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34

第34章 保安族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2)

1994年,为了加快积石山县民族教育的发展步伐,根据上级党政部门的要求,制定了加快积石山县民族教育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出到“九五”末,全县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8%,其中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要继续对少数民族实行“两免费”,争取恢复甘梅等小学的寄宿制班。2001年,县委、县政府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提出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十五”期间,全县基本上实现“普初”,县城及川区乡镇实现“普九”,并把“两基”工作、入学率、学区教育质量列入乡镇主要领导年度任期目标责任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落实高中生每月1元,初中每生0.5元,小学每生0.3元的办公经费。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捐资助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按月工资的1%计征教育费附加,对捐资的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育才基金”,重点资助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特困生和高中特困生,适当资助因贫困不能入学的适龄儿童,已经或即将辍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奖励品学兼优的高中生、高考中上统招线的学生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争取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两免费”,在初、高中招生中,对少数民族学生降分数段录取,女生免试录取。

三、保安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保安族教育虽然在建国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全省、全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薄弱,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尤其是巩固率低,越到高年级,辍学率越高,并且未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少。另外,教师数量少,合格率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使教育发展缓慢,造成保安族人口文化素质长期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

(一)受聚居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保安族的聚居地积石山自治县是甘肃的贫困县之一,经济水平发展很低,贫困人口占很大比例,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积石山全县的情况看,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了15及15岁以上人口的83.26%,其比例远远高于全国保安族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人口。这说明,保安族文盲半文盲人口多与全县的这种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保安族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解放前妇女在家庭中、社会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解放后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传统观念并未根除,大多数妇女仍然很少有接受教育的计划,这也是保安族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重要原因。

(三)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

保安族至今仍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小农经济下简单的手工劳动和自给自足封闭的环境,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并不高,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就可胜任劳动的需要,90%以上的返乡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简单的农耕体力劳动,深感学校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这种社会现实,极大地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到学校学习,接受教育,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讲并不十分迫切。如积石山县保安族比较集中的大河家镇,农村劳动力共4409人,小学文化以上人口只有1718人,占38.96%,而文盲半文盲人口达2691人,占了61.03%。在小学以上人口中又以小学程度为最多。这说明,简单的农耕劳动,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要求并不高,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是制约保安族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受商品经济的影响。

就教育的一般目的而言,成功的教育应当有明显的效益,即人们受教育后提高了素质,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增强对新工作机会的适应性和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的可能性,改善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但就保安族地区的情况来看,家庭与个人的贫富与是否受学校教育并无直接关系。保安族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过去为了生存生活,不得不跋山涉水,经商糊口,改革开放以来,保安族的这种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对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是有益的;但另一方面,有的群众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多挣钱,不让孩子上学,在家充当劳动力,认为上学也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在家劳动,让大人到外面挣钱。我们到积石山调查时,正赶上劳工外出淘金、挖药和修路,一车一车的民工满载而去,冬季回来时带来不少的钞票,能不对许多人产生诱惑吗?在保安族经商或淘金致富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连小学都未毕业,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这些现实情况无疑也强化了“致富未必去求学”的思想意识。

(五)经济困难,教育投入不足,原有的优惠政策失去作用,新的政策尚未出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原来县上为鼓励群众送孩子上学,曾制定了“双免”(免交书费和杂费)的照顾政策,后来由于县财政无力负担,这个政策名存实亡。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适龄儿童不能入学,或者辍学,主要原因还是家庭困难,无力承担学费。如甘梅小学有家境贫困的保安族学生65人,有一部分靠资助上学,另外一部分有的交不起学费就只好拖欠,实在没有办法的只好辍学在家。甘梅小学辍学率为8%,尤其是女童的巩固率更低,一旦经济上有问题首先不让女孩上学。这说明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了,观念发生了变化,也想让孩子上学识字学知识,但经济制约了广大群众这种美好愿望的实现。

(六)小孩多,增加了家庭教育的负担。

保安族是甘肃的特有民族,人口较少,因此,为了民族发展的需要,省上规定稀有民族可以生2胎,最多可以生3胎,加上农村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对男劳动力的需求,强化了保安族农民多生育的愿望。子女的增多,使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如雪上加霜,一旦家庭遇到意外的变故,孩子便不能入学或辍学,这也是影响入学率、辍学率的重要原因。我们在大河家曾遇到一个开商店的保安族妇女,她的一个哥哥有四个女孩,她的嫂子去世,因孩子多,抚养不过来,只好让她带了两个,现在有两个正在上学,另两个到了上学的年龄因家庭困难而不能人学,只好在家玩耍。所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对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一定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民族的发展与繁荣,不在于人口的多寡,而在于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

(七)教育信息不畅通。

由于保安族聚居区所处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长期形成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系统,与外界交往少,有效信息的输入、输出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镇、刘集乡,虽然离县城和州府临夏不远,但至今还是简易公路,一旦遇到雨、雪天气,便不能通行,那里的学校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教师,出外学习、访问、进修的机会很少,进行观摩学习的活动非常有限,学术交流受到很大限制,使民族教育事业缺乏内在动力与活力。

(八)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冲击。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办学费用增加,学生的学费、书本费自然增加,这使一些贫困的保安族家庭难以承受。这些在富裕地区、城市人看起来不起眼的学费、书本费,对一些温饱尚未解决的群众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其次,高考升学率低,以及大中专收费制度,以及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分配了待遇又低,有时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使绝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上学“失望”。高考升学率低,使家长和群众认为反正迟早都回家,晚回还不如早回;学校实行收费制度,考上了也上不起,还不如不上不考,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考大学而喜欢上中专,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专收费低,时间短,见效快;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待遇又低,使大学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不可否认,许多家长和学生上学的重要原因是希望跳出农门,以此使个人和家庭摆脱贫困,有所作为,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人,眼前的利益尚且得不到,又怎么能使群众向前看而重视教育呢?

(九)保安族地区教师量少质差,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保安族聚居的地区学校里,基本上都存在教师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缺乏音乐、美术、外语等方面的教师,因此不得不招聘一些教师任教,这些人没有学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再就是一些新分来的教师,不少就是在考试中降分录取的师专毕业生,基础本身就差,再加上有的学校对教学抓得不紧,在两三年之内学不了多少东西,他们大部分在2至3年后补充到几年前他们当学生的中、小学校作教师,对外界的知识、信息、教学方法学得不多,使他们的文化素质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当地群众将这种不合格的教师形象比喻为“鸡娃(喻不合格的教师)抱小鸡(喻小学生),年年一年级(喻教学质量差,学生升不了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保安族聚居地区大多都比较艰苦,许多教学好的教师不愿意来,分来的又待不住,往往想方设法调走,仅1993年前半年保安族民族中学就流失了6名教师。招聘的教师待遇更低,每月只有107元的工资,连吃饭都不够,因此,招聘教师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干不了多长时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因经费紧张,经常到外面接受培训,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机会少,不少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陈旧。总之,教师素质低的原因在于条件艰苦,待遇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十)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技术、成人教育的不发达,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以及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应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只有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网络,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积石山全县九个民族20多万人口无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许多学生从小学、中学毕业直接返乡务农而未进一步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他们在学校时学习的知识只是一些常识性和基础性的东西,可以说基本上是为考试升学而学习,没有系统地学习与农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所学的东西基本上派不上用场,难以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许多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仍然要学习传统的生产技能与知识,重操父兄旧业,成为传统农业的接班人,使学无用武之地。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再教育,使在学校教育上花费的不少精力和代价无形中付诸东流,教育为保安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直接效果不明显,学校对保安族群众送子女上学还缺乏强大的吸引力,上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多识几个字。这也是辍学率逐年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一)保安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布局不合理。

保安族聚居区每村基本上都有一所小学,学生上学也较方便,因而小学入学率较高。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以后,由于保安族中学距离各村较远,又不能全住宿,因此,尽管在招收中学生时对保安族学生给予了不小的照顾,尤其对女生免试入学,但有的学生积极性仍然不高,除了家庭困难外,路远不方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十二)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就保安族教育情况来看,妇女受教育机会与男子相比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入学率低,辍学率高,而且越到高年级辍学率越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劳动力不足外,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也是很深的。一般家庭普遍认为女童是家庭的过渡成员,迟早要出嫁,供其上学念书纯属浪费,对女童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家长对男女生合班上课,对女孩子学唱歌跳舞感到不放心,认为现代学校太自由了,教育会使儿童有文化、见多识广,影响父母对她们的控制,怕亲友讥笑。许多家长渴望办女童班,由女教师授课,而不赞成男女合班。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早婚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女童早早就订了亲,还有一些女生由于早婚,过早地离开了学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四、发展保安族教育的对策

建国以来,保安族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批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政治素质的本民族干部正在本地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和影响是示范,是表率,反过来又对保安族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纵向比较发展不小,横向比较则差距较大,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但主要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诸多的外部不利因素通过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对民族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发展保安族教育的路子仍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保安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