信地端坐在主位之上,扫视了一下两旁站立的各路战将,声色俱厉地说:“会奉大都督之命,率军伐蜀,各项准备已经就绪,各路兵马正整装待发,现特将各位将军召至中军大帐,共议伐。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曾先后两次北进关中。第一次,建兴六年(228)冬,诸葛亮率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粮尽而退,斩魏军追将王双。第二次,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军出斜谷,据五丈原,分兵屯田,以为久驻之计。司马懿率军拒诸葛亮,固守不战。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至九十八回、第一百二回至一百四回“演义”了此事。

子午谷:谷道名,北口在今陕西西安境内,南口在今陕西安康境内。

骆谷:谷道名,北口在今陕西周至县境内,南口在今陕西洋县境内。

④斜谷:谷道名,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之终南山中。蜀之事。”

“末将任凭镇西将军调遣,不敢违抗将令!”各路战将神情严峻,异口同声地说,雄壮浑厚的声音震得中军大帐嗡嗡作响,有些微微颤抖。

钟会沉默片刻,待大帐内的回声消散之后,才接着说:“我军兵进汉中,从子午谷、骆谷与斜谷三路并进。此三条谷道,在关中虽东西相距五百来里,但却如车辐之聚于车毂,会聚在汉中。汉中自姜维实行‘敛兵聚谷’之防御策略以来,三条谷道南口所设之诸围守均已罢撤,蜀军退守汉城与乐城。因而,我三路兵马皆可长驱直入,指日便可会师于汉中,饮马汉水。望各位将军同心同德,率领本部兵马,披荆斩棘,昼夜兼程,尽快穿越谷道,到达汉中。”

“末将遵命!”中军大帐又被几十员战将雄浑的应声震得嗡嗡直响,微微颤抖。

钟会完成了他的开场白,极力抑制住自己亢奋的心情,冷峻地说:“苟恺、李辅何在?”

“末将在!”护军荀恺和前将军李辅应声出列,向钟会躬身施礼,等候着将令。

钟会把这两员战将上下打量了一遍,一字一顿地说:“汝二人统率两万兵马,从子午谷兵进汉中。待兵马到达汉中后,汝二人各统兵一万,火速奔赴汉城与乐城。汉城守将蒋斌、乐城守将王含仅各领兵五千守城,无力与我军对阵,只能据城死守。汝二人能攻取则攻取之,难以攻取则围困之,不得使蒋、王二人引兵西逃,退守阳安关。违者军法处置!”

“末将遵命!”萄恺和李辅响亮地说,退立一旁。

“胡烈何在?”钟会再次点将。

“末将在!”护军胡烈斗志昂扬地出列待命。

钟会两眼紧盯着胡烈,不容置疑地说:“汝统率三万兵马,由斜谷进发,直捣阳安关。阳安关守将傅佥、副将蒋舒统兵一万在此驻守。此关乃蜀中之门户,为我大军入蜀必经之处,非夺取不可。汝兵临关下之后,立即挥兵不分昼夜轮番攻关,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将此关夺取过来。我也将率大军随后抵达关下,援汝攻夺此关。”

胡烈昂首挺立,斩钉截铁地说:“末将遵命,誓死夺取阳安关!”说罢,雄赳赳地退立一旁。

护军:官名,即护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前将军:官名,第三品,与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并称,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

“牙门将许仪何在?”钟会提高了声音说。

“末将在!”随着一声炸雷般的回答,一位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满脸络腮胡须的中年将领站立在大帐的中央。此人乃曹操的爱将、“虎痴”许褚之子许仪。

钟会瞅着这位像半截子铁塔似的许仪,心中暗自称赞,可脸上却依然冷冰冰的,不动声色地说:“汝为中军前锋,率领一万精壮兵士,从骆谷进发,沿途排石开路,遇水架桥,填平谷道,清除障碍,不得有误!我将亲统六万大军随汝之后,兵进汉中。若有差错,惟汝是问!”

“末将遵命!”许仪虎目放光,虬髯直竖,打雷般地说道,“若有差错,末将甘愿受军法处置!”

钟会调兵遣将已毕,又扫视了一下左右站立的几十员战将,严厉地命令道:“诸位将军今日便各回本部,明日歇息一天,后日四更造饭,五更出发。请告谕全军将士:兵贵神速。军法无情。若有畏缩不前者,斩!若有贻误战机者,斩!若有坏我军纪者,斩!若有不听调遣者,斩!若有泄漏军情者,斩!”

秋季的秦岭,是一年中最为美丽壮观的时候,茂密的松树满山遍岭,松涛起伏,无数只灵巧敏捷的松鼠,在松涛间蹿蹦跳跃,采摘着饱满的松塔;一片片、一丛丛的柿子树、酸枣树和各种野果树,枝头上挂满一嘟噜、一串串的累累硕果,在秋风中摇曳;还有那一簇簇的野菊花,也竞相怒放,吐绽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各种各样叫不出名称的野草,相互混杂纠缠在一起,见缝插针地塞满所有的空隙之处;数不清的虎、豹、狼、兔和飞鸟、雉鸡等野兽山禽,出没于山林花草之间,不时发出几声或悦耳或怪异的吼叫,在空旷沉寂的山谷中回荡……时光的流逝,朝代的更迭,都无法改变秦岭的一切,它依然还是那么雄伟壮观,夏热冬寒;所有的动植物仍旧自生自灭,一代代、一茬茬地延续着它们物种的存在。

与雄伟壮观的秦岭相比,那三条沟通关中和汉中的谷道,简直就只是三条细微的裂缝,曲曲折折,断断续续,时隐时现,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然而,正是这三条细微的裂缝,却不时地招来千军万马,引发一场场大规模的战争;也正是这三条细微的裂缝,惹得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大伤脑。

“虎痴”:曹操的部将许褚,力大如虎,而人又憨痴,故军中皆呼之为“虎痴”。筋,演出一幕幕的悲剧和喜剧;还是这三条细微的裂缝,给关中和汉中的百姓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灾难……而这一切,对秦岭来说,只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充其量也只能把它从沉睡中惊醒过来片刻,随后它又沉睡了过去。

景元四年(263)的秋天,随着钟会的一声令下,十几万兵马塞满了子午谷、骆谷和斜谷这三条狭窄的谷道,再次将秦岭从沉睡中惊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